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北宋學(xué)者周敦頤作品,是一篇議論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頤與沈希顏、錢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縣)羅巖,有詩刻石.后來沈希顏在雩都善山與建濂溪閣,請周敦頤題詞,周敦頤作〈愛蓮說〉相贈,表明了他對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贊賞.
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學(xué)家周敦頤來星子任南康知軍.周敦頤為人清廉正直,襟懷淡泊,平生酷愛蓮花. 周敦頤來星子后,在軍衙東側(cè)開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種植荷花.周敦頤來星子時已值暮年(55歲),又抱病在身,所以每當(dāng)公余飯后,他或獨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賞花品茗,并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愛蓮說》.《愛蓮說》雖短,但字字珠璣,歷來為人所傳誦. 一年以后,周敦頤由于年邁體弱辭官而去,在廬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講學(xué).他留下的蓮池和那篇《愛蓮說》,一直為后來者珍視.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調(diào)任南康知軍,滿懷對周敦頤的仰慕之情,重修愛蓮池,建立愛蓮堂,并從周的曾孫周直卿那兒得到周敦頤《愛蓮說》的墨跡,請人刻之于石立在池邊.朱熹作詩道:聞道移根玉井旁,花開十里不尋常; 月明露冷無人見,獨為先生引興長.賞析《愛蓮說》,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這是全文的中心題意.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同樣的一句話,都有二層意思,一層喻物,一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難. 這也是他為官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愿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為在大環(huán)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yuǎn)離.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yè)業(yè)的守著自己的一份志節(jié).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周敦頤(1017~1073)是我國理學(xué)的開山祖,他的理學(xué)思想在中國哲學(xué)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周敦頤從小喜愛讀書,在家鄉(xiāng)頗有名氣,人們都說他“志趣高遠(yuǎn),博學(xué)力行,有古人之風(fēng)”.他的學(xué)問、氣度,也感動過許多人來追隨他學(xué)習(x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頤、程顥兩兄弟,他們后來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學(xué)家. 公元1072年,周敦頤來到江西,創(chuàng)辦了濂溪書院,從此開始設(shè)堂講學(xué),收徒育人.他將書院門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號“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愛蓮花,便在書院內(nèi)建造了一座愛蓮堂,堂前鑿一池,名“蓮池”,以蓮之高潔,寄托自己畢生的心志.先生講學(xué)研讀之余,常漫步賞蓮于堂前.后造就一篇《愛蓮說》,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成為千古絕唱,至今仍膾炙人口
猜你喜歡
- 1食鹽晶體在暴露的空氣中是否會被風(fēng)化
- 2有什么事例能證明“青少年時期必須重視知識的記誦與積累”,20字左右
- 3一個數(shù)除以大于1的數(shù),商一定大于這個數(shù)._.(判斷對錯)
- 4群居動物和獨居動物相比有哪些劣勢和優(yōu)勢
- 5將一個各面涂有顏色的正方體,分割成同樣大小的27個小正方體,從這些正方體中任取一個,恰有3個面涂有顏色的概率是( ?。?A.1927 B.49 C.23 D.827
- 6he spends a lot of money collecting stamps(改成同義句)
- 7有衣柜,床在臥室里用英語怎么說
- 856.5乘以9.9乘以56.5簡算
- 9解不等式應(yīng)用題的最快方法(方法!)
- 10體操方陣最外層56人,這個方陣共有多少人?
- 11雷鋒的書有哪些
- 12happening 為什么不雙寫n?可不可以詳細(xì)說明加ing的具體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