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秦國打敗晉國以后,一連十幾年兩國沒有發(fā)生戰(zhàn)事.可是南方的楚國卻一天比一天強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晉國爭奪地位.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孫子楚莊王新即位,做了國君.晉國趁這個機會,把幾個一向歸附楚國的國家又拉了過去,訂立盟約.楚國的大臣們很不服氣,都向楚莊王提出要他出兵爭霸權.
無奈楚莊王不聽那一套,白天打獵,晚上喝酒,聽音樂,什么國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就這樣窩窩囊囊地過了三年.他知道大臣們對他的作為很不滿意,還下了一道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判誰的死罪.
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實在看不過去,決心去見楚莊王.楚莊王正在那里尋歡作樂,聽到伍舉要見他,就把伍舉召到面前,問:“你來干什么?”
伍舉說:“有人讓我猜個謎兒,我猜不著.大王是個聰明人,請您猜猜吧.”
楚莊王聽說要他猜謎兒,覺得怪有意思,就笑著說:“你說出來聽聽.”
伍舉說:“楚國山上,有一只大鳥,身披五彩,樣子挺神氣.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么鳥?”
楚莊王心里明白伍舉說的是誰.他說:“這可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沖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jīng)明白了.”
過了一段時期,另一個大臣蘇從看看楚莊王沒有動靜,又去勸說楚莊王.
楚莊王問他:“你難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嗎?”
蘇從說:“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夠聽我的意見,我就是觸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楚莊王高興地說:“你們都是真心為了國家好,我哪會不明白呢?”
打這以后,楚莊王決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馬的人撤了職,把敢于進諫的伍舉、蘇從提拔起來,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一面制造武器,操練兵馬.當年,就收服了南方許多部落.第六年,打敗了宋國.第八年,又打敗了陸渾(在今河南嵩縣東北)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
為了顯示楚國的兵威,楚莊王在洛邑的郊外舉行一次大檢閱.
這一來,可把那個掛名的周天子嚇壞了.他派一個大臣王孫滿到郊外去慰勞楚軍.
楚莊王和王孫滿交談的時候,楚莊王問起周王宮里藏著的九鼎大小輕重怎么樣.九鼎是象征周王室權威的禮器.楚莊王問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奪取周天子權力的野心.
王孫滿是個善于應付的人.他勸說楚莊王:國家的強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聽鼎的輕重.楚莊王自己知道當時還沒有滅掉周朝的條件,也就帶兵回國了.
以后,楚莊王又請了一位楚國有名的隱士孫叔敖當令尹(楚國的國相).孫叔敖當了令尹以后,開墾荒地,挖掘河道,獎勵生產.為了免除水災旱災,他還組織楚國人開辟河道,能灌溉成百萬畝莊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糧食.沒幾年工夫,楚國更加強大起來,先后平定了鄭國和陳國的兩次內亂,終于和中原霸主晉國沖突起來.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領大軍攻打鄭國,晉國派兵救鄭.在邲地(今河南鄭州市東)和楚國發(fā)生了一次大戰(zhàn).晉國從來沒有打過這么慘的敗仗,人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黃河邊.船少人多,兵士爭著渡河,許多人被擠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頭都砍了下來.
有人勸楚莊王追上去,把晉軍趕盡殺絕.楚莊王說:“楚國自從城濮失敗以來,一直抬不起頭來.這回打了這么大的勝仗,總算洗刷了以前的恥辱,何必多殺人呢?”
說著,立即下令收兵,讓晉國的殘兵逃了回去.
打那以后,這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就成了霸主.
從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莊王,前前后后總共五個霸主.歷史上通常稱他們是“春秋五霸”.
荊軻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tǒng)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lián)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并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lián)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后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占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lián)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于期,現(xiàn)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么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于期,跟樊于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于期連忙說:“什么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xiàn)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準能接見我.”
樊于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準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藥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fā)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shù)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于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于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臺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fā)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wèi)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干么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里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于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后一轉身,把那只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臺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guī)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臺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y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藥袋對準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只藥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里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jīng)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jīng)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臺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李斯諫逐客
秦國雖然在邯鄲打了一次敗仗,但是它的實力還很強.第二年(公元前256年)又進攻韓、趙兩國,打了勝仗.后來,索性把掛名的東周王朝也滅掉了.秦昭襄王死去后,他的孫子秦莊襄王即位不到三年也死去,年才十三歲的太子嬴政即位.
當時,秦國的朝政大權掌握在相國呂不韋手里.
呂不韋原是陽翟(今河南禹縣)地方的一個富商,因為幫助莊襄王取得王位,當上了相國.呂不韋當相國以后,也學孟嘗君的樣子,收留了大批門客,其中有不少是列國來的.
戰(zhàn)國時期有許多學派,紛紛著書立說,歷史上把這種情況稱做“百家爭鳴”.呂不韋自己不會寫書,他組織他的門客一起編寫一部書,叫《呂氏春秋》.書寫成后,呂不韋還派人把它掛在咸陽城門上,還發(fā)布告示,說誰能對這部書提出意見,不論添個字或者刪掉個字,就賞金千兩.這一來,他的名氣就更響了.
秦王政年紀漸漸大起來,在他二十二歲那年,宮里發(fā)生一起叛亂,牽連到呂不韋.秦王政覺得留著呂不韋礙事,把呂不韋免了職.后來又發(fā)現(xiàn)呂不韋勢力不小,就逼他自殺.
呂不韋一倒臺,秦國一些貴族、大臣就議論起來,說列國的人跑到秦國來,都是為他們本國打算,有的說不定是來當間諜的.他們請秦王政把客卿統(tǒng)統(tǒng)攆出秦國.
秦王政接受這個意見,就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員,凡不是秦國人,都得離開秦國.
有個楚國來的客卿李斯,原是著名儒家學派代表荀況的學生.他來到秦國,被呂不韋留下來當了客卿.這一回,李斯也挨到被驅逐的份兒,心里挺不服氣.離開咸陽的時候,他上了一道奏章給秦王.
李斯在奏章上說:“從前秦穆公用了百里奚、蹇叔,當了霸主;秦孝公用了商鞅,變法圖強;惠文王用了張儀,拆散了六國聯(lián)盟;昭襄王有了范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建立了功業(yè).現(xiàn)在到大王手里,卻把外來的人才都攆走,這不是幫助敵國增加實力嗎?”
秦王政覺得李斯說得有道理,連忙打發(fā)人把李斯從半路上找回來,恢復他的官職,還取消了逐客令.
秦王政用李斯當謀士后,一面加強對各國的攻勢,一面派人到列國游說諸侯,還用反間、收賣等手段,配合武力進攻.韓王安看到這形勢,害怕起來,派公子韓非到秦國來求和,表示愿意做秦國的屬國.
韓非也是荀況的學生,跟李斯同學.他在韓國看到國家一天天削弱,幾次三番向韓王進諫,韓王就是不理他.韓非滿肚子學問,沒被重用,就關起門來寫了一部書,叫《韓非子》.他在書中主張君主要集中權力,加強法治.這部書傳到秦國,秦王政看到了十分贊賞,說:“如果我能和這個人見見面,該多好啊.”
這一回,韓非受韓王委派來到秦國,看到秦國的強大,上書給秦王,表示愿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出力.這份奏章一送上去,秦王還沒考慮重用韓非,李斯倒先著急起來,怕韓非奪了他的地位.他在秦王面前說:“韓非是韓國的公子,大王兼并諸侯,韓非肯定要為韓國打算;如果讓他回國,也是個后患,不如找個罪名把他殺了.”
秦王政聽了這話,有點猶豫,下令先把韓非扣押起來,準備審問.韓非進了監(jiān)獄,想辯白也沒機會.李斯卻給他送來了毒藥,韓非只好服藥自殺了.
秦王政扣押了韓非,也有點后悔,打發(fā)人把韓非放出來,可是已經(jīng)晚了.秦王政十分懊惱.正在這時候,有個魏國人繚到秦國來,秦王政找他一談,覺得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就任用繚為秦國尉,后來人們稱他尉繚.
信陵君救趙
楚國派兵救趙的同時,魏國也接受了趙國求援的要求.魏安厘王派大將晉鄙(音bǐ)率兵救趙國.
秦昭襄王一聽到魏、楚兩國發(fā)兵,親自跑到邯鄲去督戰(zhàn).他派人對魏安厘王說:“邯鄲早晚得被秦國打下來.誰敢去救,等我滅了趙國,就攻打誰.”魏安厘王被嚇唬住了,連忙派人去追晉鄙,叫他就地安營,別再進兵.晉鄙就把十萬兵馬扎在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南),按兵不動.
趙國派使者向魏國催促進兵.魏安厘王想要進兵,怕得罪秦國;不進兵吧,又怕得罪趙國,只好不進不退地停著.趙孝成王十分著急,叫平原君給魏國公子信陵君魏無忌寫信求救.因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兩家是親戚.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厘王命令晉鄙進兵.魏王說什么也不答應.信陵君沒有辦法,對門客說:“大王不愿意進兵,我決定自己上趙國去,要死也跟他們死在一起.”
當時,不少門客愿意跟信陵君一起去.
信陵君有個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嬴(音yíng).信陵君跟侯嬴去告別.侯嬴說:“你們這樣上趙國去打秦兵,就像把一塊肥肉扔到餓虎嘴邊,不是白白去送死嗎?”
信陵君嘆息著說:“我也知道沒有什么用處.可是又有什么辦法呢?”
侯嬴支開了旁人,對信陵君說:“咱們大王宮里有個最寵愛的如姬,對不對?”
信陵君點頭說:“對!”
侯嬴接著說:“聽說兵符藏在大王的臥室里,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手.當初如姬的父親被人害死,她要求大王給她尋找那個仇人,找了三年都沒有找到.后來還是公子叫門客找到那仇人,替如姬報了仇.如姬為了這件事非常感激公子.如果公子請如姬把兵符盜出來,如姬一定會答應.公子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晉鄙的兵權,就能帶兵和秦國作戰(zhàn).這比空手去送死不是強多嗎?”
信陵君聽了,如夢初醒.他馬上派人去跟如姬商量,如姬一口答應.當天午夜,乘著魏王熟睡的時候,如姬果然把兵符盜了出來,交給一個心腹,送到信陵君那兒.
信陵君拿到兵符,再一次向侯嬴告別.侯贏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萬一晉鄙接到兵符,不把兵權交給公子,您打算怎么辦?”
信陵君一楞,皺著眉頭答不出來.
侯嬴說:“我已經(jīng)給公子考慮好了.我的朋友朱亥(音hài)是魏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力士.公子可以帶他去.到那時候,要是晉鄙能痛痛快地把兵權交出來最好;要是他推三阻四,就讓朱亥來對付他.”
信陵君帶著朱亥和門客到了鄴城,見了晉鄙.他假傳魏王的命令,要晉鄙交出兵權.晉鄙驗過兵符,仍舊有點懷疑,說:“這是軍機大事,我還要再奏明大王,才能夠照辦.”
晉鄙的話音剛落,站在信陵君身后的朱亥大喝一聲:“你不聽大王命令,想反叛嗎?”
不由晉鄙分說,朱亥就從袖子里拿出一個四十斤重的大鐵錐,向晉鄙劈頭蓋腦砸過去,結果了晉鄙的性命.
信陵君拿著兵符,對將士宣布一道命令:“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可以回去;兄弟都在軍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獨子沒兄弟的,都回去照顧他的父母;其余的人都跟我一起救趙國.”
當下,信陵君就選了八萬精兵,出發(fā)去救邯鄲.他親自指揮將士向秦國的兵營沖殺.秦將王龁沒防備魏國的軍隊會突然進攻,手忙腳亂地抵抗了一陣,漸漸支持不住了.
邯鄲城里的平原君見魏國救兵來到,也帶著趙國的軍隊殺出來.兩下一夾攻,打得秦軍像山崩似地倒了下來.
秦國多少年來,沒有打過這么一個大敗仗.王龁帶兵敗退,還有二萬名秦兵被趙兵圍困住,投降了.
信陵君救了邯鄲,保全了趙國.趙孝成王和平原君十分感激,親自到城外迎接他.
楚國春申君帶領的救趙的軍隊,還在武關觀望,聽到秦國打了敗仗,邯鄲解了圍,就帶兵回楚國去了.
范雎的遠交近攻計
藺相如和廉頗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秦國還真的不敢去侵犯.可是秦國從楚國和魏國卻得到了不少土地.那時候,秦國的實權操在秦國的太后和她的兄弟穰(音ráng)侯魏冉手里.公元前270年,穰侯要派兵去打齊國.
正在這時候,秦昭襄王接到一封信,落名叫張祿,說有要緊的事求見.
張祿原是魏國人,原名叫范雎(雎音jū,一作范雎,音suī).本來是魏國大夫須賈(音gǔ)的門客.有一回,須賈帶著范雎出使齊國.齊襄王聽說范雎挺有才干,背地里打發(fā)人去見范雎,送給他一份厚禮,范雎堅決推辭了.
就為了這件事,須賈懷疑他私通齊國.回到魏國以后,向相國魏齊告發(fā).魏齊將范雎嚴刑拷問,打得他幾乎斷了氣,肋骨被打折,門牙也打掉了兩顆.最后,魏齊叫人用破席把他裹起來,扔在廁所里.
天黑下來,范雎才從昏迷中醒過來,只見一個兵士守著他,范雎懇求他幫助.那個守兵偷偷地放走了他,卻向魏齊回報,說范雎已經(jīng)死了.
為了怕魏齊追捕,范雎更名換姓,自稱張祿.
那時候,正好秦國有個使者到魏國去,范雎偷偷地去見使者.使者就把他帶到秦國.
范雎到了秦國,給秦昭襄王上了道奏章,秦昭襄王約定日子,在離宮接見他.
到那天,范雎上離官去,在宮內的半道上,碰見秦昭襄王坐著車子來了.范雎故意裝作不知道是秦王,也不躲避.
秦王的侍從大聲吆喝:“大王來了.”
范雎冷淡地說:“什么,秦國還有大王嗎?”
正在爭吵的時候,秦昭襄王到了,只聽見范雎還在那兒嘟嚷:“只聽說秦國有太后、穰侯,哪兒有什么大王?”
這句話正說到秦王的心坎上.他急忙把范雎請到離宮,命令左右退出,單獨接見范雎.
秦昭襄王說:“我誠懇地請先生指教.不管牽涉到誰,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先生只管直說.”
范雎就議論開了.他說:“秦國土地廣大,士卒勇猛,要統(tǒng)治諸侯,本來是很容易辦到的事,可是十五年來沒有什么成就.這不能不說相國(指穰侯)對秦國沒有忠心辦事,大王也有失策的地方.”
秦昭襄王說:“你說我失策在什么地方?”
范雎說:“齊國離秦國很遠,中間還隔著韓國和魏國.大王要出兵打齊國,就算一帆風順把齊國打敗了,大王也沒法把齊國和秦國連接起來.我替大王著想,最好的辦法就是遠交近攻.對離我們遠的齊國要暫時穩(wěn)住,先把一些臨近的國家攻下來.這樣就能夠擴大秦國的地盤.打下一寸就是一寸,打下一尺就是一尺.把韓、魏兩國先兼并了,齊國也就保不住了.”
秦昭襄王點頭稱是,說:“秦國要真能打下六國,統(tǒng)一中原,全靠先生遠交近攻的計策了.”
當下,秦昭襄王就拜范雎為客聊,并且按照他的計策,把韓國、魏國作為主要的進攻目標.
過了幾年,秦昭襄王把相國穰侯撤了職,又不讓太后參預朝政,正式拜范雎為丞相.
魏王受到秦國的威脅,十分驚慌.相國魏齊聽說秦國的丞相是魏國人,就打發(fā)須賈到秦國去求和.
范雎聽到須賈到了秦國,換了一身破舊衣服,到客館里去見他.
須賈一見范雎還活著,嚇了一大跳,說:“你現(xiàn)在在干什么?”
范雎說:“我就在這兒給人家當個使喚人.”
須賈見他身上穿得單薄,凍得打哆嗦,就拿出一件繭綢大褂來,送給范雎,并且留住他一起吃飯.
須賈說:“聽說秦王非常重用丞相張祿.我很想見見他,不知有沒有人能夠給我引見?”
范雎說:“我的主人倒跟丞相相識.大夫要見丞相,我就伺候你去見他吧.”
范雎陪須賈到了相府門口,對須賈說:“大夫等一會兒,我去通報一下.”
范雎進去不久,里面?zhèn)鞒雒睿贺┫嗌茫航许氋Z進去.須賈問守門的侍者說:“剛才同我一塊兒來的范叔,怎么還不出來?”
守門的說:“哪兒來的范叔,剛才進去的不就是咱們的丞相嗎?”
須賈這才知道丞相張祿就是范雎,嚇得一身冷汗.他進去后,跪在地上爬到范雎面前,連連磕頭,說:“我須賈瞎了眼睛,得罪了丞相,請丞相把我治罪吧.”
范雎把須賈狠狠地數(shù)落了一頓,接著說:“你今天見了我,給我這件綢袍子,總算還有點人味兒.看在這個份上,我饒了你的命.”接著,他又叫須賈捎信給魏王,要魏王殺了魏齊,才允許魏國割地求和.
須賈回到魏國,把范雎的話回報了魏王.魏王情愿割地求和.魏齊走投無路,只好自殺.
魏國求和,秦國就按照范雎遠交近攻的計策,先向韓國進攻.
周公輔佐成王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過了兩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兒子姬誦繼承王位,這就是周成王.那時候,周成王才十三歲,再說,剛建立的周王朝還不大穩(wěn)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輔助成王掌管國家大事,實際上是代理天子的職權.歷史上通常不稱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魯國,因為他要留在京城處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兒子伯禽長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魯國去做國君.
伯禽臨走的時候,問他父親有什么囑咐.周公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當今天子的叔叔,你說我的地位怎么樣?”
伯禽說:“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說:“對呀!我的地位確實很高,但是我每次洗頭發(fā)的時候,一碰到急事,就馬上停止洗發(fā),把頭發(fā)握在手里去辦事;每次吃飯的時候,聽說有人求見,我就把來不及咽下的飯菜吐出來,去接見那些求見的人.我這樣做,還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這兒來呢.你到了魯國,不過是個國君,可不能驕傲啊!”
伯禽連連點頭,表示一定記住父親的教導.
周公盡心盡意輔助成王,管理國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卻在外面造謠,說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奪王位啦!
紂王的兒子武庚雖然被封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監(jiān)視,覺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發(fā)生內亂,重新恢復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氣,聯(lián)絡了一批殷商的舊貴族,還煽動東夷中幾個部落,鬧起叛亂來.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謠言,鬧得鎬京也沸沸揚揚,連召公奭聽了也懷疑起來.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鬧不清是真是假,對這位輔助他的叔父也有點信不過.
周公心里很難過,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瀝膽地談了一次話,告訴召公奭,他決沒有野心,要他顧全大局,不要輕信謠言.召公奭被他這番誠懇的話感動,消除了誤會,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內部之后,毅然調動大軍,親自率領大軍東征.
這時候,東方有幾個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動.周公下命令給太公望,授權給他,各國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討.這樣,由太公望控制了東方,他自己全力對付武庚.
費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終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亂,把帶頭叛亂的武庚殺了.管叔一看武庚失敗,自己覺得沒有面目見他的哥哥和侄兒,上吊自殺了.周公平定了叛亂,把霍叔革了職,對蔡叔辦了一個充軍的罪.
在周公東征的過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貴族成了俘虜.因為他們反抗周朝,所以叫他們是“頑民”.周公覺得讓這批人留在原來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時,又覺得鎬京在西邊,要控制東部的廣大中原地區(qū)很不方便,就在東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陽市),把殷朝的“頑民”都遷到那里,派兵監(jiān)視他們.
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兩座都城.西部是鎬京,又叫宗周;東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輔助成王執(zhí)政了七年,總算把周王朝的統(tǒng)治鞏固下來,他還制訂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滿二十歲的時候,周公把政權交給成王管理.
從周成王到他的兒子康王兩代,前后約五十多年,是周朝強盛和統(tǒng)一的時期,歷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我需要歷史小故事,500字左右6篇
我需要歷史小故事,500字左右6篇
其他人氣:208 ℃時間:2019-08-17 18:40:00
優(yōu)質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50字左右歷史小故事,急
- 中國歷史小故事讀后感500字左右
- 歷史小故事100字左右
- 歷史小故事100字 兩篇
- 十個200字左右的歷史小故事
- It's cold outside.please ______ the door.
- 設函數(shù)f(x)=kx3+3(k-1)x2-k2+1在區(qū)間(0,4)上是減函數(shù),則k的取值范圍是_.
- 戊戌變法是 師夷長技以制夷 還是 師夷長技以自強 這兩個分別是誰提出的 急
- Our white T-shirts are only 12 dollars.【改為同義句】
- 已知x+2y=0(x≠0),求分式x²-xy分之2xy+y²的值
- 在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P29知識技能第1題第六個.
- 某班有女生24人,比男生人數(shù)的5分之4多4人,男生有多少人?
猜你喜歡
- 1She was seen a story book yesterday.這句話改成主動語態(tài)怎么改?
- 2把多項式12xy的2次方 - 5x的2次方y(tǒng)的2次方 - 6x的3次方y(tǒng)的3次方 - 8,按x升冪排列的結果是( ).
- 3他在書桌上輕輕地刻了一個小小的字:“早”
- 4down the narrow street中的down是什么意思?
- 5《新聞兩則》試題
- 6已知在五邊形ABCDE中,角A=180度,角B=90度,若角C=角D=角E,則角E的度數(shù)為多少?
- 7初二的一道選擇題,幫忙.
- 8ATA單證冊的全稱
- 9It's raining heavily.They come to school ___(later)
- 10表示許多的英語單詞如何區(qū)分?(初中英語)
- 11小明和同學擺成一個方陣,他在左邊數(shù)第1個,右邊數(shù)第4個,前面數(shù)第2個,后面數(shù)第3個,方陣多少人
- 12以給我影響最大的.為題寫一篇400到5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