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競爭有這樣的定義: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與別人爭勝.對定義進行表述時,點應落在在爭的過程中為了獲得勝利自身不斷進行積累從而得到發(fā)展,進步;而合作的解釋是: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項任務;那只是單純的一個知識疊加過程,雖然有效率,但并不能讓社會有很大的發(fā)展.
事實上,競爭貫穿著整個人類歷史.人類哪里來?這個古老的問題千百年來困惑過無數(shù)人的心靈.終于有一天,達爾文以確鑿的事實解開了這個謎團.人類是生物界優(yōu)勝劣汰的產(chǎn)物.人類產(chǎn)生和發(fā)展得力是是一部競爭的歷史.在今天看來,達爾文的理論給我們的啟示并部僅僅局限于生物學領域,它更揭示了競爭的必然性,即從競爭中孕育的社會勢將與競爭共存.
從縱向看,原始社會的弱肉強食,是競爭;先秦的諸國紛爭,是競爭;殖民的掠奪與戰(zhàn)火,是競爭……落后就要挨打,而要擺脫落后的地位,就需要自強,需要競爭.在如今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知識大爆炸的今天,全球日趨一體化,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就不能僅僅依靠武力.因為科技是第一生產(chǎn)力.由此,科技競爭也顯得格外重要.
從橫向看,競爭正不斷滲入社會的各個領域.有人說,一匹馬如果沒有另一匹馬緊緊追趕并要超過它,就永遠不會疾馳飛奔.同樣,一個人如果事事依賴別人,只想坐享其成,而不能知難而上;只想機遇垂青,而不思拼搏進取,又怎么談得上進步呢?在社會競爭中,只有勝利者才有資格享受更完滿的生活.
我國現(xiàn)今的教育目標之一,就是教會學生適應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學習生活更少不了競爭,而中考,高考更是選擇人才的賽場.
競爭似乎有點無情,但它是公正的.沒有一個人注定永遠是弱者.弱者如果付出努力,就會化弱為強;而強者若不能自強不息,就會在競爭的大潮中一落千丈.正所謂:強者不自勉,或死而泯滅于無聞;弱者能自立,則必有稱于世.
由此看來,競爭才是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原動力.
猜你喜歡
- 1把一根木材鋸成6段,共用了12分鐘,平均據(jù)下一段的時間是12分鐘的幾分之幾?
- 21.(x-y)^2-4(x-y+3)
- 3震級與地震烈度的區(qū)別
- 4求一篇80個單詞左右的英語作文 題目最好是介紹我的房間
- 5what a funny story it is(改成同義句)
- 6there are towers a____the ehds of the bridge.
- 7次氯酸鈣次氯酸鈉本身是否具有漂白性
- 8sally is looking at the the plane (和朋友一起)
- 9算式中間一條豎線是什么意思?
- 10一只青蛙在井底.井深10米,青蛙白天往上爬3米,晚上向下滑2米,問青蛙幾天爬上來?
- 11《誰與我同行》閱讀短文答案
- 12除了又香又甜這個詞語,還有沒有別的又什么,回答的時候就給我弄3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