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恥下問是美德
①所謂“學問”,即不會就學,不懂就問.只有不斷地學習和求問,才能不斷地豐富和
提高自己.堅持學習固然重要,積極求問更屬難能.遇到問題時,既要向年長者去問,又要向年輕人去問;既應向資深的專家學者問,也要向普通勞動者問.向比自己年輕或職位低的人請教是很不容易的.那么,讓我們看看被稱為“萬世師表”的孔圣人是怎么做的.孔子說“余非生而知之者”,有不懂的事情便求問于人.一次,孔子去太廟參加魯國國君祭祖的典禮,他一進太廟,就向人問這問那,幾乎每一件事都問到了.當時有人譏笑他說:誰說孔子是有學問的“圣人”,懂得禮儀?你看,他來到太廟,見什么人都要問,遇到什么事都要問.孔子聽到人們對他的議論,說道:我對于不明白的事,遇人必問,這恰恰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孔子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給我們做了非常好的榜樣,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孔子這種精神呢?
②要做到不恥下問,首先應虛心求問 .學習知識沒有虛心求問的態(tài)度是不行的.精通文學的人不一定精通歷史,精通數學的人不一定精通物理,文理兼通者更是少見.學問是無邊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年輕,可能缺少老年人的經驗;如果你年老,可能缺少年輕人的敏感.任何領域都有許多尚未被你了解的知識,任何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學習的地方.只要你虛心就可以發(fā)現你要學的東西,也只有你虛心才能學到你要學的東西.所以,不恥下問要從虛心的治學態(tài)度開始.
③要做到不恥下問,就要勤于求問 .聰明的人知道多問就會增長知識.諸葛亮是三國時代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從古至今人們無不佩服他的聰明才智.然而他的智慧很多都來源于他經常地向下屬和百姓請教.為此他還專門寫了一篇《與群下教》的文章,其中講到:“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復,曠闕損余……”意思是說:丞相府需要幕僚,就是為了匯集大家的才智來做好工作.如果只考慮個人的地位得失,不敢向下級求教,那么缺點和損失就會越來越多.在當今“知識爆炸”的年代里,只有勤學、勤問,才能不斷積累知識,不斷更新知識,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適應時代的需要.
④要做到不恥下問,還要善于求問.古人把求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字之書”另一類是“無字之書”.所謂“有字之書”即書本上的知識,“無字之書”是社會知識.社會知識就是我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獲取的知識.在參加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要想學到知識,就要會看、會聽、會想、會問.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多要領和竅門是在書本上學不到的,但只要我們善于向有實踐經驗的人求問,便能學到許多有用的知識.
⑤不恥下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從古至今都受到人們的贊頌.春秋時代衛(wèi)國大夫孔圉死后,衛(wèi)國國君授予了他很高的謚號——“文”.孔子的學生子貢認為,孔圉也有錯誤,不應給予這么高的評價,于是去問孔子,孔圉為什么能稱為“文”呢?孔子回答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意思是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聰明靈敏,經常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且不認為羞恥,所以國君賜給他一個“文”的謚號.古人尚能如此,我們更要提倡和發(fā)揚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要獲真知識,必得口常開,“遇事一問,必長一智”,問能者、智者、強者,也問不如己者,知識學問才能不斷豐富提高.
猜你喜歡
- 1不等式2cosx>1的解集
- 2照樣子寫詞語 氣喘吁吁 __
- 3小學語文詞語解釋第五課中的硬說如何解釋
- 4如果甲乙兩數的最大公因數為144,他們的最小公倍數是36,這兩個數是幾?
- 5測定某液態(tài)鹵代烴RX(R是烷烴基,X是某鹵素原子)相對分子質量的放法
- 6在括號里填上帶 美 的詞語 雄壯的美麗 叫 ( ) 清秀美麗叫(?。【旅篮玫拿溃ǎ ∪A貴美麗叫()
- 7All students have to face their own problems when they are growing up.
- 8滑動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運動
- 9incident,accident,event,affair 和 business的用法區(qū)別?
- 10衛(wèi)星在離月球較遠的圓軌道上運行時,與月球距離為h1,離較近的距離為h2,月球半徑為r,求衛(wèi)星在距離h1,h2軌道上運行的動能之比
- 11有一次數學比賽,王平和小方做題比是3:2,王平比小方多做2題,王平和小方各做多少道題?
- 12If you are stressd out and angry you should eat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