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送別”的文化內(nèi)涵
一、“折柳”之深情
古人分別時要折柳相送,這是當(dāng)時一種很流行的民間習(xí)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為一種時尚.
張籍《薊北旅思》:“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周邦彥《蘭陵王》:“柳蔭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長亭路,年去歲來,應(yīng)折柔條過千尺.”從“折盡向南枝”和“柔條過千尺”這樣的詞句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種習(xí)俗、時尚存在的普遍性.
送別的地點多在長亭、橋頭或大堤,如周邦彥詞中提到的“隋堤”,還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橋)即是.送別時不僅折柳相送,餞行飲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時還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現(xiàn)成的,幾乎當(dāng)時有點文化的人都可隨口唱出;詩人們當(dāng)然更要吟詩賦詞以相贈.在古代詩詞中,我們可以讀到許多與“折柳送別”這種文化習(xí)俗相關(guān)的作品,可以說這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觀.如: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2003年高考古詩詞鑒賞題出的就是這首詩.)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風(fēng)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shù)聲風(fēng)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楊花”就是柳絮.蘇軾有《楊花詞》)
吳文英《風(fēng)入松》:“樓前暗綠分?jǐn)y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詩詞中不僅寫“折柳送別”這種行動,而且,凡是與柳相關(guān)的詞語都要拿來抒發(fā)分別時的離愁別恨,朋友間的厚意深情.如“柳絲”、“柳枝”、“柳陰”、“柳色”、“煙柳”“柳綿”(又可說成是“柳花”、“楊花”、“柳絮”)、“楊柳”、“折楊柳”、“楊柳春”、“楊柳依依”等等.
“折柳”詩詞中,還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禮部屬官李之問,愛上了都城名妓聶勝瓊.李將回原籍時,聶勝瓊為之送別,飲于蓮花樓,唱了一首詞,末一句是:“無計留春住,奈何無計隨君去.”為這,李之問又留下來住了一個多月.后來因為妻子催促太緊,李不得不悵然離去.不到十天,聶勝瓊寫了一首《鷓鴣天》,寄給李之問.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里,回家后被妻子發(fā)現(xiàn).李只得以實相告.李夫人讀了《鷓鴣天》,見其語句清健,非常高興.不但沒有阻止李聶的這段情緣,反而拿出私房錢讓李之問去都城迎娶聶勝瓊.
聶勝瓊《鷓鴣天》: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陽關(guān)后,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二、“折柳”之緣由
分別時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
常見的解釋是,“柳”諧“留”音,贈柳表示留念,一為不忍分別,二為永不忘懷.但是,這種解釋我們感到很單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折柳送別作為一種非常普遍的文化習(xí)俗,恐怕不是一個“諧音”就能解釋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從另外的角度探求這其中的緣由.如清朝褚人獲在《堅瓠廣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豈無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謂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鄉(xiāng)正如木之離土,望其隨處皆安,一如柳之隨地可活,為之祝愿耳.”這種解釋是很合理的.柳樹和其他樹木相比,其特點是“隨地可活”,這正可以拿來祝愿遠別的人,到了異地后,隨遇而安,能夠很快地融入當(dāng)?shù)氐娜巳褐?一切順?biāo)?這一說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我以為,這還不是“折柳送別”這種文化習(xí)俗的最初緣由.最早的淵源應(yīng)該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幾句古詩.理由有三:一是這詩句來自《詩經(jīng)》,而且是名句,讀書人人人熟悉;二是“楊柳依依”表達了戰(zhàn)士出征前懷家戀土的離情別緒,為后來的的送別詩奠定了文化基調(diào);三是《詩經(jīng)》作為五經(jīng)之一,其深廣的文化傳承作用是不容懷疑的,古人作詩講究“無一字無來處”,當(dāng)然來自經(jīng)典.從這個意義上說,有人把《渭城曲》中“客舍依依楊柳春”改為“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以為不妥.
總之,“折柳送別”應(yīng)該有“諧音感懷”、“哲理啟迪”、“文化傳承”這樣三個緣由.
三、“折柳”之樂曲
“折柳送別”時,要吹笛,有時還要放聲歌唱,所以,古詩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聯(lián)系在一起,來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與之相關(guān)的樂曲有這樣三首:
一是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的《折楊柳枝》.有一首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李白《塞下曲》:“笛中聞?wù)哿?春色未曾看.”還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聞笛》,這兩首詩中所言“聞?wù)哿?都應(yīng)該是《折楊柳枝》這支曲子.
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稱《陽關(guān)三疊》.其實原來并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維寫的一首詩《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后來由樂人譜入樂府,當(dāng)作送別曲,并把末句“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反復(fù)重疊歌唱,所以稱為《陽關(guān)三疊》.這在唐朝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別曲.
三是唐朝的《楊柳枝詞》.是唐教坊曲名,作者多以此題詠柳,以表達離別之意.劉禹錫就有《楊柳枝詞》九首,其中一首的內(nèi)容是:“城外春風(fēng)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據(jù)學(xué)者王先謙解釋,“楊柳”是柳的一種,垂楊即垂柳.如李商隱《隋宮》:“于今腐草無瑩火,終古垂楊有暮鴉.”這句中的“垂楊”指的就是隋堤柳.(在古詩詞中,似乎是柳寓生離,楊寓死別,應(yīng)該是有明確分工的.如白居易《贈盧子蒙》:“聞道咸陽墳上樹,已抽三丈白楊枝”.聊備一說.)
折柳送別的古詩
折柳送別的古詩
語文人氣:544 ℃時間:2019-12-19 03:48:28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已知圓O1、O2的半徑都為2,且O1(-1,0)O2(1,0),若過平面上點P引圓O1、O2的切線的切線長的比為1:2,求動點P的軌跡.
- 文言文的“打撈鐵牛”.懷丙是怎樣把鐵牛打撈出來的? 急!21:30分要答案
- 初一科學(xué)全品答案
- 直角三角形面積是126一角直角邊為18求另一直角邊
- 倫敦的英文怎么寫
- 有一堆蘋果,平均分給四個人還剩3個,分給五個人缺一個,分給六個人剩一個,這堆有幾個蘋果?)
- 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以分為
- 春風(fēng)把小草吹綠了的英語
- 如圖,一列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振幅為2cm,波速為2m/s.在波的傳播方向上兩質(zhì)點a、b的平衡位置相距0.4m(小于一個波長),當(dāng)質(zhì)點a在波峰位置時,質(zhì)點b在x軸下方與x軸相距1cm的位置
- 小金魚在球形魚缸中供游客觀賞,球形魚缸起到什么作用?我們看到的魚缸形成的是正立方法的實像還是虛像?
- 人教版小學(xué)六年級英語有一句:My birthday is far away.請問如何翻譯比較好?
- 英語翻譯
猜你喜歡
- 1Nothing perfect lasts forever,except in our memories.
-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和意思的一項是().
- 31列客車長100m,1列貨車長310m,兩列車在平行的軌道上相向行駛,客車也貨車的速度比是4:3 如果客車從后面趕上貨車,從車頭趕上到車尾超過的時間為2分鐘,求2列車的速度!
- 4超市運來雞蛋,鴨蛋各十二箱,雞蛋每箱五十個,鴨蛋每箱四十個,超市一共運來多少個鴨
- 5dont look back,no regrets
- 6金屬切削用量是指( ).A B 尾座進給量 C切削運動量的大小 D 工件與刀具的相對進量
- 7有什么簡單的辦法使生銹的鐵器煥然一新的嗎?要簡單而且實用的方法大神們幫幫忙
- 8他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才回答出來.
- 9以觸動心靈的力量為話題寫一篇650字左右的作文,
- 10石英的主要成份是什么?鹽酸和石灰石反應(yīng)生成什么?
- 11在(a+b)^n的展開式中的奇數(shù)項的二項式系數(shù)之和為?
- 12won prize.的中文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