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復習提綱(星球版)
第一單元 地球
第一課 地球的形狀與大小
1. 人類對地球的認識:①我國周代“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蓋天說
②我國東漢張衡提出的“渾天說”,認為“天之包地,如殼之裹黃”
③1522年,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成功;
④1961年,蘇聯(lián)宇宙員加加林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親眼目睹地球是個球體的人.
2. 地球真正的形狀: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不規(guī)則球體.
3. 地球的大?。浩骄霃?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第二課 在地球儀上認識經(jīng)緯網(wǎng)
1. ①北極——地軸北端與地球表面的交點;②南極——地軸南端與地球表面的交點;③地軸——假想的地球旋轉(zhuǎn)軸;④赤道——地球表面與南、北極點距離相等且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
2. 經(jīng)線與緯線:在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的圓叫做緯線.連接南、北兩極并與赤道垂直的半圓叫做經(jīng)線,也稱子午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在地球儀上經(jīng)緯線可以畫無數(shù)條.
3. 北緯:N;南緯S;東經(jīng):E;西經(jīng):W.
4. 赤道是劃分緯度的起點,定為0°緯線;國際上規(guī)定,以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經(jīng)線為0°經(jīng)線,也稱本初子午線.
5. 緯度:北半球:0°至90°N,南半球:0°至90°S.
經(jīng)度:東半球:0°往東至180°,西半球:0°往西至180°.
6. 赤道把地球劃分為南、北兩半球.國際上習慣用20°W和東經(jīng)160°E組成的經(jīng)線圈把地球劃分為東、西兩半球.
經(jīng)度劃分與東西半球劃分示意圖:
說明:經(jīng)度小于20°的西經(jīng)在東半球,經(jīng)度小于160°的東經(jīng)也在東半球;其余的都在西半球.(小小在東,大大在西)
7. 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8.普通經(jīng)緯網(wǎng)的判讀:
第三課 地球的自轉(zhuǎn)
1. 地球繞著地軸旋轉(zhuǎn),叫做地球的自轉(zhuǎn).自轉(zhuǎn)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zhuǎn)呈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自轉(zhuǎn)的周期是24小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天.
2. 晝夜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是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晝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轉(zhuǎn).
3. 在同緯度地區(qū),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位置偏西的地點早看到日出,這樣時刻就有了早遲之分,這種在東西方向上由于經(jīng)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時刻,稱為地方時.
4. 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地方時.
第四課 地球的公轉(zhuǎn)
1. 地球自轉(zhuǎn)的同時還繞著太陽公轉(zhuǎn),地球公轉(zhuǎn)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的,周期為一年,約為
365天.
2. 地球公轉(zhuǎn)時,地軸是傾斜的,并且地軸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其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地球在公轉(zhuǎn)軌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陽光照射的情況也不同,從而形成了四季的變化,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jié)相反.
3.關(guān)于二分二至日:
(1)回歸線:太陽直射點在南北緯23.5°之間有規(guī)律地往返運動,所以稱這兩條緯線為回歸線.23.5°N叫北回歸線,23.5°S叫南回歸線,它們是太陽直射點能夠到達的最北和最南界線,一年有一次直射,而它們之間的地區(qū)一年有兩次直射,它們之外地區(qū)沒有太陽直射.
(2)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之后,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晝變長;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以北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之后,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北半球晝變短,但依然晝長夜短;9月23日前后,太陽又一次直射赤道,全球又一次晝夜平分.之后,太陽直射點繼續(xù)向南移動,北半球晝繼續(xù)變短;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以北出現(xiàn)極夜.之后,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晝變長,但依然晝短夜長;直到次年春分,太陽直射點再次回到赤道,全球再次晝夜平分.南半球與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出現(xiàn)極晝極夜情況、季節(jié)都相反.
(3)北半球的人們通常將3、4、5月作為春季,6、7、8月作為夏季,9、10、11月作為秋季,12月及次年1、2月作為冬季.由于回歸線與極圈之間的中緯度地區(qū),既無陽光直射、又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所以四季變化最為明顯.
4. 人們根據(jù)不同緯度受太陽光熱的多少,將地球劃分為五帶(北寒帶、南寒帶、北溫帶、南溫帶、熱帶).熱帶地面獲得的光熱最多,終年炎熱,有太陽直射現(xiàn)象;溫帶地面獲得的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四季變化比較明顯;寒帶地面獲得的熱量很少,終年寒冷,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
5. 北半球夏季,大部分地區(qū)日出早,日落晚,晝長夜短,正午時分太陽高度大;冬季正好相反.
6. 地球公轉(zhuǎn)產(chǎn)生的地理意義:四季變化、地球五帶的形成.
第二單元 地圖
第一課 地圖的基本要素
1. 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2. 地圖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種:①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②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來確定方向.③在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上,用經(jīng)緯網(wǎng)來確定方向.
3. 比例尺:線段式,數(shù)字式,文字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單位要統(tǒng)一) .
4. 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實際范圍不同,表示的內(nèi)容詳略程度不同.當圖幅大小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地圖表示的實際范圍越小,表示的內(nèi)容越詳細.
第二課 地圖的判讀
1. 海拔是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也稱作絕對高度.相對高度是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2. 地球表面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總稱地形.常見的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3. 在地圖上,將海拔相同各點連接成的線叫做等高線,用等高線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圖叫做等高線地圖.將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的線,叫做等深線.
4. 不同地形的等高線特點:
山峰:中間高,中間低,等高線閉合.
陡崖:等高線重疊在一起.
鞍部:兩個山峰之間的低地為鞍部.
山脊:中部高,兩邊低,等高線向低處突出.
山谷:兩邊高,中間低,等高線向高處突出.
緩坡、陡坡:坡度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
第三課 地圖的應用
地圖家族新成員:影像地圖,電子地圖等.
第三單元 海洋與陸地
第一課 海陸的分布
1. 陸地:29%,海洋:71%.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無論怎么劃分,地球上任何兩個面積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2. 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包圍、分隔,其中面積廣大的陸地稱為大陸,面積較小的稱為島嶼,大陸與其附近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全球陸地分為七個大洲.
3. 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大洲面積從大到小排列)
4. 亞洲與歐洲大陸連為一體,稱為亞歐大陸.
大洲之間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亞、歐兩洲的分界線.亞非兩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直布羅陀海峽——歐、非兩洲分界線.白令海峽——亞、北美洲分界線.德雷克海峽——南美、南極洲分界線.
5.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洋面積從大到小排列)
第二課 海陸的面貌
1. 各大洲地形的主要特點:
亞洲:地形復雜多樣,中間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為主.
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
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被稱為“高原大陸”.
大洋洲:地形分為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東部是大分水嶺.
南北美洲:西部是山地,往東是平原和高原.
2.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亞洲);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南美洲);
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南美洲);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
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非洲);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亞洲).
3. 地球最低處:地處太平洋西岸的馬里亞納海溝(-11034米);
最高處:珠穆朗瑪峰(8844.43米).
4. 海底地形類型:大陸架、大陸坡、洋盆、海嶺、海溝.
第三課 海陸的變遷
1. 促使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力,一種來自地球內(nèi)部,如地殼運動、火山運動、地震等;另一種來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風力、海浪等.
內(nèi)力:地殼運動形成喜馬拉雅山脈;火山噴發(fā)形成長白山天池;火山作用形成五大連池.
外力:流水侵蝕形成的長江三峽;風力侵蝕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風蝕地貌.
2. 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2-3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塊大陸(聯(lián)合大陸);以后大陸逐漸解體、分裂,漂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陸分布的格局.
3. 板塊構(gòu)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板塊構(gòu)造學說將全球劃分為六大板塊,板塊內(nèi)部相對穩(wěn)定,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4. 六大板塊: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以海洋為主.
5. 板塊運動,有的地方表現(xiàn)為張裂,有的地方表現(xiàn)為擠壓.張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擠壓——形成高山、島弧鏈或海溝.
6. 用板塊構(gòu)造學說解釋下列現(xiàn)象:紅海不斷擴張(處在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張裂邊界)、喜馬拉雅山不斷長高(處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擠壓邊界)、地中海不斷縮?。ㄌ幱趤啔W板塊和非洲板塊的擠壓邊界)、大西洋擴張(處在美洲板塊和非洲板塊的張裂邊界).
7. 全球90%以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環(huán)太平洋沿岸地帶和地中?!柴R拉雅地帶.世界火山、地震帶主要分布在板塊交界地帶.
第四單元 天氣與氣候
第一課 天氣與氣候
1. 天氣指一個地方的短時間的變化,它是多變的,我們常用陰晴、氣溫高度、風力大小等語言來描述天氣狀況.
2. 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具有穩(wěn)定性,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所以氣候用氣溫和降水情況來描述.
第二課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1. 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氣溫的日變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氣溫的年變化.氣溫變化的大小用溫差衡量,有日較差、年較差;用氣溫曲線圖來表示氣溫的變化.
2. 一天之中氣溫最高值一般出現(xiàn)在午后2時,氣溫最低值出現(xiàn)在日出前.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為氣溫日較差.
3. 熱帶地區(qū)氣溫的年變化小,溫帶和寒帶氣溫的年變化大.
4. 等溫線是指在地圖上將氣溫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的平滑曲線,在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等.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溫差小.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溫差大.等溫線呈閉合狀態(tài),中心氣溫低的地方,表示這里是低溫中心.等溫線呈閉合狀態(tài),中心氣溫高,表示這里是高溫中心.
5. 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
緯度位置:世界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
海陸分布:同緯度地區(qū),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地形因素: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
6. 在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上,等溫線的分布與緯線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溫線更平直,這是因為南半球性質(zhì)比較單一,海洋面積廣闊,而北半球海陸相間分布,導致北半球等溫線比南半球彎曲的多.
第三課 降水的分布與變化
1.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種形式,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用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
2. 在地圖上將降水量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的線,叫做等降水量線.
3. 赤道多雨;兩極少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量多,西岸降水量少;中緯度地區(qū),沿海地區(qū)多雨,內(nèi)陸少雨.
4. 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被稱為世界“雨極”;太平洋東岸的智利阿塔卡馬沙漠,被稱為世界“干極”.
6. 測量降水量基本儀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
第四課 世界氣候類型
1. 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個重要因素.
2. 熱帶氣候類型:熱帶地區(qū)全年高溫,但降水量的地區(qū)差異較大,形成了四種不同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3. 溫帶氣候類型:溫帶緯度較低的亞熱帶地區(qū),大陸東岸為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西岸為地中海氣候;中緯度地區(qū),大陸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岸為溫帶季風氣候,大陸內(nèi)部為面積廣闊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緯度較高的地區(qū)則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4. 寒帶氣候:寒帶氣候又稱極地氣候,包括冰原氣候和苔原氣候.冰原氣候分布在南極大陸和北冰洋的一些島嶼上,地面覆蓋著很厚的冰雪;苔原氣候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邊緣地帶,苔原氣候的地面生長著苔蘚、地衣等低等植物.
5. 高原山地氣候:在中低緯度的高山高原地區(qū),由于海拔較高,終年低溫,形成了高原山地氣候.
第五課 影響氣候的因素
1. 影響氣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等.
2. 緯度因素:受地球形狀的影響,不同緯度接受太陽熱量的多少不同,導致高度緯度之間氣溫和降水存在明顯的不同.
3. 海陸因素:陸地上的水汽主要來自海洋,因此,離海洋較近且能受到海洋潤濕氣流的影響的地區(qū),一般降水多;而遠離海洋的地區(qū),一般降水少.另外,由于海陸熱力性質(zhì)不同,吸熱與散熱的情況也不同.陸地吸熱快,散熱也快;海洋則相反.因此同緯度地帶,夏季氣溫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氣溫海洋高于陸地.
4. 地形因素: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況下,海拔每增加1000米,氣溫下降約6℃.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第六課 人類活動與氣候
1. 氣候影響人類生產(chǎn)、生活影響很大,如水稻適宜生長在濕熱條件下,小麥適宜生長在溫涼干爽的環(huán)境中.
2. 人類活動也對氣候產(chǎn)生影響,而且,這種影響越來越大.一方面,人類活動可以改善局地氣候條件;另一方面,人類的某些活動,會導致氣候惡化,從而影響人類的生產(chǎn)與生活.
第五單元 世界的居民
第一課 世界的人口
1. 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目前,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長緩慢,非洲、南美洲、亞洲人口增長較快.
2. 人口分布的疏密通常用人口密度來說明.人口密度=總?cè)丝跀?shù)/總面積.
3.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勻.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qū)是人口稠密區(qū).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qū)、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qū)、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qū)和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地地區(qū),人口稀少.
4. 發(fā)達國家人口問題:人口增長緩慢,甚至出現(xiàn)負增長,導致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等問題;發(fā)展中國家人口問題:人口增長過快、數(shù)量過多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
5. 人類必須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質(zhì),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相適應,與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
第二課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1、世界居民主要分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和黑色人種.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非洲北部、 歐洲、大洋洲、北美洲、亞洲西部和南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亞洲東部、東南部、北部,美洲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非洲中南部、大洋洲西北部、美洲.
2、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起源于西亞,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教.伊斯蘭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島,其教徒被稱為穆斯林.佛教創(chuàng)始于古印度,后傳入亞洲其他地區(qū).在中國,藏傳佛教稱為喇嘛教.
3、宗教分布:基督教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伊斯蘭教分布在亞洲西部、東南部和非洲北部、東部;佛教分布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
4、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這6種語言被聯(lián)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第三課 人類的居住地
1. 人類集中居住的地方成為聚落.聚落一般分為城市與鄉(xiāng)村兩種類型.
2. 聚落密集處: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qū)(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
第六單元 地區(qū)發(fā)展與國際合作
第一課 地區(qū)發(fā)展差異
1. 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 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
3. 一個國家與鄰國(或公海)的分界線,就是國界.國界以內(nèi)的領(lǐng)陸、內(nèi)水、領(lǐng)水和領(lǐng)空,總稱領(lǐng)土.
4. 世界上還有30多個沒有獲得獨立的移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qū).
5. 根據(jù)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高低,通??砂咽澜缟系膰覄澐譃榘l(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發(fā)達國家大多分布在北美洲、歐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典、挪威、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發(fā)展中國家大多分布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
第二課 世界合作與國際組織
1. 當今世界面臨的問題很多,例如人口和貧困問題,資源與環(huán)境問題,世界貿(mào)易的不平等問題等.
3. “南北關(guān)系”:國家上把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差異,稱為“南北差異”;把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關(guān)于經(jīng)濟、政治等方面問題的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4. 聯(lián)合國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聯(lián)合國的5個常任理事國:中國、英國、法國、美國、俄羅斯.
5. 世界貿(mào)易組織是一個永久性、全球性的經(jīng)濟貿(mào)易組織.總部設(shè)在瑞士日內(nèi)瓦.中國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復習提綱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復習提綱
其他人氣:691 ℃時間:2020-04-06 19:47:46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復習提綱(急用!)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復習提綱(要具體) 好的30分
- 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復習提綱
- 求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復習提綱!
- 求解一道英語語法題
- class seven is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now.改錯
- 我最好的朋友(英語作文)
- 人名迷:1.油煎豆腐(打唐朝一詩人名)
- 口算43+5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 1.設(shè)f(x)=asin(πx+A)+bcos(πx+B),其中a,b,A,B為非零常數(shù),若f(2009)=-1,則f(2010)= 2.函數(shù)y=2sin(π/6-2x) x屬于【0,π】的單調(diào)遞增區(qū)間是.
- 1、She (usually) helps me with the English. 2、John (sometimes) watches TV. 對()中的部分提問,
- 設(shè)n階方陣A,B的乘積AB為可逆矩陣,證明A,B都是可逆矩陣
猜你喜歡
- 1船速為4m/s,水速為5m/s,則該船能否垂直過河?
- 2小學六年級上學期語文補充習題第20課怎么寫
- 3管線長100米直徑20厘米油密度是0.830算里面多少油
- 4that從句中能不能用主將從現(xiàn).look,see,watch的區(qū)別
- 5一個數(shù)擴大100倍后得到20,這個數(shù)是();把0.5縮小到它的十分之一是()
- 6如圖,已知直線AB和CD相交于點O,∠COE是直角,OF平分∠AOE.寫出∠AOC與∠BOD的大小關(guān)系
- 7什么是畫面的張力
- 8一道數(shù)學題火速!要過程,最好講解!
- 9如何用結(jié)晶法分離乙醇和水?
- 10用不等式表示"a"與4的差是非負數(shù)
- 11A種飲料每瓶是5分之8升,B種飲料每瓶5分之6升,A種飲料比B種飲料多( )升,多( )百分之幾.
- 12用容量瓶成液體并用玻璃棒引流時,為什么玻璃棒要放在刻度線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