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xiàn)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
后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xué)藝.奸詐刁鉆、心術(shù)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jīng)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nèi)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zhuǎn)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shè)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fēng)俗在民間傳開了.
這個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tài)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嫦娥,與古文獻有關(guān)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嫦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 與現(xiàn)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后,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吳剛伐桂
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在我國便傳說這就是吳剛在伐桂.唐代,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桂樹不僅高大,而且有一種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xué)習(xí),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shù).”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chuàng)傷就馬上愈合,日復(fù)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的砍下去 .
玉兔入月宮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兔子求食,狐貍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后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nèi),成了玉兔.陪伴嫦娥,為其下凡的搗靈藥
玉兔搗藥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舍地離開妻兒,踏著云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lǐng)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guān)在月宮里,多么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 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并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于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guān)起來,你們愿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姊妹們,到月宮陪伴嫦娥住了!
玄宗漫游月宮
在唐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宮的傳說了.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wèi)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zhuǎn)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各地月餅的傳說
月餅象征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xí)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tǒng)治,卻苦于無從傳遞消息.后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jié)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fā)覺里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 于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tǒng)治者,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xí)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jù)說也與此有關(guān).相傳蒙古滅宋之后,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征“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xiàn)在中秋節(jié)吃糖芋頭的來歷.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tǒng)治者規(guī)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yǎng),監(jiān)視漢人的行動,并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里.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jié)吃芋頭的習(xí)俗,據(jù)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jié)殺韃子后,便以其頭祭月,后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猜你喜歡
- 1老友記第六季第二集11分23秒,phoebe said:you could do a lot worse than joey
- 2布萊克一家現(xiàn)在習(xí)慣吃中餐了(be used to)英語翻譯
- 3兩個數(shù)學(xué)方程 (x-320)/x=34 (320-x)/x=34
- 4原句:烈火燒死了邱少云,我的心很痛.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戈 這個字少一撇,然后加個 心 字,這個字怎么念?
- 6小明有54枚郵票小明的郵票枚數(shù)是小新的4分之3小新的郵票枚數(shù)是小紅的7分之6小紅有多少枚郵票
- 7詢問天氣是情況是,how 和what及其答語 有什么區(qū)別.關(guān)于問天氣的各種句型
- 8英語作文:A Word About English Learning
- 9xy<0且x+y>0x<y試把x,y,0,-x,-y這5個數(shù)用<連接
- 10亙字的讀音
- 11關(guān)于國慶的英語作文
- 12請高手幫忙寫一篇100字左右關(guān)于最喜歡的節(jié)目的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