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水星:
水星基本參數(shù):
軌道半長徑: 5791萬 千米 (0.38 天文單位)
公轉周期: 87.70 日
平均軌道速度: 47.89 千米/每秒
軌道偏心率: 0.206
軌道傾角: 7.0 度
行星赤道半徑: 2440 千米
質量(地球質量=1): 0.0553
密度: 5.43 克/立方厘米
自轉周期: 58.65 日
衛(wèi)星數(shù): 無
水星是最靠近太陽的行星,它與太陽的角距從不超過28°.古代中國稱水星為辰星,西方人則稱它為墨丘利(Mercury).墨丘利(赫爾莫斯)是羅馬神話中專為眾神傳遞信息的使者,神通廣大,行走如飛.水星確實象墨丘利那樣,行動迅速,是太陽系中運動最快的行星.
水星的密度較大,在九大行星中僅次于地球.它可能有一個含鐵豐富的致密內核.水星地貌酷似月球,大小不一的環(huán)形山星羅棋布,還有輻射紋、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水星大氣非常稀薄,晝夜溫差很大,陽光直射處溫度高達427℃,夜晚降低到-173℃.
直到20世紀60年代以前,人們一直認為, 水星自轉一周與公轉一周的時間是相同的,
從而使面對太陽的那一面恒定不變.這與月球總是以相同的半面朝向地球很相似.但在1965
年,借助美國阿雷西博天文臺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測量了水星兩個邊緣反射波間的頻率
差,成功地測量了水星的自轉周期為58.65日,恰好是公轉周期的2/3.
II 金星:
金星基本參數(shù):
軌道半長徑: 1082萬 千米 (0.72 天文單位)
公轉周期: 224.70 日
平均軌道速度: 35.03 千米/每秒
軌道偏心率: 0.007
軌道傾角: 3.4 度
行星赤道半徑: 6052千米
質量(地球質量=1): 0.8150
密度: 5.24 克/立方厘米
自轉周期: 243.01 日
衛(wèi)星數(shù): 無
金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陽和月亮外最亮的星,亮度最大時比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亮14倍,我國古代稱它為“太白”, 羅馬人則稱它為維納斯(Venus)-愛與美的女神.
在地球上看金星和太陽的最大視角不超過48度,因此金星不會整夜出現(xiàn)在夜空中,我國民間稱黎明時分的金星為啟明星,傍晚時分的金星為長庚星.金星自轉一周比公轉一周還慢,并且是逆向自轉,所以金星上的一年比一天還短,而且在金星上看到的太陽是西升東落的.
金星有時被譽為地球的姐妹星,在外表上看,金星與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金星的半徑只比地球小300千米,質量是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人們曾推測,金星表面的物理狀況和化學成分也會與地球相似,同樣具有適合生命存在的環(huán)境.然而,事實證明,金星表面奇熱,足以使鉛錫溶化,任何生命都難以生存,金星與地球只是一對“貌合神離”的姐妹.
金星上的大氣密度是地球大氣的100倍,大氣中97%以上的成分是二氧化碳,大氣層中
還有厚達20-30千米的濃硫酸組成的濃云.二氧化碳和濃硫酸云層使得金星表面的熱量不能
散發(fā)到宇宙空間,被封閉起來的太陽輻射使金星表面變得越來越來熱,金星表面的溫度最高
可達447℃.這就是所謂的溫室效應.金星的大氣壓力為90個標準大氣壓(相當于地球海洋
深1千米處的壓力),任憑你有著鋼筋鐵骨,到了金星也會壓得粉碎.
III 火星和它的衛(wèi)星:
火星基本參數(shù):
軌道半長徑: 22794萬 千米 (1.52 天文單位)
公轉周期: 686.98 日
平均軌道速度: 24.13 千米/每秒
軌道偏心率: 0.093
軌道傾角: 1.8 度
行星赤道半徑: 3398 千米
質量(地球質量=1): 0.1074
密度: 3.94 克/立方厘米
自轉周期: 1.026 日
衛(wèi)星數(shù): 2
在類地行星中,火星是一顆紅色的行星,中國古代稱之為"熒惑",西方則把它當作古羅馬神話中的戰(zhàn)神“瑪爾斯”(Mars).火星也是一顆最具傳奇色彩的行星.望遠鏡發(fā)明以后,由于觀測到火星的多種特性與地球相近,一度被譽為“天空中的小地球”.關于“火星生命”,“火星人”等等激動人心的話題沸沸揚揚了將近一個世紀.
其實,火星并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美妙,它的表面滿目荒涼,表面 75%是由硅酸鹽, 褐鐵礦等鐵氧化物構成的沙漠,一片橙紅和棕紅色的戈壁景象.火星的大氣稀薄而干燥,水分極少,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約占95%.赤道附近中午溫度20℃左右, 晝夜溫差則超過100℃.所謂火星兩極的“極冠”,也并不是水結成的冰,而是由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所組成.
火星上一天的長度幾乎和地球相同; 自轉軸傾角也和地球差不多,因此火星上也有四季的變化.當?shù)厍蚝突鹦沁\行到太陽的同一側并差不多排列在一條直線時, 稱為火星沖日, 由于火星的橢圓軌道偏心率較大, 每隔15-17年有一次與地球特別接近的沖,稱為大沖, 是觀測火星的最佳時刻.
為了探索火星的秘密,近30年來已發(fā)射了20多個探測器對火星進行科學探測.這些探測
器拍攝了數(shù)以千計的照片,采集了大量火星土壤樣品進行檢驗.至今為止的實驗結果表明:火
星上沒有江河湖海,土壤中也沒有動植物或微生物的任何痕跡,更沒有"火星人"等智慧生命的
存在.
火星的衛(wèi)星:
火星有兩個小衛(wèi)星,分別取名為
福波斯(火衛(wèi)一)和德莫斯(火衛(wèi)二).他
們是戰(zhàn)神的兒子,在天上駕駛著戰(zhàn)車.
火衛(wèi)列表:
2)帶光環(huán)的巨行星:
木星和土星是行星世界的巨人,稱為巨行星.它們擁有濃密的大氣層,在大氣之下卻并沒有堅實的表面,而是一片沸騰著的氫組成的“汪洋大海”.所以它們實質上是液態(tài)行星.
I 木星和它的衛(wèi)星:
木星基本參數(shù):
軌道半長徑: 77833 萬 千米 (5.20 天文單位)
公轉周期: 4332.71 日
平均軌道速度: 13.6 千米/每秒
軌道偏心率: 0.048
軌道傾角: 1.3 度
行星赤道半徑: 71398 千米
質量(地球質量=1): 317.833
密度: 1.33 克/立方厘米
自轉周期: 0.41 日
衛(wèi)星數(shù): 16
木星的亮度僅次于金星,中國古代用它來定歲紀年,由此把它叫做“歲星”,西方稱木星為“朱庇特” (Jupiter),即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木星確實為九星之王,它的質量是太陽系中其它8顆行星加在一起的2.5倍,相當于地球的318倍.
木星沒有固體外殼,在濃密的大氣之下是液態(tài)氫組成的海洋.木星
的內部是由鐵和硅組成的固體核,稱為木星核,溫度高達30000℃.木
星核的外部則是液態(tài)氫組成的木星幔.再向外就是木星的大氣層.木星
的大氣厚達1000千米以上,由90%的氫和10%的氦及微量的甲烷、水、
氨等組成.木星雖然巨大無比,但它的自轉速度卻是太陽系中最快的.
自轉周期為9小時50分30秒,比地球快了近二倍半.如此快速的自轉
在木星表面造成了非常復雜的大氣運動,各種對流、環(huán)流運動十分激烈
和復雜,并出現(xiàn)許多層與赤道平行的云帶.更奇異的是木星南半球上有
一個持續(xù)運動了幾百年的大氣旋,稱為“大紅斑”.它的大小足夠可容納
好幾個地球,在里面彩色的云團作著劇烈的運動,有些類似地球上的龍
卷風.
1979年,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發(fā)現(xiàn)木星和土星一樣也擁有光環(huán).但木星光環(huán)和土
星光環(huán)有很大不同,木星光環(huán)比較彌散,由亮環(huán)、暗環(huán)和暈3部分組成.亮環(huán)在暗環(huán)的外邊,
暈為一層極薄的塵云,將亮環(huán)和暗環(huán)整個包圍起來.木星環(huán)距木星中心約12.8萬千米,環(huán)
寬9000余千米,厚度只有幾千米左右,是由大量的塵埃及暗黑的碎石構成,肉眼很難看到.
暗淡單薄的木星環(huán)套在龐大的木星身軀之上,發(fā)現(xiàn)它確實很不容易.
木星的衛(wèi)星:
木星是太陽系中衛(wèi)星數(shù)目較多的一顆行星,目前
已發(fā)現(xiàn)有16顆衛(wèi)星.木星的衛(wèi)星是按發(fā)現(xiàn)的先
后次序編號的,其中排名居前的4顆最大也是最
亮的衛(wèi)星由伽利略用望遠鏡首先發(fā)現(xiàn),后人因此
命名為伽利略衛(wèi)星.
木衛(wèi)列表:
II 土星和它的衛(wèi)星:
土星基本參數(shù):
軌道半長徑: 1,429,40萬 千米 (9.54 天文單位)
公轉周期: 10759.5 日
平均軌道速度: 9.64 千米/每秒
軌道偏心率: 0.056
軌道傾角: 2.5 度
行星赤道半徑: 60330 千米
質量(地球質量=1): 95.159
密度: 0.7 克/立方厘米
自轉周期: 0.426 日
衛(wèi)星數(shù): 18
土星是一顆美麗的行星,也是質量和大小僅次于木星的大行星.中國古代稱土星為鎮(zhèn)星,在西方,人們用羅馬農神“薩圖努斯”(Saturn)的名字為土星命名.
土星與木星猶如孿生兄弟,有許多十分相似的地方.土星也有巖石構成的核心,核的外圍是5000千米厚的冰層和金屬氫組成的殼層,再外面也象木星一樣裹著一層濃厚而色彩絢麗,以氫、氦為主的大.大氣中飄浮著由稠密的氨晶體組成的云帶,并且也有類似木星大紅斑的旋渦結構- 白斑,不過規(guī)模較小而已.如果說木星大氣運動詭譎多變,那么土星大氣運動就顯得較為平靜和單純.
土星公轉周期緩慢,繞太陽一周需29.5年,自轉周期為10小時14分.由于自轉迅速,土星實際上是一顆很扁的球體,它的赤道半徑比兩極大6000千多米,相差部分幾乎等于地球半徑.
雖然土星體積龐大,但平均密度卻只有0.7克/立方厘米,在九大行星中最小,是一個比水還輕的行星.
土星的光環(huán)在望遠鏡中十分引人注目.這光環(huán)實際上由無數(shù)直徑在7厘米~9米之間的小冰塊組成,環(huán)的結構極其復雜,它們在陽光照射下顯得色彩斑斕."旅行者號"探測器曾經(jīng)對土星環(huán)作過
近距離觀測,人們發(fā)現(xiàn)土星環(huán)的整體形狀就象一張巨大的密紋唱片,從土星的云層頂端向
外延伸.通常把土星光環(huán)劃分為7層,距土星最近的是D環(huán),亮度最暗,其次是C環(huán),
透明度最高,B環(huán)最亮,然后是A環(huán),在A環(huán)與B環(huán)之間有段黑暗的寬縫,這就是有名
的卡西尼環(huán)縫.A環(huán)以外有F、G、E三個環(huán),E環(huán)處于最外層,十分稀薄和寬廣.
土星的衛(wèi)星:
土星周圍的衛(wèi)星眾多,目前已確認的有18顆.其
中以土衛(wèi)六最大,半徑超過了水星,它又被命名為“泰
坦”,即希臘神話中的女巨神.土衛(wèi)六也是太陽系衛(wèi)星
中唯一擁有濃密大氣的天體,主要成份是氮,約占
98%,大氣層厚度約2700千米.
土衛(wèi)列表:
3)遙遠的遠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這三顆遙遠的行星稱為遠日行星,是在望遠鏡發(fā)明以后才被發(fā)現(xiàn)的.它們擁有主要由分子氫組成的大氣,通常有一層非常厚的甲烷冰、氨冰之類的冰物質覆蓋在其表面上,再以下就是堅硬的巖核.
I 天王星和它的衛(wèi)星:
天王星基本參數(shù):
軌道半長徑: 2,870,99萬 千米 (19.218 天文單位)
公轉周期: 30685 日
平均軌道速度: 6.81 千米/每秒
軌道偏心率: 0.046
軌道傾角: 0.8 度
行星赤道半徑: 25400 千米
質量(地球質量=1): 14.5
密度: 1.3 克/立方厘米
自轉周期: 0.426 日
衛(wèi)星數(shù): 20
天王星在太陽系中距太陽的位置排行第七,在西方,它被命名為希臘神話中統(tǒng)治整個宇宙的天神-烏拉諾斯(Uranus).天王星的體積很大,是地球的65倍,僅次于木星和土星,在太陽系中位居第三.其半徑是地球的4倍,質量約為地球的14.5倍.
天王星的一個獨特之處是它的自轉方式.其它行星基本上自轉軸都與公轉平面接近垂直而運動,唯獨天王星自轉軸的傾斜度竟達到98度,幾乎是以躺著的姿勢繞太陽運轉.
天王星大氣中的主要成份是氫(83%)、氦(15%)和甲烷(2%).在厚厚的大氣之下是深達8000千米的汪洋大海,比它的溫度高得驚人,將近有4000℃,比煉鋼爐里的鋼水溫度還高.
天王星也擁有光環(huán),那是在1977年的一次天王星掩食恒星的觀測中發(fā)現(xiàn)的.天王星共有
11層光環(huán),不同的環(huán)有不同的顏色,給這顆遙遠的行星增添了新的光彩.
天王星的衛(wèi)星:
天王星已確認有20顆衛(wèi)星,包括幾顆新發(fā)現(xiàn)但
暫未正式命名的衛(wèi)星,是九大行星中擁有衛(wèi)星最多
的行星.
天衛(wèi)列表:
II %B
猜你喜歡
- 1This lock cannot be .you need a key這句英文翻譯成中文是什么意思啊
- 2vegetable ago bag change gentle again go page按讀音分類 - - - - - - - -
- 3一個牧場上長滿了牧草,牧草每天都勻速生長地生長.這些牧草可供5只羊吃30天,或者可供7只羊吃20天.
- 4集合P={x|y=x+1},集合Q={y|y=x?1},則P與Q的關系是( ?。?A.P=Q B.P?Q C.P?Q D.P∩Q=?
- 5形容忘記了吃飯和睡覺的成語有什么?
- 6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的樓高和影長 成不成比例 并說明理由
- 7使3x+5y=k+2和2x+3y=k成立,且xy的和等于12,求k的值
- 8怎么用天平測一個大頭針的質量 和一杯食用油的質量.一定要寫具體步驟、兩個問題分開寫
- 9與朱元思書中的奇山的特點是什么?
- 10紅領巾微心愿應該寫什么
- 11I read your article ___ the school magazine(介詞)
- 12我正在等一場地震把土豆從地里翻出來,翻譯成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