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1)至塞上(2)•王維
單車(3)欲問邊,屬國(4)過居延.
征蓬(5)出漢塞,歸雁(6)入胡天.
大漠孤煙(7)直,長河(8)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騎(9),都護(10)在燕然(11).
[編輯本段]注釋
1.選自《王右丞集箋注》.此詩是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出使邊塞時所作.
2.使:奉命 出使.
3.單車:一輛車,這里形容這次出使時隨從不多.問邊:慰問邊防.
4.屬國:典屬國的簡稱.漢代稱負(fù)責(zé)外交事務(wù)的官員為典屬國,這里詩人用來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5.居延:故址在現(xiàn)在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一帶.
6.征蓬:飄飛的蓬草,此處為詩人自喻.
7.煙:烽煙,報警時點的煙火.
8.歸雁:因季節(jié)是春天,雁北飛,故稱"歸雁入胡天".
9.大漠:大沙漠,此處大約是指涼州之北的沙漠.
10.長河:黃河(但也有人認(rèn)為不是黃河,而是其他的東西)
11.蕭關(guān):古關(guān)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
12.候騎:騎馬的偵察兵.王維出使河西并不經(jīng)過蕭關(guān),此處大概是用何遜詩"候騎出蕭關(guān),追兵赴馬邑"之意,非實寫.
13.都護:唐代邊疆設(shè)有都護府,其長官稱都護,這里指前敵統(tǒng)帥.
14.燕然:燕然山,即現(xiàn)在蒙古國境內(nèi)杭愛山,代指邊防前線.
[編輯本段]譯文
輕車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邊塞.像隨風(fēng)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邊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煙挺拔而起,長長的黃河上西下的太陽圓圓的.到了邊塞,只遇到留守部隊,原來守將們正在燕然前線.
[編輯本段]重點
「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這句是描繪出塞外雄奇壯觀的獨特風(fēng)光:烽火臺上燃起的一道孤煙在廣闊的沙漠上沖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黃河映襯落日之殘紅.直,寫出了孤煙之高;圓,寫出了落日之低,以十分工整的對仗將塞外開闊鮮明、氣勢雄偉的景象描繪的入木三分.
[編輯本段]簡析
開元二十五年(737)夏,詩人出使河西節(jié)度府,至涼州時作此詩."大漠"兩句歷來為人傳誦:大漠廣闊,長河悠遠(yuǎn),使人既感到胸襟開闊,又驚異于宇宙之廣袤和深長."孤煙直"、"落日圓"使畫面富有立體美和律動感."孤煙直"既寫出人煙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種獨立蒼穹的英雄氣;"落日圓"增添了畫面的色彩,用夕陽暮色將畫面覆蓋,形成渾然一體的壯闊意境.詩人用四種景物對比構(gòu)圖:寬廣的大漠擁抱著悠悠的長河,渾圓的落日映襯著直逼霄漢的一束孤煙.大、長、圓、孤、直都富于空間感,而且都是詩人主觀的審美感受.在如此廣闊而且蒼涼的天地間,馳騁疆場的將士們破敵靖邊,其悲壯的英雄氣浩然與日月同輝,與長河共遠(yuǎn)?都護在燕然",這是一種未言艱辛而艱辛之事已畢,未見英雄而英雄之業(yè)已出的襯托式寫法.《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宗臣曰:"闊大悲壯".《而庵說唐詩》:"'大漠''長河'一聯(lián),獨絕千古."
開元二十五年(737),王維奉命赴西河節(jié)度使府慰問將士,此詩即詩人赴西河途中所作.這是一首紀(jì)行詩,詩人身負(fù)朝廷使命前往邊塞.詩即記述這次出使途中所見所感.
首二句交待詩緣何而作,以及寫作的地點.“欲問邊”,是出使的目的.“單車”,是說隨從少,儀節(jié)規(guī)格不高.詩于紀(jì)事寫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緒,這種情緒便是從“單車”二字引發(fā)出來.而后一句說身過“居延”這特殊的地域,則成為詩中描繪的風(fēng)光景物的根據(jù).
三、四兩句包含多重意蘊.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葉干枯,根離大地,隨風(fēng)飄卷,故稱“征蓬”.這一句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如曹植的《雜詩》(其二)所謂“轉(zhuǎn)蓬離本根,飄飖隨長風(fēng)”,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詩中的“出漢塞”恰與詩人此行相映照;而且,這三個字異國他鄉(xiāng)的情味甚為濃厚,這就加深了飄零之感.去國離鄉(xiāng),感情總是復(fù)雜萬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象本詩中聽寫乃是因為負(fù)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fēng)、氣派.詩人的失意情緒或者同朝廷政治斗爭有關(guān).一向器重詩人的宰相張九齡即于本年四月貶為荊州長史. 詩在表現(xiàn)上采用的是兩兩對照的寫法.“征蓬”于詩人,是正比,而“歸雁”于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是得其所;詩人迎著漠漠風(fēng)沙象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迥然不同.
五、六兩句寫景,境界闊大,氣象雄渾.這一聯(lián)由兩個畫面組成.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副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云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yuǎn)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gòu)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坤雅》:“古之煙火,用狼煙,取其直而聚,雖風(fēng)吹之不斜.”清人趙殿成說:“親見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這又是從用字上說.
另一個畫面是長河落日.這是一個特寫鏡頭.詩人大約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時當(dāng)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著粼粼的波光.這是怎樣美妙的時刻啊!詩人只標(biāo)舉一個“圓”字,即準(zhǔn)確地說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由于選取這樣一個視角,恍然紅日就出入于長河之中,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奇瑰麗.
最后兩句以事作結(jié):詢知都護此時所在,詩人的使命也即將完成.詩的收束,順其自然.
這首詩雖是紀(jì)行,但或抒感慨,或敘異域風(fēng)光,一路寫來,自然天成.“長河”,“落日”一聯(lián)極其出色,歷來被傳誦為寫景的名句.
[編輯本段]賞析
開元二十五年(737),王維奉命赴西河節(jié)度使府慰問將士,此詩即詩人赴西河途中所作.這是一首紀(jì)行詩,詩人身負(fù)朝廷使命前往邊塞.詩即記述這次出使途中所見所感.
首二句交待詩緣何而作,以及寫作的地點.“欲問邊”,是出使的目的.“單車”,是說隨從少,儀節(jié)規(guī)格不高.詩于紀(jì)事寫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緒,這種情緒便是從“單車”二字引發(fā)出來.而后一句說身過“居延”這特殊的地域,則成為詩中描繪的風(fēng)光景物的根據(jù).
三、四兩句包含多重意蘊.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葉干枯,根離大地,隨風(fēng)飄卷,故稱“征蓬”.這一句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如曹植的《雜詩》(其二)所謂“轉(zhuǎn)蓬離本根,飄飖隨長風(fēng)”,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詩中的“出漢塞”恰與詩人此行相映照;而且,這三個字異國他鄉(xiāng)的情味甚為濃厚,這就加深了飄零之感.去國離鄉(xiāng),感情總是復(fù)雜萬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所寫乃是因為負(fù)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fēng)、氣派.詩人的失意情緒或者同朝廷政治斗爭有關(guān).一向器重詩人的宰相張九齡即于本年四月貶為荊州長史.
詩在表現(xiàn)上采用的是兩兩對照的寫法.“征蓬”于詩人,是正比,而“歸雁”于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是得其所;詩人迎著漠漠風(fēng)沙像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迥然不同.
五、六兩句寫景,境界闊大,氣象雄渾.這一聯(lián)由兩個畫面組成.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副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云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yuǎn)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gòu)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坤雅》:“古之煙火,用狼煙,取其直而聚,雖風(fēng)吹之不斜.”清人趙殿成說:“親見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這又是從用字上說.
另一個畫面是長河落日.這是一個特寫鏡頭.詩人大約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時當(dāng)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著粼粼的波光.這是怎樣美妙的時刻啊!詩人只標(biāo)舉一個“圓”字,即準(zhǔn)確地說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由于選取這樣一個視角,恍然紅日就出入于長河之中,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奇瑰麗.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勝場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shù)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shè)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lián),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fēng)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diào),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xiàn)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zhǔn)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里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這就是“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又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這段話可算道出了這兩句詩高超的藝術(shù)境界.
猜你喜歡
- 1若一個整數(shù)的平方根是2a-1和-a+2,則a= ,這個整數(shù)是
- 2一列火車從甲的開往乙地,當(dāng)火車超過甲乙兩地的中點75千米時,未行的路程是已行路程的2/3,行了多少千米?
- 3設(shè)甲數(shù)為x,用代數(shù)式表示乙數(shù);(1)甲數(shù)的4倍比乙數(shù)多7;(2)甲數(shù)的2倍比乙數(shù)少9.
- 4alone lone lonely的區(qū)別?
- 5你現(xiàn)在感覺怎么樣?我感覺好多了.英文
- 6市實驗中學(xué)學(xué)生步行到郊外旅行.高一(1)班學(xué)生組成前隊,步行速度為4千米/時,高一(2)班學(xué)生組成后隊,速度為6千米/時.前隊出發(fā)1小時后,后隊才出發(fā),同時后隊派一名聯(lián)絡(luò)員騎自
- 7為什么負(fù)載增大,相當(dāng)于負(fù)載電阻Rl減小
- 8the bridge ( )a big ship can go has been built.括號里填under which 還是under that?為什么?
- 9野百合的春天閱讀答案有題目
- 100,25*2,5/1/32的簡便方法
- 11八年級上冊英語作文關(guān)于運動的
- 12一次函數(shù)圖像怎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