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1.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2.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3.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4!休將白發(fā)唱黃雞5.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xiàn)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上片寫暮春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jīng)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么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點出游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浸”字與“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凄婉,本是易引發(fā)羈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yī)者相伴游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總之,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nèi)心所喚起的應(yīng)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fā)感慨和議論.“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漢·《長歌行》).“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曾使古今無數(shù)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chǎn)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lián)碛星啻耗耆A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yīng)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tài).因為人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yīng)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tài),體現(xiàn)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tài).
浣溪沙 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浣溪沙 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語文人氣:671 ℃時間:2019-12-18 23:38:09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浣溪沙》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晏殊的浣溪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浣溪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蘇軾)
- 浣溪沙 蘇軾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感情?
- 《浣溪沙》這首古詩,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 比值是七分之一的比有幾個?是怎么解的?最好有算式!急
- 只要是“to+動詞原形”就是動詞不定式嗎?
- 如夢令 李清照 思想、主題、意境
- 馬說一文里對“食馬者”的無知發(fā)出強烈譴責(zé)的語句是什么?
- 一塊紅綢,長2.4米,寬70厘米.要做直角邊分別為8厘米,5厘米的三角形小旗,可以做幾面?
- 已知∠AOB與∠BOC互為補角,OD是∠AOB的平分線,OE在∠BOC內(nèi),∠BOE=1/2∠EOC,∠DOE=72°,求∠EOC的度數(shù).
- 九牛一毛、滄海一粟這二個詞表現(xiàn)了什么?
猜你喜歡
- 1怎樣判斷一個有機物分子式平面結(jié)構(gòu)還是立體結(jié)構(gòu)
- 2求一套九年級一元二次方程整章的數(shù)學(xué)卷
- 3in the summer of 1980 a spanish tourist ,Gasper Carner,went to Great Britai
- 4除了攝氏溫度計,還有什么溫度計呢?
- 5為什么要保護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
- 6水稻畝產(chǎn)量的世界紀錄是多少
- 7請你算一算: 松鼠媽媽采松子,晴天每天可采20個,雨天每天可采12個,它一連幾天采了112個松子,平均每天采14個,問這幾天中有幾天晴天,幾天是雨天?
- 8若m2+n2-6n+4m+13=0,m2-n2=_.
- 9商店運來蘋果500千克,蘋果比梨子少4分之1,梨子有多少千克?
- 10質(zhì)量為M1的木板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上放一質(zhì)量為M2的木塊.現(xiàn)給木塊一個相對于地面的水平速度V0,已知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u,木板足夠長
- 11一次函數(shù) y=-2x+3 是否在(4,-10)上
- 12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