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
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nóng)歷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jié)日.因為過農(nóng)歷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jié)日叫“春節(jié)”.
中國人過春節(jié)有很多傳統(tǒng)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里,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lián),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準備辭舊迎新.
春節(jié)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鐘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jié)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說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春節(jié)習俗——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高興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nèi)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jīng)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fā)大利.不過,據(jù)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fā)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舊時,從春節(jié)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shù)膩砝?”這時屋里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shù)哪?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胡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后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fā)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于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后,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zhuǎn)到別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后,查看歷書上所載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尋”,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為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遂.除夕守歲是整夜不睡、通宵達旦的.是夜,主婦們忙著掛燈結(jié)彩,張貼春聯(lián),剪窗花,貼年畫,紅紅綠綠把房子裝飾得花團錦簇,為節(jié)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氛.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fā)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fā)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后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臥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總是喜歡在過年時,多討些好彩頭,希望一切順利,這其中有許多舊習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掃帚之俗,以為新年使用掃帚將會把運氣掃走,掃去財運,新的一年會難交好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為使此俗流行,還定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新年也不可罵孩子,說話必須特別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飯碗,大家也絕不罵他,反而說他“歲歲平安”,因“碎”“歲”諧音沖一沖不祥的氣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說溜了嘴,開年講些不太吉利的話,除了橫關(guān)照豎關(guān)照,有的地方還用塊紅布或草紙向孩子們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當作屁股,即使說出不吉利的話來,也等于放屁.還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邊,叫做“壓歲果子”.橘子、荔枝諧音“吉利”,以求來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區(qū)還有一種習俗,就是偷財神爺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褲襠里,以取“財神入庫(褲)”這句成語的意思.在這些異想天開的趣俗之中,埋藏著歷代多少勞苦百姓獻媚命運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jié)習俗——貼窗花
新春佳節(jié)時,許多地區(qū)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一一一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shù),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shù),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春節(jié)習俗——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春節(jié)貼“?!弊?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jù)《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弊?
“福”字現(xiàn)在的解釋是“幸?!?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jié)貼“?!弊?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和祝愿,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弊?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fā)現(xiàn)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弊仲N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弊忠郧岸酁槭謱?現(xiàn)在市場、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節(jié)習俗——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么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于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yōu)榱硕惚苣戢F,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guān)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地爆響,年獸轉(zhuǎn)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后,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古人把竹竿燃燒后,竹節(jié)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qū)⑺鼡舻?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嘩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
春節(jié)習俗——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nèi)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fā)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眱勺?即為盛放飛帖之用.至今的春節(jié)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nèi)容和形式.現(xiàn)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
農(nóng)歷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元宵節(jié).因為正月又叫元月,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正月十五晚上的這個節(jié)日就叫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中國人有賞燈和吃元宵的習俗.俗話說“正月十五鬧花燈”,因此,元宵節(jié)也叫燈節(jié).
元宵節(jié)賞燈的習俗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2000多年的歷史.元宵節(jié)這天,到處張燈結(jié)彩,熱鬧非常.夜晚一到,人們就成群結(jié)隊地去觀賞花燈.五光十色的宮燈、壁燈、人物燈、花卉燈、走馬燈、動物燈、玩具燈……匯成一片燈海.有的花燈上還寫有謎語,引得觀燈人爭先恐后地去猜.
元宵節(jié)吃元宵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俗.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就有這種食品了.元宵是一種用糯米粉做成的小圓球,里面包著用糖和各種果仁做成的餡,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因為這種食品是在元宵節(jié)這天吃,后來人們就把它叫做元宵了.中國人希望諸事圓滿,在一年開始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吃元宵,就是希望家人團圓、和睦、幸福、圓圓滿滿.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
清明,是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也是中國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在農(nóng)歷三月(公歷4月5日左右),此時正是春光明媚,空氣潔凈的季節(jié),因此,這個節(jié)日叫做“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人們有掃墓祭祖和踏青插柳的習俗.
中國人有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對去世的先人更是緬懷和崇敬.因此,每到清明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去祭掃祖先的墳墓.人們?yōu)閴災钩ルs草,添加新土,在墳前點上香,擺上食物和紙錢,表示對祖先的思念和敬意.這叫上墳,也叫掃墓.
清明時節(jié),山野小草發(fā)芽,河邊柳樹長葉,到處一片新綠,正是戶外游玩的好時候.古人有到郊外散步的習俗,這叫“踏青”;還要折根柳枝戴在頭上,叫“插柳”.據(jù)說插柳可以驅(qū)除鬼怪和災難,所以,人們紛紛插戴柳枝,祈求平安幸福.
現(xiàn)在,殯葬方式有了很大改變.實行火葬,廢止土葬后,田野里的墳墓越來越少了.但是,清明節(jié)祭祖踏青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俗,每到這一天,人們還是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懷念自己的祖先,也會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觀賞藍天、綠樹、小草和鮮花.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也叫“五月節(jié)”.過端午節(jié)時,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據(jù)說,舉行這些活動,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戰(zhàn)國時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中,秦國最強,總想吞并其他六國,稱霸天下.屈原是楚國的大夫,很有才能.他主張改革楚國政治,聯(lián)合各國,共同抵抗秦國.但是,屈原的主張遭到了壞人的反對.楚王聽信了這些壞人的話,不但不采納屈原的主張,還把他趕出了楚國的國都.屈原離開國都后,仍然關(guān)心祖國的命運.后來,他聽到楚國被秦國打敗的消息,非常悲痛,感到自己已經(jīng)沒有力量拯救祖國,就跳進汨羅江自殺了.這一天正是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
人們聽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劃著船趕來打撈他的尸體,但始終沒有找到.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百姓們就把食物仍進江中喂魚.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們都要這樣做.久而久之,人們又改為用蘆葦?shù)娜~子把糯米包成粽子仍進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
按照中國的歷法,農(nóng)歷七八九三個月是秋季.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八月十五又是八月中間的一天,所以這個節(jié)日叫“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這天,中國人有賞月和吃月餅的習俗.
秋季,天氣晴朗、涼爽,天上很少出現(xiàn)浮云,夜空中的月亮也顯得特別明亮.八月十五的晚上,是月圓之夜,成了人們賞月的最好時光.人們把圓月看作團圓美滿的象征,所以中秋節(jié)又叫“團圓節(jié)”.
按照傳統(tǒng)習慣,中國人在賞月時,還要擺出瓜果和月餅等食物,一邊賞月一邊吃.因為月餅是圓的,象征著團圓,有的地方也叫它“團圓餅”.中國月餅的品種很多,各地的制法也不相同.月餅餡有甜的、咸的、葷的、素的,月餅上面還各種花紋和字樣,真是又好看、又好吃.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
農(nóng)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jié).這是一個很古老的節(jié)日,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在中國數(shù)字中,一、三、五、七、九為陽數(shù),二、四、六、八為陰數(shù).因此,九月初九被稱作重陽或重九.中國古代,重陽節(jié)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這一天要舉行各種活動,如:登高、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等.
登高是重陽節(jié)的主要習俗.古人認為,九九重陽,登高可以避禍免災.后來,重陽節(jié)登高爬山,逐漸演變成了人們放松心情、鍛煉身體的體育和旅游活動.
插茱萸和賞菊也是重陽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茱萸是一種植物,果實可以吃,莖、葉都是藥材.菊花在九月盛開,有“長壽花”的美稱.為了避免瘟疫,驅(qū)除惡氣,重陽節(jié)這天,人們就把茱萸和菊花插戴在身上,還要觀賞菊花,飲菊花茶和菊花酒.
重陽糕是一種用面做的食品,可以加棗、銀杏、松子、杏仁做成甜的,也可以加肉做成咸的,講究的還要做成九層,再在上面做兩只小羊,以諧“重陽(羊)”之音.
現(xiàn)在過重陽節(jié),已經(jīng)見不到插茱萸等風俗了,但是很多人仍然會在這一天登高賞菊,觀賞秋天的美景.近年來,這個古老的節(jié)日又增加了新的內(nèi)容,成為一年一度的“敬老節(jié)”.每當佳節(jié)來臨,人們都要舉辦各種敬老活動,祝愿老年人步步登高,健康長壽.要作文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guī)Т蠹易哌M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涼茶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nèi)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藥物組成,適用于四時感冒、頭痛發(fā)熱等積滯之癥。其中王老吉的藥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藥物組成,適用于小兒感冒發(fā)熱、煩躁咬牙等癥。適用于體質(zhì)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jīng)常咽喉腫痛、大便干結(jié)、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 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jié)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qū)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樓,拱起花架,四鄉(xiāng)花農(nóng)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yè),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后,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diào)節(jié)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 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它呢!
描寫民風民俗 作文400字啊
描寫民風民俗 作文400字啊
其他人氣:849 ℃時間:2019-10-31 02:10:42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關(guān)于各地民風民俗的作文 400字
- 寫蒙古族風俗習慣的作文 400字的
- 民風民俗的作文400字的
- 民風民俗的作文(400字的)
- 民風民俗的400字作文
- 某校團員共有115名積極參與募捐活動.有一部分團員每人捐10元,其余團員每人捐4元.
- 一架飛機水平勻速地在某同學頭頂上飛過,當他聽到飛機的發(fā)動機聲從頭頂正上方傳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飛機在他前上方約與地面成60°角的方向上,據(jù)此可估算出此飛機的速度約為聲速的多少倍
- 在標準情況下,2摩爾CO2的體積為 ,質(zhì)量 克
- 翻譯:Just kidding.特別指出kidding的意思.
- how do you ___get to school.填often 還是usually
- 遠處 那一盞燈 母親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請你對其作出評價.
- 九分之二,1.2,五分之四,三又七分之一,2.6和五分之八按從大到小排
猜你喜歡
- 1The supreme happiness of life is the conviction that we are loved.Love is stronger than death
- 2甲數(shù)的15等于乙數(shù)的30%,乙數(shù)與甲數(shù)的比是( ?。?A.3:2 B.2:3 C.5:6
- 3''萬花溪畔的花朵們''和''萬花溪的花朵們'',兩種稱呼所指的含義完全一樣嗎?你的理解依據(jù)是什么?
- 4把下面句子譯成英文
- 5如何降低氯氣在水中的溶解度
- 6水箱內(nèi)液體壓強
- 71、一個正方體的鐵皮水箱,棱長是1.8米,做這個水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鐵皮?如果每立方水重1千克,那么這個水箱能裝水多少千克?2、五(1)班教室里有一張長為0.8米,寬為0.6米,高為0.7米的長方體電腦桌,他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如果用貼紙
- 8今年母女兩人的年齡和為60歲,10年前母親的年齡是女兒的7倍,則今年女兒的年齡是多少歲?
- 9下雪的夜晚能看到星星嗎
- 10拼寫的英文詞組是什么
- 11威尼斯的小艇(一句話回答)
- 12四數(shù)之積六十四,他們正好組成比例,如果的大小都不同,問他們各是幾?提示:64是幾的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