贈劉景文
年代:【宋】
作者:【蘇軾】
體裁:【七絕】
原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注釋】
(1)擎:舉,向上托.(2)傲霜:不怕霜凍,堅強不屈.(3)最:一作“正”.
【譯文】
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jié)啊!
【出處】
姜葆夫、韋良成選注《常用古詩》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jié)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臺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后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于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jié)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苕溪漁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致,“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初冬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于將對劉氏品格和節(jié)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
宋·蘇軾《贈劉景文》
[今譯] 您要記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在橙子黃了、橘子綠了的時候啊!
[賞析] 詩寫秋景,是贈給他的好友劉景文(名孝孫)的.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然此處卻一反常情,寫出了深秋時節(jié)的豐碩景象,顯露了勃勃生機,給人以昂揚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兩句相提并論,說是“二詩意思頗同而詞殊,皆曲盡其妙”(《苕溪漁隱叢話》).
猜你喜歡
- 1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之比是1:2:3,最大邊長是8,則它的最小邊的長是多少
- 2按規(guī)律填數:1/3、1/2、5/9、7/12、3/5、11/18.此列數中的第20個數是————
- 3田 比上下結構是什么字
- 4常溫下不與濃硝酸,濃硫酸,氫氧化鈉反應的是哪種:鋁,鋅,鐵
- 5三基色哪三種顏色?
- 6二分之一x加三分之二,x等于六分之一.
- 7no matter how great the difficulty is 和no matter how great the difficulty it is 區(qū)別 哪個對啊,
- 8急求各個國家的 國籍 國人 語言 以表格形式列出 英文
- 9一條拋物線的頂點是(z,-8).該拋物線與y軸焦點是(0,10),其中一個x軸焦點是(5,0)求:
- 10怎么樣培養(yǎng)寫作文的興趣?
- 11觀察作文四年級
- 12小敏家的客廳長3米,寬2.5米,選擇邊長為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地磚,正好鋪完且鋪的快數最少?最少需要多少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