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知人論世”“以意逆志”論
作者:丁文林
[摘要]關于文學鑒賞與文學批評的原則和方法問題是古今中外研究文學現(xiàn)象所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主要論
述孟子“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觀點,旨在剖析孟子對此問題的原則和方法及對后世文學鑒賞與文學批評的影響.
[關鍵詞]知人論世以意逆志文學鑒賞文學批評
先秦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一生的社會活動,主要是在政治方面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把孔子的“仁”學發(fā)展為“仁政”思想.在文學方面,孟子提出了一些難能可貴的文學見解,其中最重要的是“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二
者作為關于文學鑒賞與文學批評的兩個重要的原則和方法,對后世的文學鑒賞與文學批評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知人論世”語出《孟子•萬章下》:一鄉(xiāng)之善士斯友一鄉(xiāng)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尚”同“上”,“尚友”就是“上友”.“上友”是以古人為朋友.孟子所說,本身是關于修身的問題,意思是說,學習古人,不僅要讀古人的書,還要知其人、論其世.但被引入文學批評領域,文學創(chuàng)作有時需要借鑒古人.對古人的作品進行批評和鑒賞,更需要了解古人.人是不能離開時代而生活的.這就還需要了解他的時代.孟子把士當作一個精神上獨立的特殊階層,他們要和與自己相似的人為友,當現(xiàn)實中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時,他們便到古人的作品中尋找知音,通過頌其詩,讀其書,和古代賢人的精神相溝通,從而建立起完善而充實的精神生活.“知人”是讀書的目的,“論世”是“知人”的途徑.孟子認為人的心靈是可以相互理解、溝通的,讀者通過閱讀活動去知其人,論其世,與千古之上的作者產(chǎn)生共鳴.也就是說,正因為古代的文學作品本身就突出含蓄深邃,加上古人喜用互文、倒裝、用典等手法,使得文學作品晦澀不明,所以,讀者閱讀文學作品就應該了解作者的生
平經(jīng)歷和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這樣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場上,與作者為友,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正確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這種批評方法成為中國文學批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清代章學誠在《文史通義•文德》中也說:“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之辭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處,亦不可遽論其文也.”魯迅也說:“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tài),這才較為確鑿.”掌握“知人論世”的原則,還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學作品.例如北宋梅堯臣在《和淮陽燕秀才》中說:“慚予廷蔭人,安得結
子,心雖羨名場,才命甘汨沒.”他認為自己由恩蔭出身,和燕秀才由進士出身不一樣,因而感到很慚愧.可是杜甫卻完全不同,他在《壯游》中說:“氣磨屈賈壘,目短曹劉墻,忤下考功第,獨辭京尹堂.”杜甫考不上進士,便浩然歸去;梅堯臣考不上,卻半輩子感到委屈.這是因為唐代讀書人的進身之階,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宋代主要的就是這一條路,即使由他途出身,頭銜上總得加一個“右”字,例如“右迪功郎”之類,成為終身的恥辱.因此,不知道唐宋兩代的風氣,就不能理解為什么對于進士的得失杜甫全不關心,梅堯臣卻痛心疾首.只有了解他們的時代,才可
以更好地理解他們和他們的作品.所以“知人論世”,應當是“論世”第一,“知人”第二.進行文學批評,也必須“知人論世”,才能夠對作品做出正確的評價.
“以意逆志”見于《孟子.萬章上》: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堯,則吾既得聞命矣.《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舜既為天子矣,敢問瞽叟之非臣,如何?”曰:“是詩也非是之謂也,勞于王事而不得養(yǎng)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也.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如以辭而已矣,《云漢》之詩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遺’,信斯言也,是周無遺民也.”“文”指文字,指單個的字與詞,“辭”指句子.“逆”,是“迎”
之意,在這里解為“求”,“志”指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閱讀作品時,孟子要求正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孟子認為,評論詩的人,既不能根據(jù)詩的個別字眼斷章取義地曲解辭句,不要由于作品的藝術手段而誤解其詞句,也不要拘泥于某些字面
意義而妨礙對主旨的把握,不能用辭句的表面意義曲解詩的真實含義,而應該根據(jù)作品的全篇立意,來探索作者的心志,要以自己之心意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后世對于“以意逆志”中的“意”,究竟是說讀者之“意”,還是作者之“意”,眾說不一.漢代經(jīng)學家和宋代理學家普遍認為“意”是“說詩者”(即讀者)之意.如趙岐《孟子注疏》說:“以己之意逆詩人之志.”朱熹《孟子集注》說:“當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清人吳淇在《六朝選詩定論緣起》中,則認為“以意逆志”是“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詩論詩”,不然的話,就會造成漢儒說詩那樣的牽強附會.近人王國維則將“以意逆志”與孟子的“知人論世”結合起來加以解釋:“顧意逆在我,志在古人,
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術,孟子亦言之曰:‘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則古人之詩雖有不能解者寡矣.”(《玉溪生年譜會箋序》)他認為“意逆”雖在說詩者,但說詩者在對作品進行解釋時,應貫徹“知人論世”的原則,以避免主觀武斷之弊.孟子的“以意逆志”是比較科學的文學批評方法.孟子以這種方法解說《詩》中的一些作品,接近于還其作為文學作品的本來面目,為中國文學提供了比較客觀實在的批評原則.后世大量的詩話詞話幾乎是在此原則下展開文學批評和記錄讀后感想的.中國古代的批評家大多反對泥辭以求,反對以典冊、簡牘、訓詁之學對作品意義作被動的索解,而強調(diào)閱讀的“遙想”、“臆解”、“心解”,強調(diào)“以意求古人則近,以詞求古人則遠”,對說詩者參與本文意義創(chuàng)造的權利給予了肯定,重視了文學理解的主體性特點.簡而言之,“知人論世”是針對創(chuàng)作主體“人”的闡釋法,“以意逆志”則是針對文本的闡釋法,都是比較科學的文學批評方法.二者之間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它們是一個完整的闡釋體系.“不論其世,欲之其人,不得也.不知其人,欲逆其志,亦不得也……故論世知人而后逆志之說可用之”.先得“知人論世”,才可能“以
意逆志”,否則“以意逆志”就會陷入主觀的臆斷.孟子以這種方法解說《詩》中的一些作品,接近于還其作為文學作品的本來面目,為中國文學提供了比較客觀實在的批評原則.
01談談孟子“以意逆志”與“知人論世”的文學思想及現(xiàn)在意義 400字 2論孔子興觀群怨主要內(nèi)容及現(xiàn)在意義 300
01談談孟子“以意逆志”與“知人論世”的文學思想及現(xiàn)在意義 400字 2論孔子興觀群怨主要內(nèi)容及現(xiàn)在意義 300
語文人氣:582 ℃時間:2020-07-20 01:36:04
優(yōu)質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孔子、孟子生活的年代背景與簡介.
- 孔子 和孟子的名言
- 關于孔子或孟子一句名言的作文800字
- 一些關于孔子孟子的故事 短點 --、 還有名言什么的 --只要是關于他倆的就行--
- 介紹孔子或孟子的一個故事,50字左右.
- 美利堅合眾國各州The Stat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what do you like to do英語作文,越多越好
- 意思是形容失意時情緒低落,提不起精神的樣子的四字詞語
- A,B,C為中學化學常見化合物,甲,乙,丙為單質
- 一件成品為200元的商品標出的價格為400元,現(xiàn)打7.5折出售此商品,則可獲得利潤 元,其利潤為
- 正方形的邊長為4厘米,剪去四個角后成為一個正八邊形.求這個正八邊形的邊長和面積
- 先判斷x與y成什么比例,再填表
猜你喜歡
- 1island怎么讀
- 2whereis she?怎么轉換為do you know where she is
- 3求軍訓1000字的心得體會!
- 4帶橋字的成語 越多越好
- 5and only want to sleep with you and have babies with you..maybe i am nota good englsh teacher
- 6請問,正電荷可不可以移動?還有,神經(jīng)纖維和神經(jīng)元有關系嗎?
- 7The studengts have a long holiday in some parts of the US.The school year begins in late August or early Septembeer,and
- 8西電東送工程中,中線和南線的電力主要來自于對河流中上游的梯級開發(fā),流域梯級開發(fā)除發(fā)電外,對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的有利影響有什么(4個)
- 9,甲乙兩筐蘋果共112個,如果從甲筐中拿出蘋果給乙筐,再從乙框中拿出五分之一放入甲筐,結果兩筐蘋果就一樣
- 10英語翻譯
- 11that was a statement
- 12生物圈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