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太陽輻射光譜與溫度5,800K的黑體非常接近.其中約有一半的電磁頻譜在可見光的短波范圍內(nèi),另一半在近紅外線的部分,也有一些在光譜的紫外線[9].當(dāng)紫外線沒有被大氣層或其他的保護涂料吸收,它可能導(dǎo)致皮膚的曬傷或觸發(fā)人類皮膚色素的自我調(diào)整變化.
光譜在100至106納米的電磁輻射不斷的轟擊地球大氣層,按波長的升冪排列,它們可以分成五個區(qū)域:
1.紫外線 C (Ultraviolet C)或UVC的范圍跨越100至280納米.紫外線這個名詞意味著輻射的頻率比紫色還高(因此人的眼睛看不見它).由于會被大氣層吸收,因此只有非常少的量能夠抵達地球的巖石表面.這種輻射光譜的特性是有殺菌力,和使用為殺菌燈.
2.紫外線 B或UVB的范圍從280至315納米.它也被大氣層大量的吸收,并且和紫外線 C一起導(dǎo)致光化學(xué)反應(yīng)制造出臭氧層.
3.紫外線 A或UVA的范圍從315至400納米.一般認(rèn)為它對DNA的傷害最小因此常用來曬黑和做為牛皮癬的PUVA療法.
4.可見范圍'或光的范圍從400 至700納米.如同名稱所暗示的,這是肉眼可以看見的范圍.
5.紅外線的范圍從700納米至106納米 [1 (mm)].在到達地球的電磁輻射中它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依據(jù)波常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紅外線-A:700納米至1,400納米
紅外線-B:1,400納米至3,000納米
紅外線-C:3,000納米至1毫米
太陽光譜圖:
其中黃色部分是到達地球大氣頂層的輻射光譜
黑色光滑連續(xù)曲線是5250攝氏度黑體輻射設(shè)理論曲線
橘紅色部分是海平面輻射光譜,不但強度降低,還有幾個明顯的吸收峰(或稱谷),對應(yīng)氧氣、水蒸汽、二氧化碳等大氣成分.
![](http://f.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16f39f78f01fbe091c0bcb125b50200b/1f178a82b9014a909b3be6b3ab773912b31beeb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