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浮士德》的基本內容及寓意(浮士德一生追求探索經歷了那幾個階段,探索過程的意義何在)
1 、兩場賭賽的寓意
第一場賭賽指天帝與梅非斯特訂約,其本質是關于人性善惡的哲學論辯和試煉;第二場賭賽指梅非斯特與浮士德訂約,表現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渴望變革現實的愿望.
2 、五個悲劇的寓意
( 1 )知識悲?。后w現了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直到“狂飆突進”運動資產階級思想覺醒、否定宗教神學、批判黑暗現實的反封建精神.隱喻了任何一個精神探索者求“知行合一”理想境界的愿望.
( 2 )生活悲?。罕憩F資產階級(或所有精神探索者)的兩面性:理性與情感、精神性與世俗性之間的矛盾沖突.一方面耽于感官享受,另一方面又努力自拔,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同時,批判了資產階級自私自利的放縱行為.
( 3 )政治悲?。?A 表現啟蒙主義者企圖依靠君主改良現實的迷夢的破產;表現資產階級的妥協性、軟弱性以及在政治上的無權地位. B 說明在強大的國家機器中,個人力量微不足道.
( 4 )美的悲劇: A 表現歌德“藝術改良”理想的幻滅,歐福良是其理想的化身,即古典美與現代精神的完美結合.但因這種理想遠遠超越德國現實而毀滅.海倫代表古典美,她的消失意味著現代人的刻板復古,只能借到形式,不能得其精髓. B 寧靜、和諧的古典美的精神,不能挽救浮躁、動蕩的現代人的靈魂.因為現代人只能生活在現代.
( 5 )事業(yè)悲?。罕憩F浮士德“改造自然”造福人民的社會理想的幻滅.說明這種具有空想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理想,在當時的德國,只能是一種美妙的幻覺.
(二)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義
浮士德是一個虛構的、同時又是一個有著鮮明個性的藝術形象.(1)他不斷的追求知識和真理,追求美好的事物,追求崇高的理想.他具有自強不息、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積極向上的精神,即 “浮士德精神 ”.(2)浮士德又有貪圖享受、安于現狀的一面,這就構成了浮士德的內在矛盾,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驅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權勢、女人和美等現實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這些所迷惑,不斷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創(chuàng)造事業(yè),一方面又迷戀兒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會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權的支持者.在這樣“靈與肉”,“善與惡”的辯證發(fā)展之中,歌德展示了人類復雜性和真實性,也反映了人類追求真理的艱巨性.(3)這個巨人形象還是一個時刻變化的形象:最初的時候,人的庸俗性還更多地留存在浮士德的身上,然而,隨著浮士德在靡非斯特的引誘下的一次次失敗與悔悟,浮士德終于擺脫了舊的自我,在為征服自然和為人類造福中得到了快樂和滿足.浮士德德一生是一個矛盾運動的過程.他的積極向上的精神是他前進的動力,靡菲斯陀利用他身上的弱點,誘使他墮落,然而浮士德的自強不息的精神使他能夠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繼續(xù)前進. (4)浮士德這個形象是當時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精神思想的化身,因而具有很大的象征性.就小而言之,浮士德身上濃縮了歌德本人一生的生活經歷和思想體驗.大而言之,浮士德又是一種精神的象征,這一形象揭示出人類自身存在的追求和發(fā)展必須通過現實的社會生活才能進行,并得以實現的真理.
浮士德的形象還有更高的哲學涵義.這主要表現在著名的“浮士德難題”以及面對這種困境所表現出來的“浮士德精神”上.
浮士德精神
首先是永不滿足的追求精神.浮士德想“摘下天上最美的星辰”,想“獲得人間最大的快樂”,他是一個不斷前進,永不停止的雄心勃勃的追求者.
另一個重要方面在于他重視實踐的積極入世精神.走出書齋是他實踐意識的朦朧覺醒,追求、實踐、不滿足、再追求,自強不息,浮士德肯定人的作用,肯定人生的目的在于實踐,通過實踐不斷追求真理,終于達到“智慧的最后結論”.
總之,“浮士德精神”是指在追求真理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勇往直前的精神.這種精神的實質和內容主要有三點:重視實踐和現實;永不滿足于現實;不斷追求真理.
浮士德難題
“浮士德難題”其實是人類共同的難題,它是每個人在追尋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時都將無法逃避的“靈”與“肉”,自然欲求和道德靈境,個人幸福與社會責任之間的兩難選擇.怎樣使個人欲望的自由發(fā)展同社會和個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約束協調一致起來——怎樣謀取個人幸福而不出賣個人的靈魂.歌德的浮士德面臨的正是這種兩難心態(tài),即“緊貼凡塵愛欲”與“先人的靈境”之矛盾,他的追求就是把兩者結合起來的“新的彩色的生活”.
(三)浮士德與梅非斯特的辨證統一關系
1)在詩劇中,浮士德與梅非斯特,一善一惡,一正一反,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構成辨證的統一體.
2)首先,浮士德與梅非斯特的性格是對立的.浮士德精神是進取、追求、探索、創(chuàng)造的大肯定精神,肯定人生有價值,有意義,是人性善的化身;梅非斯特則是虛無、怠惰、懷疑、破壞的大否定精神,否認人的追求和努力,嘲笑人的理想和作為,是人性惡的代表.二者在本質上水火不容,不可調和.
3)其次,浮士德與梅非斯特又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統一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梅非斯特的“作惡”在客觀上有“造善”的功能,他是浮士德探索人生的“惡動力”.另一方面,浮士德的“內宇宙”也是一個善惡統一體,他貪戀美色,沉湎于物質、感官享受,愛慕權勢、虛榮、權勢,自私自利,唯利是圖……這些內在的惡劣品質,與外在的梅非斯特遙相呼應,才使得梅非斯特一次次得逞.即在浮士德的深層性格中,就潛伏著一個梅非斯特.
4)第三,浮士德的善與梅非斯特的惡,共同構成了完整人性的兩面(資產階級的二重性),即天使的一面和魔鬼的一面,從現象上看是兩個,從本質上講是一體.我們每個人身上,浮士德精神與梅非斯特性格同時并存.
(四)浮士德主題(思想意義)
1 、哲學層次:
( 1 ) 對人性善惡的哲學思考.首先, 人性的善(天帝、浮士德)與惡( 梅非斯特)互相依存,構成辨證統一體.其次,具體的人性,善中有惡(浮士德),惡中有善(梅非斯特),是善惡一元的合金:浮士德是一個矛盾體,充滿了靈與肉、進取與沉淪、崇高與卑俗……的對立沖突;梅非斯特之“作惡造善”也構成完整人性的兩面,是善與惡的辨證統一體.浮士德靈魂得救的結局,體現了人性正面力量的勝利.
( 2 )對人生價值的執(zhí)著追尋.五個悲劇代表人生的五大愿欲:求知欲、情欲、權力欲、審美欲和自我實現欲.追求的幻滅(悲劇意義),其一表明理想的高不可及;其二表明求索者的有限能力與追求目標的不可窮盡之間的矛盾.
2 、社會層次:
浮士德一生五個階段的精神探索,濃縮了資產階級 300 年來的精神發(fā)展史.形象地再現了上升中的資產階級,如何走出書齋這一精神牢籠,如何超越個人情欲,如何從古典美的迷夢中醒來,如何從政治改良的幻覺中覺悟,如何去追求更高遠更自由的社會理想而幻滅的過程.實際上隱喻了所有知識分子探索精神出路的悲劇命運.
3 、道德層次:
浮士德本身是一個矛盾體,其思想性格是靈與肉、善與惡、高尚與卑俗、進取與沉淪的混合物,印證了“人具有的我都具有”這一名言,是完整人性的代表.而其道德意義在于:他為人類提供了一條道德凈化的道路,即一個人應該不斷克服生命本能情欲,努力超越名利、地位、權勢、虛榮、安逸和美的誘惑,追求最高理想,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唯其如此,才能走向更高遠更遼闊的境界,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價值.
4 、人格層次:
浮士德精神即永不滿足、永遠追求和探索的實踐精神.浮士德人格的魅力在于其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精神.弗羅姆《尋找自我》認為,浮士德在人生追求中,或許犯下了種種罪過,但從未犯過一種罪——不創(chuàng)造的罪.在浮士德看來,“泰初有為”,即創(chuàng)造是人的天職,人類的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了世界.他勇敢地與梅非斯特定約,即為自己規(guī)定了命運的航道:不創(chuàng)造毋寧死!浮士德這種大無畏的創(chuàng)造精神,體現了人的價值與尊嚴.浮士德的人格因創(chuàng)造而高貴,而閃光,而具備無上的價值和意義.
(五)《浮士德》的辯證法思想
首先,浮士德自身存在著矛盾的兩面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驅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權勢、女人和美等現實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這些所迷惑,不斷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創(chuàng)造事業(yè),一方面又迷戀兒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會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權的支持者.在這樣“靈與肉”,“善與惡”的辯證發(fā)展之中,歌德展示了人類復雜性和真實性,也反映了人類追求真理的艱巨性.把浮士德的一生抽象出來,就是一種生命的辯證法:生命在欲望和痛苦的重壓下,在不懈的追尋和行動中超越自我、本我,升華至一個個新的境界.他那流動的、不斷升級的生命形式都映證了一個普遍真理:人類是個不斷清明的過程,歷史在艱難中永遠向前.
其次,浮士德與梅非斯特,一善一惡,一正一反,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構成辨證的統一體.首先,浮士德與梅非斯特的性格是對立的.浮士德精神是進取、追求、探索、創(chuàng)造的大肯定精神,肯定人生有價值,有意義,是人性善的化身;梅非斯特則是虛無、怠惰、懷疑、破壞的大否定精神,否認人的追求和努力,嘲笑人的理想和作為,是人性惡的代表.二者在本質上水火不容,不可調和.其次,浮士德與梅非斯特又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統一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梅非斯特的“作惡”在客觀上有“造善”的功能,他是浮士德探索人生的“惡動力”.另一方面,浮士德的“內宇宙”也是一個善惡統一體,他貪戀美色,沉湎于物質、感官享受,愛慕權勢、虛榮、權勢,自私自利,唯利是圖……這些內在的惡劣品質,與外在的梅非斯特遙相呼應,才使得梅非斯特一次次得逞.即在浮士德的深層性格中,就潛伏著一個梅非斯特.第三,浮士德的善與梅非斯特的惡,共同構成了完整人性的兩面(資產階級的二重性),即天使的一面和魔鬼的一面,從現象上看是兩個,從本質上講是一體.我們每個人身上,浮士德精神與梅非斯特性格同時并存.
第三,《浮士德》中還存在多對的矛盾對比,相輔相成的因素:天帝與梅非斯特是正義之神與邪惡之魔的對比,代表對人類的兩種態(tài)度:肯定和否定兩種世界觀:積極與消極;天帝與浮士德是至善與具體的善的對比,一個代表真理、永恒的法則,另一個代表理性與情感;理想與現實;浮士德與瓦格納的覺悟者實踐者與愚昧者保守者的對比,代表兩種世界觀和方法論:變革現實和規(guī)避現實.
《浮士德》揭示了歷史與人的矛盾運動并建構了天帝與魔鬼、浮士德與魔鬼及浮士德自身的向善性和向惡性的三重沖突.《浮士德》如同《拉摩的侄子》,也堪稱“辯證法的杰作”.
(六)藝術成就
1)創(chuàng)作方法: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 A. 詩劇基于一個神奇浪漫的傳說; B. 浮士德悲劇源于魔鬼的兩場賭賽; C. 浮士德的五個悲劇充滿了虛荒誕幻的色彩:梅非斯特這一超現實的人物,在詩劇中貫穿始終.在他的魔法作用下,浮士德頃刻間從一個白發(fā)人變成少年郎;忽而與市民少女葛里卿談情說愛;忽而到羅馬帝國表演魔術;忽而又幻游古希臘神話世界,與古希臘美人海倫結婚生子;忽而又回到德國現實建設人間樂園.死后,靈魂被接到天國.以上內容,具有瑰麗神奇的浪漫主義色彩.與此同時,詩劇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風土人情,時代風貌,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特色.知識悲劇表現了啟蒙思想家渴望變革現實的愿望;葛里卿的悲劇為人們描繪了一幅德國社會的風俗畫卷;羅馬皇宮窮奢極欲的生活是德國現實的再現;焚燒海邊小屋是原始積累時期資本家的寫照.
2)人物塑造:成功運用矛盾對比手法,使人物性格在對比中凸現各自特征.天帝與梅非斯特是正義之神與邪惡之魔的對比,代表對人類的兩種態(tài)度:肯定和否定兩種世界觀:積極與消極;天帝與浮士德是至善與具體的善的對比,一個代表真理、永恒的法則,另一個代表理性與情感;理想與現實;浮士德與梅非斯特的人性善與人性惡的對比,體現資產階級乃至整個人類的雙重人格進取與沉淪、崇高與卑俗;浮士德與瓦格納的覺悟者實踐者與愚昧者保守者的對比,代表兩種世界觀和方法論:變革現實和規(guī)避現實.在人物塑造上,《浮士德》如同《拉摩的侄子》,也堪稱“辯證法的杰作”.
3)哲理意味:是通過象征實現的.劇中場景、情節(jié)、人物均有寓意:浮士德的書齋象征中世紀經院生活——與世隔絕、固步自封的精神牢籠;羅馬宮廷象征混亂腐朽的德國現實.兩場賭賽象征人性善惡的辨證統一.五個悲劇各有象征:知識悲劇象征知識分子的覺醒;生活悲劇象征資產階級追求現世幸福,要求個性解放的愿望;政治悲劇象征資產階級軟弱無權的地位;美的悲劇象征古典美與現代精神的距離;事業(yè)悲劇象征人類最高理想的遙不可及.浮士德象征人的反叛精神、實踐精神、進取精神、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梅非斯特象征仇視、否定人類的異己力量;等等.《浮士德》達到了象征的高境界——形象與哲理的合二為一,詩劇因此獲得一種普遍意義、永久魅力.
4)表現技巧: A. “審丑”技巧:賦予梅非斯特這一丑惡形象以美學意義. B. 超時空技巧:打破時間、空間的局限,人物自由穿梭于古今世界. C. 變形技巧:浮士德是天帝的變形(至善的具體化世俗化);天帝也是浮士德的變形(人性善的抽象化神圣化);惡魔——獅子狗——流浪大學生;老年浮士德——青年學者. D. 文體技巧:雜糅多種詩體:哲理詩、抒情詩、散文詩、敘事詩、民歌等.兼具所有劇種:古希臘悲劇、中世紀神秘劇、巴洛克寓言劇、文藝復興時期的假面劇……現代活報劇等. E. 語言技巧:個性化語言;散韻結合;熔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為一爐.
5)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浮士德》是一部無可指摘的完美之作.從思想上看,它有將政治革命消極為精神探索,將社會改造轉化為自我完善的傾向,這體現了資產階級固有的軟弱和妥協的本性,以及它作為剝削階級的掠奪性.從藝術上看,內容龐雜,用典極多,象征紛繁,使作品艱深隱晦,令人索解為難.尤其是第二部,浮士德的形象有抽象化、概念化的傾向,給一般讀者的閱讀和理解造成了較大的困難.
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
(1)敘寫人情風俗史,客觀、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本來面目,具有強烈的批判性和深刻的暴露性.
(2)描寫普通人,塑造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注意細節(jié)的真實性.
(3)堅持人道主義,以此作為揭露社會罪惡的思想基礎和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出發(fā)點.
(4)以小說為主要體裁,創(chuàng)造了廣泛概括生活的現實主義小說,擴大了小說的容量.從文體學的角度看,小說在19世紀達到近代的發(fā)展高峰.
外國文學史 論述題 浮士德
外國文學史 論述題 浮士德
1、為什么說歌德的《浮士德》是一部具有總結性質的作品?(論述題)
2、以具體作品為例說明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論述題)
1、為什么說歌德的《浮士德》是一部具有總結性質的作品?(論述題)
2、以具體作品為例說明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論述題)
歷史人氣:959 ℃時間:2020-03-17 19:23:02
優(yōu)質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結合歌德的浮士德談談什么是浮士德精神 .
- 浮士德是?
- 浮士德是什么
- 美利堅合眾國各州The Stat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what do you like to do英語作文,越多越好
- 意思是形容失意時情緒低落,提不起精神的樣子的四字詞語
- A,B,C為中學化學常見化合物,甲,乙,丙為單質
- 一件成品為200元的商品標出的價格為400元,現打7.5折出售此商品,則可獲得利潤 元,其利潤為
- 正方形的邊長為4厘米,剪去四個角后成為一個正八邊形.求這個正八邊形的邊長和面積
- 先判斷x與y成什么比例,再填表
- 與Ne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的離子跟與Ar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的離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MgBr2 B.Na2S C.KCl D.K2S
- 〔 〕花叢 填一動詞
猜你喜歡
- 1island怎么讀
- 2whereis she?怎么轉換為do you know where she is
- 3求軍訓1000字的心得體會!
- 4帶橋字的成語 越多越好
- 5and only want to sleep with you and have babies with you..maybe i am nota good englsh teacher
- 6請問,正電荷可不可以移動?還有,神經纖維和神經元有關系嗎?
- 7The studengts have a long holiday in some parts of the US.The school year begins in late August or early Septembeer,and
- 8西電東送工程中,中線和南線的電力主要來自于對河流中上游的梯級開發(fā),流域梯級開發(fā)除發(fā)電外,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帶來的有利影響有什么(4個)
- 9,甲乙兩筐蘋果共112個,如果從甲筐中拿出蘋果給乙筐,再從乙框中拿出五分之一放入甲筐,結果兩筐蘋果就一樣
- 10英語翻譯
- 11that was a statement
- 12生物圈和生態(tài)系統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