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敵愾
【同仇敵愾】( tóng chóu dí kài )亦作“ 同仇敵慨 ”.
表示 抱著共同的憤恨,一致對付敵人.
出 處 《詩經·秦風·無衣》:“與子同仇.
例句
先秦·左丘明《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
孔穎達 疏:“當王所怒,謂往征伐之.”
后以“同仇敵愾”指全體一致地痛恨、打擊敵人.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中國之前途及國民應盡之責任》:“我有軍備,我自整之.乃同仇敵愾之軍國民,非殘屠同胞之劊子手也.”
瞿秋白 《亂彈•狗樣的英雄》:“一望見穿上制服的人,就發(fā)生同仇敵愾之心,馬上想動手收拾掉他.”
郭澄清 《大刀記》第五章:“〔人民〕為了抗日救國的偉大事業(yè),正在同仇敵愾,英勇奮戰(zhàn),抗擊 日本 侵略者.”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五論“文人相輕”--明術》:“讀者大眾的對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評’或‘批判’者同仇敵慨的.”
用 法 復句式;作謂語、分句;含褒義
典 故
故事 東周春秋時期,有一首流傳于軍中的歌謠,表現(xiàn)了士兵們 慷慨從軍;同心對敵的樂觀精神和保衛(wèi)祖國的英雄氣概.這首歌謠 分為三節(jié),可以反復詠唱.其中第一節(jié)是這樣的:”誰說沒有衣服?我 的戰(zhàn)袍就是你的.國王興兵打仗,快把刀槍修好.我與你共同對付仇 敵.” “同仇”這個詞就來源于上面的歌謠. 公元前623年,衛(wèi)國的寧俞出使魯國,魯文王設宴招待.席間,文 王讓樂工演唱《湛露》和《彤tong弓》,寧俞一聽就知道.這是周天子 對諸侯恩賜、褒獎時的宴樂.為此,他在席間不作任何答謝之辭. 文王對寧俞在席間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飲完畢后,命人私下詢 問他是什么原因.寧俞回答說:“當年諸侯以周天子對敵人的憤恨為 同恨,所以為天子獻上戰(zhàn)功.天子為了酬謝諸侯,在酒宴中賜彤弓, 賦《湛露》,這是應該的.但如今我們衛(wèi)國來到魯國表示友好,大王學 天子賜諸侯的禮節(jié),也命樂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這種情況下, 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敵愾(kai)”這個詞就來源寧俞說的話.
出處《詩·秦風·無衣》
猜你喜歡
- 1求一組蘊含人生哲理的排比句.句中兼用比喻或擬人手法,語言生動形象.
- 2請問,財務竣工決算審計和工程造價審計用英語如何翻譯?
- 3three mountains are covered with snow,tower over the land.
- 4you have to go to america by piane的同義句
- 5水溶液稱氯水,氯水存在的微粒,分析一下其中存在的分子有 ,離子有 ,
- 6找出古詩詞中詠荷的三句名句,并加以賞析.
- 7分析the doctor has decided what to do.麻煩幫我分析一下 在句子的成分 結果 什么從句
- 8誰能幫我把中文翻印成英文..就2句..
- 9作一個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的角平分線,所夾的角是多少度?
- 10陳老師家四月份用水21噸,用電126度,共付水電費132元,其中水費相當于電費的7分之4
- 11以知下列關于x方程:4(x-3)+2a=負X+5和7x-3=a+x
- 12在實數(shù)單位內化簡3-!1-根號下-x²!表示絕對值 今晚8:30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