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色佳麗著稱于世的富春江,素有“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之稱.這條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帶,尤以桐廬境段最為秀麗.
古人云:“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清美.”上游七里瀧,水如染,山如削,峰緊緊流窄,鳶飛魚躍,稱“富春江小三峽”.自嚴子陵釣臺至窄溪,江流寬闊,兩岸綠樹煙花,小橋流水,山莊錯落,更兼有嚴子陵釣臺、大奇山、白云源、桐君山、天子崗等名勝古跡點綴其間,宛如一幅幅絢麗的畫卷.
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無論是“日出江花紅勝火,零星來江水綠如藍”的艷春、“兩岸綠樹凝滴翠”、“翠色隨人欲上船”的夏景,或是“一江流碧玉、兩岸點紅霜”的秋色,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即便是“諸山皓然”、“寒江獨釣”的冬天,也有耐人尋味的底蘊 .
富春江,全長110公里,一頭連著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杭州西湖,一頭連著人稱“歸來不看岳”的安徽黃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和那曠古悠遠的歷史遺跡
綴連成片,相映成輝,有人贊美富春江“攬?zhí)煜缕婢坝谝簧怼?這也許有些夸張,但人們稱她為中國的黃金旅游線卻并非過譽……
富春江分上下兩段.從杭州的聞家堰到桐廬為下段,稱富春江下游,從桐廬到建德梅城為上段,稱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兩岸青山,山為水鑄情,滿目蔥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繞水生.群峰擁翠,為旅游風光中少見.富春江以水系為主體,融合眾多飛瀑、雄奇巖峰
、古老村落綴成一組風光旅游帶,可謂“水碧山青畫不如.”來這里旅游,既可登山攬勝,又可泛舟蕩游.
古人是怎樣描繪富春江景色的呢?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春江名勝詩集》一書中就摘錄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間的1003人,吟詠富春江山水的詩詞就達2000余首.其中南朝吳均的《與宋元思書》日:“風煙俱凈,天下共色……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唐朝韋莊稱富
江“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宋代蘇東坡亦譽:“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元代吳桓贊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可見,富春江“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早已為世人所熟知的勝景了.流貫桐廬境內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
富春山水,天下獨絕.遙望當年,元代畫壇四大家之一的黃公望隱居富春,費時數(shù)年繪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圖”.這幅歷史名作飽經滄桑,差一點被當成富人的殉葬品化為灰燼.如今這燒為兩段的畫卷,分藏在大陸和臺灣的博物館中.
把與朱元思書改寫為600字的現(xiàn)代文 書信也行 不要散文
把與朱元思書改寫為600字的現(xiàn)代文 書信也行 不要散文
最好是現(xiàn)代文 想象的也行 不要翻譯
最好是現(xiàn)代文 想象的也行 不要翻譯
語文人氣:539 ℃時間:2019-09-26 15:44:43
優(yōu)質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與朱元思書改寫散文600字
- 與朱元思書改寫為現(xiàn)代文(要散文啊,
- 與朱元思書》改寫成現(xiàn)代文(散文)
- 怎樣把《與朱元思書》改寫成現(xiàn)代文(散文)啊?
- 把《與朱元思書》改寫為現(xiàn)代文 不要翻譯 600百字
- 現(xiàn)有一瓶澄清溶液,可能含有K+ ,Na+,Ba2+,Mg2+,Fe3+,Cl-,CO3 2-,SO4 2- .去該溶液進行以下實驗:
- 埃及金字塔的特點 意義 價值
- 若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南北半球的晝夜情況怎么樣?
- 學校操場邊上100米直跑道旁,每5米插一面紅旗,現(xiàn)在改為每6米插一面紅旗,有幾面可以不移動?
- 幼兒園阿姨給小朋友分糖,如果每個小朋友分6顆,還多28顆糖,如果每個小朋友分9顆,就差8顆
- 初中讀書筆記《水滸傳》,培根隨筆,《傅雷家書》,一共16篇,不用太長,每篇300字就可以.
- 什么叫做計算負荷
猜你喜歡
- 1爵是什么意思
- 2甲乙兩地鐵路長約1650千米一列火車從甲地出發(fā),以每小時79千米的速度行19小時后,離乙地大約還有多少厘米
- 3已知關于x,y的方程組3x+y=5,4ax+5by=-22與2x-3y+4=0,ax-by-8=0有相同的解,求a,b
- 4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
- 5根據(jù)答句寫出相應問句A:_____ _____ _____ you arrive here?B:I'l arrive here in 20 minutes.
- 6一個工程甲隊單獨完成要8天,乙隊要6天,如果乙隊和甲隊同時干要幾天?
- 7求無錫三日游英文作文
- 8高中英語作文開頭
- 9物體振動產生聲音,那么雷聲是怎樣產生的?那振源是什么?
- 10孔子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與其“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處世態(tài)度是否矛盾?
- 11a=(√3sinx,m+cosx) b=(cosx,﹣m+cosx) f(x)=a*b
- 12求關于三角形以及多邊形內費馬點唯一性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