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氧氣:
綠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氣的生產者.通常一公頃闊葉林一天可以消耗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釋放730千克的氧氣.
凈化空氣:
實驗證明,林木在低濃度范圍內,吸收各種有毒氣體,使污染的環(huán)境得到凈化.
例如,一公頃柳杉林每月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美人蕉、月季、丁香、菊花以及銀杏、洋槐也能夠吸收二氧化硫.
過濾塵埃:
森林吸附粉塵的能力比裸露的大地大75倍.一公頃的山毛櫸樹林,一年之內吸附的粉塵就有68噸之多.
此外,森林在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防風護沙、調節(jié)氣候等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國內外的經驗證明,如果一個較大的國家或地區(qū),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而且分布比較均勻,那么這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比較優(yōu)越,農牧業(yè)生產就比較穩(wěn)定.
殺滅細菌:
據調查,鬧市區(qū)空氣的細菌,比綠化區(qū)多7倍以上.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植物能分泌強大的抗生素,如橙、檸檬、圓柏、黑核桃、法國梧桐等植物,都有較強的殺菌力.
消除噪聲:
成片的樹木能吸收、阻擋聲音,因此,在城市大量植樹可以有效地降低噪聲.
森林的作用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森林指的是地球上那些長滿了樹的區(qū)域.這些區(qū)域給早期的人類生活提供了食物、燃料、木料、藥材和其它生存物質.人類的文明有起源與森林密不可分,那時人類制造工具、房屋、城池、車輪、木船的所有原料都來自森林.森林還萌發(fā)了人類的美感,使人類做出了無數藝術創(chuàng)造.森林對人類生存的影響,雖然不像糧食和水那樣,一旦缺少就會很快致命,但森林作為一種"調節(jié)劑",卻在諸多方面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制約著人類的安危.
一、森林是空氣的凈化物.隨著工礦企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和人類生活用礦物燃料的劇增,受污染的空氣中混雜著一定含量的有害氣體,威脅著人類,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廣、危害大的有害氣體.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領,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植物葉面積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種大的多.據測定,森林種空氣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曠地少15-50%.若是在高溫高濕的夏季,隨著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動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還會加快.相對濕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對濕度15%的5-10倍.
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樹木能分泌出殺傷力很強的殺菌素,殺死空氣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對人類有一定保健作用.有人曾對不同環(huán)境,立方米空氣中含菌量作過測定:在人群流動的公園為1000個,街道鬧市區(qū)為3-4萬個,而在林區(qū)僅有55個.另外,樹木分泌出的殺菌素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例如,一公頃檜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殺菌素,可殺死白喉、結核、痢疾等病菌.
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廠.氧氣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人體每時每刻都要呼吸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一個健康的人三兩天不吃不喝不會致命,而短暫的幾分鐘缺氧就會死亡,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文獻記載,一個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進0.8公斤氧氣,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森林在生長過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據研究測定,樹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氣;樹木的葉子通過光合作用產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氣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照理論計算,森林每生長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約850公斤.若是樹木生長旺季,一公頃的闊葉林,每天能吸收一噸二氧化碳,制造生產出750公斤氧氣.資料介紹,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個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給所需氧氣.誠然,林木在夜間也有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進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間的副作用就很小了.就全球來說,森林綠地每年為人類處理近千億噸二氧化碳,為空氣提供60%的凈潔氧氣,同時吸收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 有極大的提高空氣質量的能力;并能減少溫室氣體,減少熱效應.
四、森林是天然的消聲器.噪聲對人類的危害隨著公元、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城鎮(zhèn)尤為突出.據研究結果,噪聲在50分貝以下,對人沒有什么影響;當噪聲達到70分貝,對人就會有明顯危害;如果噪聲超出90分貝,人就無法持久工作了.森林作為天然的消聲器有著很好的防噪聲效果.實驗測得,公園或片林可降低噪聲5-40分貝,比離聲源同距離的空曠地自然衰減效果多5-25分貝;汽車高音喇叭在穿過40米寬的草坪、灌木、喬木組成的多層次林帶,噪聲可以消減10-20分貝,比空曠地的自然衰減效果多4-8分貝.城市街道上種樹,也可消減噪聲7-10分貝.要使消聲有好的效果,在城里,最少要有寬6米(林冠)、高10米半的林帶,林帶不應離聲源太遠,一般以6-15米間為宜.
五、森林對氣候有調節(jié)作用.森林濃密的樹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陽輻射能,減少地面增溫.冬季森林葉子雖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干仍能削減吹過地面的風速,使空氣流量減少,起到保溫保濕作用.據測定,夏季森林里氣溫比城市空闊地低2-4℃,相對濕度則高15-25%,比柏油混凝土的水泥路面氣溫要低10-20℃.由于林木根系深入地下,源源不斷的吸取深層土壤里的水分供樹木蒸騰,使林正常形成霧氣,增加了降水.通過分析對比,林區(qū)比無林區(qū)年降水量多10-30%.國外報導,要使森林發(fā)揮對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作用,其綠化覆蓋率要占總面積的25%以上.
六、森林改變低空氣流,有防止風沙和減輕洪災、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出于森林樹干、枝葉的阻擋和摩擦消耗,進入林區(qū)風速會明顯減弱.據資料介紹,夏季濃密樹冠可減弱風速,最多可減少50%.風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風速變化不大;過林之后,大約要經過500-1000米才能恢復過林前的速度.人類便利用森林的這一功能造林治沙.
森林地表枯枝落葉腐爛層不斷增多,形成較厚的腐質層,就像一塊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綿,具有很強的吸水、延緩徑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另外,樹冠對雨水有截流作用,能減少雨水對地面的沖擊力,保持水土.據計算,林冠能阻載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發(fā)到大氣中,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樹干滲透到土壤中成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庫.森林植被的根系能緊緊固定土壤,能使土地免受雨水沖刷,制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
七、森林有除塵和對污水的過濾作用.工業(yè)發(fā)展、排放的煙灰、粉塵、廢氣嚴重污染著空氣,威脅人類健康.高大樹木葉片上的褶皺、茸毛及從氣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漿能粘截到大量微塵,有明顯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據資料記載,每平方米的云杉,每天可吸滯粉塵8.14克,松林為9.86克,榆樹林為3.39克.一般說,林區(qū)大氣中飄塵濃度比非森林地區(qū)低10-25%.另外,森林對污水凈化能力也極強,據國外研究介紹,污水穿過40米左右的林地,水中細菌含量大致可減少一半,而后隨著流經林地距離的增大,污水中的細菌數量最多時可減至90%以上.
八、 森林是多種動物的棲息地,也是多類植物的生長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為活躍的區(qū)域.所以森林保護著生物多樣性資源;而且無論是在都市周邊還是在遠郊,森林都是價值極高的自然景觀資源.
由于人們對森林的木材資源的大量消耗,地球上的森林面積在逐年變小,這引起了多方面的環(huán)境問題,例如:干旱少雨、氣候變暖、動植物資源減少、水土流失、沙塵暴和空氣污染加重等.因此,森林對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的價值遠遠高出了它提供木材的價值.
因此,植樹造林,擴大森林面積,增加森林資源,是關系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及人類能否生存的大事.
森林的作用
--------------------------------------------------------------------------------
森林不僅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具有巨大的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
森林是人類的資源寶庫.森林除了提供大量木材以外,還能生產松香、栲膠、紫膠、樟腦、桐油、橡膠等具有很大經濟價值的產品.森林中有極其豐富的物種資源,僅熱帶雨林中的物種就占地球上全部物種的50%.在我國的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如棗、栗、柿、獼猴桃等,又有很多油料植物,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還有豐富的藥材資源.近年來在我國森林植物中發(fā)現(xiàn)了三尖杉酯堿、美登木素、喜樹堿等抗癌藥物.森林中還擁有大量的奇花異草和珍禽異獸,更是不勝枚舉.
森林是土壤的綠色保護傘.茂密的枝葉能夠截留降雨,減弱水流對土壤的沖刷;林下的草本植物和枯枝落葉層,如同一層松軟的海綿覆蓋在土壤表面,既能吸水,又能固定土壤;龐大的根系縱橫交錯,對土壤有很強的粘附作用.另外,森林還能抵御風暴對土壤的浸蝕.我國的有關觀測結果表明,有林地水土流失量比荒坡地小得多.
森林是龐大的氧氣制造廠.所有生物(包括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氧氣.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斷地消耗大氣中的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大量的氧氣,這樣才能使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平衡,人們才不會受到缺氧的威脅.森林制造氧氣的能力比草地、農田中的植物高數倍到數十倍.1公頃闊葉林每天可吸收1000公斤二氧化碳,釋放730公斤氧氣,這些氧氣可供近千人1天的呼吸所需.
森林是巨型蓄水庫.降雨落到樹下的枯枝落葉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會被蓄積起來,就像水庫蓄水一樣.雨過天晴,大量的水分又通過樹木的蒸騰作用,蒸發(fā)到大氣中,使林區(qū)空氣濕潤,降水增加.森林對于減輕旱澇災害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森林是良好的吸塵器.攜帶各種粉塵的氣流遇到森林,風速就會降低,一部分塵粒降落地面,另一部分就被樹葉上的絨毛、粘液和油脂等粘住.每公頃森林平均每年能吸收粉塵50~80噸.城市中綠化地帶空氣的含塵量,要比非綠化地區(qū)少一半以上.
森林是自然界的衛(wèi)生保健醫(yī)生.每一片樹葉就是一個濾毒器.在光合作用中,葉面上的氣孔敞開著,空氣中的有毒物質隨著空氣進入葉組織,儲存在植物體內;而光合作用釋放出來的氣體則是純凈而無毒的.據統(tǒng)計,每公頃柳杉林每年能吸收M氧化硫720公斤;l公斤龍柏樹葉,95小時內可吸收氟化氫1.57克.森林還能殺滅細菌.很多樹木能分泌殺菌素,直接殺死空氣中的細菌.例如,l公頃柏樹林,1晝夜能分泌植物殺菌素50公斤,可以殺死白喉、肺結核等多種病原菌.在城市里,鬧市區(qū)的空氣中含菌量要比綠化區(qū)(如公園)高數倍至上百倍.
森林是綠色的隔音墻.噪聲是一種物理污染,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心健康.枝葉茂密的樹冠,表面粗糙的樹干,對噪聲有很強的吸收和消減作用.聲波遇到堅硬而平整的建筑物表面,就會受到強烈的反射,而一旦遇到森林,就像皮球落在松軟的沙灘上,不會再彈起來.交通要道的綠化帶,對降低汽車噪聲具有明顯的效果.林帶寬20~30米時,汽車噪聲可降低10分貝;40米寬的林帶,可使噪聲降低10~15分貝.
總之,森林既是一座綠色的寶庫,又是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綠色屏障.那么,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對待它呢?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健康
經濟與生態(tài),二者是相 輔相成的關系.經濟活動取之于自然并還之于自然.經濟發(fā)展過程一刻也離不開生態(tài)系統(tǒng)這個基礎.從世界上看,1996年由于生態(tài)破 壞造成的直接和部分間接經濟損失已占世界GNP總量的14%;從我國看,全國每年因為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000億元,因洪澇災害減產糧食100多億公斤.可見,經濟要想求得可持續(xù)發(fā)展, 必須保護和建設好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控制全球變暖的緩沖器
由于近期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森林大面積減少,導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迅速增大,產生了“溫室效應”,使全球發(fā)生氣候變暖的趨勢.研究結果證明,在當 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因素中,森林面積減少約占所有因素總和作用的30 %-50%.溫室效應的后果是驚人的.一、是會引起降雨格局的變化.二、是會導致海平面上升.三、是會導致陸地現(xiàn)在生長的許多植物群落因溫度的變化而死亡.這樣的變化又會進一步推動溫度的上升,形成生態(tài)系統(tǒng) 全球范圍內的惡性循環(huán).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是防洪保土的根本
江河泛濫造成的損失不亞于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難.1998年我國長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發(fā)生 的洪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2550.9億元,如果加上災后重建的開支, 則經濟“付費”的數額就更驚人了.這樣的例子是不勝枚舉的,我們總是跳不出只顧經濟發(fā)展而不顧保護生態(tài),而生態(tài)的破壞又必須由經 濟來承擔的惡性循環(huán)圈.
◎森林又具有巨大的水土保持功能
據研究,林地土地只要有1厘米的枯枝落葉層,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減少 94%.有林地每公傾泥沙 失量為0.05噸,無林地2.22噸,相差44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是防風固沙的屏障.
◎森林具有防風固沙的功能
其防風效益是從降低風速和改變風向兩個方面表現(xiàn)的.一條疏透結構的防護林帶,迎風面防風范圍可達林帶高度的3-5倍,背風面可達林帶高度的25倍,在防風范圍內,風速減低20%-50%,如果林帶和林網配 置合理,可將災害性的風變成小風、微風.喬木、灌木、草的根系可以固著土壤顆粒,防止其沙化,或者把固定的沙土經過生物作用改變成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壤.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可滿足人類健康和精神的需求
經濟發(fā)展的目的,還在于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精神生活的質量.由于環(huán)境污染造成 人們健康的惡化,還是要由經濟來承擔.森林、林木和草地具有凈化空氣、減輕和治理污染、滿足人類身心健康和精神享受的功能,可以 說,森林、草地是人們健康的身體和高質量生活的保護神.
森林對經濟發(fā)展的貢獻,絕不僅僅局限于上述幾個方面,還有許多.比較突出的還有:
是振興山區(qū)經濟的根本出路.我國山區(qū)占國土面積的69%,山區(qū)人民占我國總人口的1/3.山區(qū)綜合開發(fā)、扶貧攻堅已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主要戰(zhàn)場之一.根據山區(qū)的特點,治水必先治山,治山必先興林,抓好林業(yè)這個龍頭,山區(qū)經濟和生態(tài)的一盤棋就搞活了.
是國民經濟重要的產業(yè)部門.木材是世界公認的四大原料一,用途極為廣泛.
是天然的蓄水庫.據科學測算,樹木在土壤中根系達到1米深時,每公頃森林可貯水 500 -2000立方米,每平方公里森林每小時可吸納雨水20-40噸,大約為無 林地的20多倍.雨水多時,森林可貯水;雨水少時,森林可慢釋放水分,簡直就是一座巨大的天然水庫.
綠葉奇功—植物對環(huán)境的作用
北京植物學會 殷學波 助理研究員
雨露滋潤禾苗長,萬物生存靠太陽.優(yōu)美環(huán)境哪里來,植物綠葉立奇功.這里讓我講講綠色植物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huán)境,尤其是對城市環(huán)境的重要作用.
利用光能,制造氧氣.據估算,地球每年入射太陽光能5.4x1024焦耳,綠色植物年固定太陽能大約為5x1021焦耳;這些能量就是地球包括人類和各種動物在內的所有異養(yǎng)生物賴以生存能量基礎.此外30億年前地球上CO2含量約91%,幾乎沒有氧,是根本不適應人類生存的.只是到了距今約3億年才達到現(xiàn)代的水平,這些都是綠色植物的作用.據測定,每公頃森林和公園綠地,夏季每天分別釋放750公斤和600公斤的氧氣.全球綠色植物每年放出的氧氣總量約為1000多億噸.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2萬多次,吸入空氣15-20立方米,消耗氧氣約0.75公斤.依此推算,城市居民每人需要10平方米的林地提供所需的氧氣,由長勢良好的草坪提供,則需要25平方米以上才行.
固定CO2,合成有機物.據測定,每公頃森林和公園綠地,每天可分別吸收固定1050和900公斤CO2(綠色植物也進行呼吸作用放出CO2,但白天光合固定的比呼吸放出的要多20倍以上).地球全部植物每年凈生產干有機物約為1500-2000億噸,這是全球人類和異養(yǎng)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物質.現(xiàn)在地球空氣中CO2的濃度為0.036%多,而100年前為0.028%,但今后濃度加速升高,溫室效應將使海平面上升,并且多種災害頻發(fā).
防風固沙,加速降塵.在風害區(qū)營造防護林帶,在防護范圍內風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護林帶的農田比沒有的要增產20%左右.內蒙古赤峰市40年造林11萬畝,固定了近千個沙丘,年沙暴日數由3.7天減少到1.5天,年揚沙日數由54天減為20天,最大風速由40米/秒下降到17米/秒.森林的葉面積總和可達它占地面積的75倍,一棵成形的白皮松大約擁針葉660萬個,一棵成年椴樹的葉總面積30000平方米以上,一株165年的松樹針葉的總長度可達250公里.這樣大的葉面積,加上葉片上一些毛狀結構,對塵埃有很大吸附作用.據測算,在綠化的街道上,空氣中的含塵量要比沒有綠化的地區(qū)低56.7%;草地上空的粉塵量只有裸露地的1/6到1/3.
保持水土,涵養(yǎng)水源.在林木茂盛的地區(qū),地表徑流只占總雨量的10%以下;平時一次降雨,樹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葉持水量可達自身干重2-4倍;每公頃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噸;5萬畝森林相當于100萬立方米貯量的水庫.科學家們觀測發(fā)現(xiàn)森林覆蓋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無林地減少60%;還有人對坡度為13度的山地做過觀測,發(fā)現(xiàn)每年流失的土沙量,裸地是林地的48倍.據北京林業(yè)大學在密云水庫流域研究,在天然降雨下,荒坡產沙量是刺槐林地的4-12倍,是油松林地的19-44倍.四川蒼溪縣龍王公社大躍進中森林砍伐殆盡,1964年三天降雨250毫米,沖毀土地1000畝;經造林,覆蓋率恢復到30%,1981年兩天降雨290毫米,沒有成災.1996年河北邢臺邯鄲等地暴雨成災,使太行山區(qū)許多農田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而邢臺的前南嶼村等地由于營造了喬灌草結合的水土保持林以及經濟林果梯田,大災之年仍是一派豐收景象.
調節(jié)氣候,增加降水.一棵中等高大的桉樹,一年要從土壤中吸水近4噸;一個夏季每棵樹平均要蒸騰2噸水分;森林上空的空氣濕度比無林區(qū)高達10-25%左右,比農田高5-10%;按每公頃生長旺盛的森林,每年向空中蒸騰8千噸水分計算,大約要消耗40億千卡熱量.據測定,夏天綠地中地溫一般要比廣場中白地低10-17度,比柏油路低12-22度;冬季草坪地表平均氣溫高3-4度.據統(tǒng)計,林地的降雨量比無林地平均高16-17%,最低多3-4%.在俄羅斯的森林地區(qū),一般年降水量可增加1%-25%,在印度南部的平原地區(qū),造林使當地的年降水量增加12%(約150毫米).我國的觀測證明,森林能使降水量平均增加2%-5%,如果把森林增加大氣凝結水也估算在內,則森林能提高平均降水量的10%.有的學者認為,我國西北綠化后,降水量可增加110毫米,屆時西北干旱缺水狀況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吸收毒物,殺滅病菌.每公頃柳杉林每月約可吸收60公斤的二氧化硫,柑橘林的吸收量比柳杉還要高一倍;每公頃刺槐林和銀樺林每年可吸收42公斤氯氣和12公斤的氟化物.據報道,通常在污水暫存池放養(yǎng)小球藻48小時,被凈化的污水可用于農田灌溉;把蘆葦栽培在實驗水池中,結果它們能使水中的磷酸鹽、有機氮、氨和懸浮物分別減少20%,60%,66%和30%;1公頃鳳眼蓮一晝夜能從水中吸收錳4公斤,鈉34公斤,鈣22公斤,汞89克,鎳297克,鍶321克,鉛104克等.中科院植物所的專家用植物清除重金屬污染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有300多種植物能分泌出揮發(fā)性的殺菌物質;1畝松柏林每天可分泌2公斤殺菌素;擁擠的商場內每立方米空氣中有細菌400萬個,林蔭大道上為58萬個,綠化公園1000個,而林區(qū)只有55個.新鮮的桃樹葉可驅殺臭蟲;黃瓜的氣味可使蟑螂逃之夭夭;洋蔥和番茄植株可趕走蒼蠅;木本夜來香或羅勒能驅蚊.
指示植物,監(jiān)測環(huán)境.利用敏感度高的植物,可監(jiān)測大氣污染及污染物質.空氣中SO2濃度達到1-5ppm時,人才能聞到氣味,而紫花苜蓿在0.3ppm時就會出現(xiàn)癥狀.在清潔環(huán)境中桃樹葉片的氟含量在10mg/kg左右,但含量達到50mg/kg以上,就會出現(xiàn)傷害癥狀.唐菖蒲對氟化物特別敏感,用它可監(jiān)測磷肥廠周圍大氣的氟污染.
減弱噪音,利人健康.實驗證明,1.5公斤TNT炸藥的爆炸聲,在空氣中能傳播4公里,而在森林中只能傳播40米.實驗結果表明,10米寬的林帶可降低30%噪音;250平方米草坪可使聲音衰減10分貝;據測定,城市公園的成片樹林可減低噪音26-43分貝,綠化的街道比沒有綠化的減少10-20分貝;沿街房屋與街道之間,留有5-7米寬的地帶種樹綠化,可以減低車輛噪聲15-25分貝.
五顏六色,美化生活.植物是綠化美化城鄉(xiāng)的最佳材料.五顏六色的植物花朵、許多植物散發(fā)的芳香,給人以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感覺.例如菊花的香味對頭痛、頭暈和感冒均有療效.此外綠地和森林里的新鮮空氣中含有豐富的負氧離子,在森林里每立方米空氣中高達2萬個以上,而在城市室內空氣中只有40-50個.負氧離子能給人以清新的感覺,對肺病有一定治療作用.據調查凡是環(huán)境綠化美好的地方,事故發(fā)生率減少40%,工作效率可提高15-35%.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還能極大地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作靈感.
森林的主要作用
森林的主要作用
生物人氣:455 ℃時間:2020-04-16 10:03:08
優(yōu)質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森林的主要作用有什么
- 森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巴比倫的生態(tài)平衡被破壞,是由于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主要作用?
- 我國從東到西,森林的覆蓋率逐漸減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 森林的主要作用(最好8種以上)
- 選修三1.算了好幾遍數都不對,
- 形容心情復雜的詩句
- 數學簡便計算;(+15/17)+(-2.5)+(-5)+(+2.5)+2/17
- 黑猩猩和人的區(qū)別有哪些
- In my view,the West Lake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scenic spots in China,________ only to Jiuz
- 將一個兩位數四舍五入去近似值得到7.0.這個兩位小數最大是( ),最?。?).
- 晚間照鏡子,燈應放在什么位置才能看清自己的臉.為什么?
猜你喜歡
- 1打排球 打籃球 打棒球 用英語
- 2已知G為三角形ABC重心,求證:GA向量+GB向量+GC向量=0,
- 3一個圓柱體的體積是125.6立方厘米,底面直徑是4厘米,它的側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 4描寫 百合花的作文
- 5These are our skateboard是(就劃線提問)
- 612,1,2月和6,7,8月,3,4,5月和9,10,11月,在南半球各是什么季節(jié)?
- 7on-the-ball
- 8y=f(x)是定義在R上的奇函數,當x>0時f(x)=x²-2x+3,求f(x)在R上的解析式.
- 9把一根長2米的木棒平均截成5段,共需8分鐘,每段長占全長的( )據一段所需的時間占總時間的()
- 10的作者是誰?
- 11初中趣味科學實驗,急求!
- 1281+691×9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