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讀書的苦樂之境
不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苦澀;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香濃.同是一杯咖啡,為什么會有兩種體會呢?吾曰:心境不同.
讀書亦如此.不愛讀書的人就如同不會品咖啡的人一樣,只知其苦,不知其樂.愛讀書的人則如同會品咖啡的人一樣,能品出其韻味,進入樂之境.那么,如何才能達到讀書樂之境呢?
首先,要忘記苦境.如果忘不了苦,那么就無法在意義上體會到樂.當今的學生,大多說讀書苦.固然,考試與升學的壓力,扼殺了學生讀書的興趣;但學生不會從讀書中找到樂子,也是不爭的事實.古人讀書,大多搖頭晃腦,樂此不疲;今人讀書,大多愁眉苦臉,見書生厭.古今讀書之心境為何有如此之差異?不可否認的原因之一,就是當今的快節(jié)奏生活無法讓人靜下心來好好讀書.久而久之,看到書就心煩氣躁,但我認為,這絕對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們這批新新人類的“心境”出了問題.
心不凈(靜),則難成事.不是讀書苦,而是我們無法抑制那顆動蕩不安的心.當今的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早已俘虜了我們的心.讀書與娛樂相比,讀書當然是苦的.此外,讀書之悲苦,是因為我們的心太向往俗世的功利.林語堂先生曾說:“讀書本旨湮沒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見林語堂《論讀書》)讀書本是無功利的.帶著功利之心讀書,讀書還有趣嗎?還是林老說得好“讀書本是一種心靈的活動”(見林語堂《論讀書》).因此,快樂讀書的前提就是安頓好那顆動蕩不安的心.
其實,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閱讀.唯有如此,讀書之樂境才會如那“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樣,豁然開朗.我以為,讀書應該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自己的眼睛來讀書,這是低級的閱讀.另一種就是用生命來讀書,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也只有用生命來讀書的人,才算是真正會讀書的人,此時,讀書不是負擔生活,而是享受生活.
其實,暢游書海,我們的生命才會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心游萬仞,精騖八極.在書中,我們可以與自然對話,與社會對話,與大師對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們無所不去.在書中,我們會認識孔子和莊子,認識屈原和文天祥,認識了譚嗣同和毛澤東.在書中,我們可以了解荷馬與巴爾扎克,了解雨果與華茲華斯,了解了盧梭與康德.最重要的是,通過讀書,我們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思想得到了提升,甚至可以成為大師——沒有一個大師不是書滋潤出來的.
當然,讀書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半空墜”是常有的事情.如今的我們太怕考試分數(shù)低,太怕輸,太怕老師和父母失望的眼神,太怕孤獨.我認為,分數(shù)大多與讀書無關,分數(shù)低絕不是因為書讀得太多,而是讀得太少.
如果,書是帆,良好的心境是風,那么,讀書之樂便是那探險的遠航之船了.
猜你喜歡
- 1(25加4分之3)除以4分之1加4分之1,脫式計算
- 2Can A Chinese Young Lady Become An American Woman?
- 31.宇航員身穿沉重的宇航服,還能行走自如,可能是因為:
- 4描寫春夏秋冬好詞好句
- 5英語翻譯
- 6簡要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 200字左右 好的話另加分
- 7伊紅美藍培養(yǎng)基是什么培養(yǎng)基
- 8德語怎么說 我覺得 我認為 相當于英語的I think
- 9(一減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減一)(一減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減一)……(2009分之1減1)(,一減2010分之一)
- 10扣取百分之20的手續(xù)費,你必須獲利50元,該定什么價格.
- 11a為和值時適合條件x+y=2a+1和x-y=3a-2的點(x,y)在二象限(第二象限上的點(x,y)滿足x<0 y>0)
- 12證明:兩條邊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