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大板塊 勒皮雄在1968年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澳洲)和南極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余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此外,在板塊中還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級的小板塊,如把美洲大板塊分為南、北美洲兩個板塊,菲律賓、阿拉伯半島、土耳其等也可作為獨立的小板塊.板塊之間的邊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嶺、深海溝、轉換斷層和地縫合線.這里提到的海嶺,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間有地震活動性海嶺,另名為中脊,由兩條平行脊峰和中間峽谷構成.太平洋也有地震性的海嶺,但不在大洋中間,而偏在東邊,它不甚崎嶇,沒有被中間峽谷分開的兩排脊峰,一般叫它為太平洋中隆.海嶺實際上是海底分裂產(chǎn)生新地殼的地帶.轉換斷層,是大洋中脊被許多橫斷層切成小段,它不是一種簡單的平移斷層,而是一面向兩側分裂,一面發(fā)生水平錯動,是屬于另一種性質的斷層,威爾遜稱之為轉換斷層.兩大板塊相撞,接觸地帶擠壓變形,構成褶皺山脈,使原來分離的兩塊大陸縫合起來,叫地縫合線.一般說來,在板塊內(nèi)部,地殼相對比較穩(wěn)定,而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則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這里火山、地震活動以及斷裂、擠壓褶皺、巖漿上升、地殼俯沖等頻繁發(fā)生.
驅使板塊運動的力量 什么力量驅使板塊進行運動呢?
按照赫斯的海底擴張說來解釋,認為大洋中脊是地幔對流上升的地方,地幔物質不斷從這里涌出,冷卻固結成新的大洋地殼,以后涌出的熱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殼向外推移,自中脊向兩旁每年以0.5厘米的速度擴展,不斷為大洋殼增添新的條帶.因此,洋底巖石的年齡是離中脊愈遠而愈古老.當移動的大洋殼遇到大陸殼時,就俯沖鉆入地幔之中,在俯沖地帶,由于拖曳作用形成深海溝.大洋殼被擠壓彎曲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發(fā)生一次斷裂,產(chǎn)生一次地震,最后大洋殼被擠到700公里以下,為處于高溫溶融狀態(tài)的地幔物質所吸收同化.向上仰沖的大陸殼邊緣,被擠壓隆起成島弧或山脈,它們一般與海溝伴生.現(xiàn)在太平洋周圍分布的島嶼、海溝、大陸邊緣山脈和火山、地震就是這樣形成的.所以,海洋地殼是由大洋中脊處誕生,到海溝島弧帶消失,這樣不斷更新,大約2~3億年就全部更新一次.因此,海底巖石都很年輕,一般不超過二億年,平均厚約5~6公里,主要由玄武巖一類物質組成.而大陸殼已發(fā)現(xiàn)有37億年以前的巖石,平均厚約35公里,最厚可達70公里以上.除沉積巖外,主要由花崗巖類物質組成.地幔物質的對流上升也在大陸深處進行著,在上升流涌出的地方,大陸殼將發(fā)生破裂.如長達6,000多公里的東非大裂谷,就是地幔物質對流促使非洲大陸開始張裂的表現(xiàn).
板塊的移動 隨著軟流層的運動,各個板塊也會發(fā)生相應的水平運動.據(jù)地質學家估計,
大板塊每年可以移動1-6厘米距離.
這個速度雖然很小,但經(jīng)過億萬年后,地球的海陸面貌就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當兩個板塊逐漸分離時,在分離處即可出現(xiàn)新的凹地和海洋;大西洋和東非大裂谷 就是在兩塊大板塊發(fā)生分離時形成的.當兩個大板塊相互靠攏并發(fā)生碰撞時,就會在碰撞合攏的地方擠壓出高大險峻的山脈.位于我國西南邊疆的喜馬拉雅山,就是三千多萬年前由南面的印度板塊和北面的亞歐板塊發(fā)生碰撞擠壓而形成的.有時還會出現(xiàn)另一種情況:當兩個堅硬的板塊發(fā)生碰撞時,接觸部分的巖層還沒來得及發(fā)生彎曲變形,其中有一個板塊已經(jīng)深深地插入另一個板塊的底部.由于碰撞的力量很大,插入部位很深,以至把原來板塊上的老巖層一直帶到高溫地幔中,最后被熔化了.而在板塊向地殼深處插入的部位,即形成了很深的海溝.西太平洋海底的一些大海溝就是這樣形成的.
根據(jù)板塊學說,大洋也有生有滅,它可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也可以從大到小,從小到無.大洋的發(fā)展可分為胚胎期(如東非大裂谷)、幼年期(如紅海和亞丁灣)、成年期(如目前的大西洋)、衰退期(如太平洋)與終了期(如地中海).大洋的發(fā)展與大陸的分合是相輔相成的.在前寒武紀時,地球上存在一塊泛大陸.以后經(jīng)過分合過程,到中生代早期,泛大陸再次分裂為南北兩大古陸,北為勞亞古陸,南為岡瓦那古陸.到三迭紀末,這兩個古陸進一步分離、漂移,相距越來越遠,其間由最初一個狹窄的海峽,逐漸發(fā)展成現(xiàn)代的印度洋、大西洋等巨大的海洋.到新生代,由于印度已北漂到亞歐大陸的南緣,兩者發(fā)生碰撞,青藏高原隆起,造成宏大的喜馬拉雅山系,古地中海東部完全消失;非洲繼續(xù)向北推進,古地中海西部逐漸縮小到現(xiàn)在的規(guī)模;歐洲南部被擠壓成阿爾卑斯山系,南、北美洲在向西漂移過程中,它們的前緣受到太平洋地殼的擠壓,隆起為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同時兩個美洲在巴拿馬地峽處復又相接;澳大利亞大陸脫離南極洲,向東北漂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于是海陸的基本輪廓發(fā)展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
板塊邊界為不穩(wěn)定地帶
地震幾乎全部分布在板塊的邊界上,火山也特別多在邊界附近,其它如張裂、巖漿上升、熱流增高、大規(guī)模的水平錯動等,也多發(fā)生在邊界線上,地殼俯沖更是碰撞邊界劃分的重要標志之一;可見板塊邊界是地殼的極不穩(wěn)定地帶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不在什么板塊與什么板塊之間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不在什么板塊與什么板塊之間
其他人氣:538 ℃時間:2020-02-05 06:12:30
優(yōu)質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火山和地震是處于板塊生長還是消亡邊界
- 火山和地震分布與板塊分布關系是什么
- 環(huán)太平洋地帶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帶集中的地帶,與這個火山地震帶形成無關的是( ?。?A.非洲板塊 B.亞歐板塊 C.南極洲板塊 D.美洲板塊
-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多分布在多個板塊,主要集中分布在兩大地帶,一是貫穿亞歐大陸的?和?部的山脈,二是?
-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區(qū)?
- 望岳中的"造化鐘神秀"神秀什么意思?
- 山市的結尾部分有什么作用?
- 一天小紅替媽媽去購物,買了0.5千克的鹽,2千克的糖,小紅付給售貨員7元錢,
- rode的原形是什么?
- 求助: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龍華鎮(zhèn)龍勝新村C區(qū)201棟302室 翻譯英語
- 《荀子》名言
- I'm learning English _____ surf the Internet for imformation
猜你喜歡
- 1Watching English films is a good way of _____(improve) your English.
- 214課《再見了,親人》中請你以志愿軍叔叔的身份,安慰小金花
- 3這里用了分詞是什么作用?
- 4運用平方差公式計算(3+1)(3^2+1)(3^4+1)(3^8+1)(3的16次冪+1)
- 5雷聲轟響,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跟狂風爭鳴.看吧,狂風緊緊抱起層層巨浪,惡狠狠的把他們踹到懸崖上
- 6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們將會是怎樣呢.英語怎么說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們將會是怎樣呢.%
- 7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分數(shù)簡算題,越多越好
- 8初一英語該選擇做哪種英語聽力練習的書籍好?
- 9100元錢買100個蛋,其中雞蛋2毛,鴨蛋2元,鵝蛋5元,請問每種蛋應該各買多少個?剛好100元100個!
- 10問幾道語文類的題
- 11問1道數(shù)學題:1,24和15的最大公因數(shù)是多少? 最小公倍數(shù)是()?
- 12We won’t go to Great Wall if it ________tomorrow.A.rains B.rain C.will 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