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心理學領域,“認知”和“認識”概念都用于表征人類個體反映客觀世界的心理活動過程及結(jié)果.由于“認知”和“認識”術語所反映的心理活動形式是一種極其復雜的特殊主觀現(xiàn)象,而且這兩個術語在涵義上比較相近,所以在這兩個概念的理解和運用方面造成了許多模糊、混亂的情況.針對這種現(xiàn)狀,本文嘗試從語義學角度對這兩個概念的涵義和關系進行分析.
一、我國心理學界對“認知”和“認識”概念的看法
在我國心理學界,針對“認知”和“認識”兩個術語的運用問題,大致可以概括出三種截然不同的基本觀點:第一種觀點主張心理學家在心理學術語的運用方面應該注重歷史繼承性,不應喜新厭舊,隨意更改多年使用已得到公認的術語系統(tǒng),由于“認識”以及由此派生的認識過程、認識活動和認識系統(tǒng)等術語概念是老一輩心理學家在長期心理學研究與發(fā)展過程中形成和設立的規(guī)范概念和術語系統(tǒng),所以不宜更改或替換.持這一觀點的心理學家反對在心理學領域使用“認知”及由此派生的認知活動、認知過程和認知系統(tǒng)等術語概念.第二種觀點認為哲學研究領域中的“認識”概念及由此派生的相關術語系統(tǒng),與心理學研究領域中的“認識”概念及與此相關的術語系統(tǒng)已經(jīng)發(fā)生了意義混淆,為了更加明確地區(qū)分哲學和心理學領域?qū)τ凇罢J識”概念的認識差別,所以主張在心理學領域完全使用“認知”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相關術語系統(tǒng),以替代“認識”概念以及由此派生的相關術語.第三種觀點認為“認識”與“認知”術語由于淵源相同,所以意義相容,沒有必要嚴格區(qū)別這兩個概念術語的差別,主張在心理學研究領域甚至在非心理學研究領域通用這兩個概念,根本不必對這兩個概念的差別進行區(qū)分.
朱智賢教授主編的《心理學大詞典》和陳立教授主編的《心理學百科全書》都傾向于持第三種觀點.兩書對“認知”和“認識”的解釋如出一轍,都認為“認知”和“認識”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涵義,廣義角度的“認知”和“認識”概念是相同涵義的心理術語,都表示“人腦反映客觀事物的特性和聯(lián)系,并揭露事物對于人的意義與作用的心理活動”.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兩個概念可以通用.狹義角度的“認識”概念涵義未被詮釋.狹義角度的“認知”概念涵義詮釋歧義較多.在我國心理學發(fā)展史上,心理學工作者出于不同的目的和意圖,對“認知”術語進行了不同的闡釋.認知心理學在我國廣泛傳播以前,“認知”被看作是記憶過程的一個特殊環(huán)節(jié),僅僅等同于記憶過程中的再認環(huán)節(jié).伴隨著認知心理學在我國的興起和傳播,“認知”概念涵義詮釋日益呈現(xiàn)出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有人把“認知”看作信息加工過程;有人把“認知”看作問題解決或思維過程;有人把“認知”看作個體以已有知識結(jié)構(gòu)接納吸收新知識,使舊知識得到改造和發(fā)展的過程.這些詮釋都具有一定合理內(nèi)核,各種詮釋間又存在明顯本質(zhì)區(qū)別,使我們清楚地意識到“認知”概念認識上的豐富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所以,要區(qū)分“認知”和“認識”概念的本質(zhì)并非易事,更加明確地界定和確認“認知”和“認識”概念的確切涵義具有必要性.
二、從語義學角度看“認知”和“認識”概念的關系
“認知”和“認識”概念同出一源,來源于英文"Cognition".在我國心理學界,“認識”概念及其派生的相關術語應用歷史較為久遠,運用范圍也更為廣泛,而且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認可.這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唯物觀對心理科學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意義息息相關.“認知”概念在心理學領域中的應用歷史雖然也有五十多年了,但這一概念早年僅僅表征記憶過程的再認環(huán)節(jié),所以運用范圍極為狹窄.“認知”術語的廣泛運用與西方信息加工心理學的引進密切相關.特別是1986年荊其誠和張厚粲兩位教授翻譯出版了美國信息加工心理學和人工智能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司馬賀的《人類認知:思維信息加工理論》一書,在此書中完全運用認知及與此相關的術語系統(tǒng),表征與"Cognition"相關的一切術語.此后,“認知”及與此相關的術語在心理學界,甚至在非心理學領域迅速傳播,并且呈現(xiàn)取代“認識”概念及相關術語的趨勢.
以我國漢語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用一字之差的“認知”和“認識”兩個概念術語表示同一英文單詞的心理涵義,肯定有其特別道理.所以,我們嘗試從一個特殊的視角,也就是語義學角度探討這兩個術語的關系.在本文中,由于篇幅所限,我們不探討“認知”和“認識”概念的意義演變,我們僅僅討論這兩個概念術語的字面涵義,以及我們對這兩個概念術語的字面涵義的理解.查閱《漢語大詞典》,我們可以看到“認”包含“認識;辨別”、“認為;看作”等涵義,根據(jù)我們對這些解釋的分析和理解,我們認為個體的“辨別”、“看作”、“認為”都屬于動詞形式,表明了個體的特殊反映活動過程,而且這些反映活動必須以個體特寫感官的感知為前提和基礎,所以,我們理解“認”包含的涵義是:個體在感知基礎上的“辨別”、“看作”和“認為”等反映活動過程.“認知”和“認識”都包含“認”所具有的這些涵義.“知”表示“知覺”、“辨別”、“曉得;了解”和“見解;知識”等涵義.當我們把“知”理解為“知覺”、“辨別”等涵義時,“認”與“知”涵義基本相似,這種情況下,“認知”概念屬于動詞.當“知”表示“曉得;了解”時,“知”的涵義比“認”的涵義深入了一層,這時,“認知”概念也用作動詞.當“知”表示“見解;知識”時,反映的是“認”的反映活動的結(jié)果,這種情況下,“認知”概念就用作名詞.根據(jù)我們對“認”和“知”所具有的這些涵義的理解,所以,綜合起來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認知”概念包含的總體涵義大致有三層:第一,“認知”是個體對主客觀事物的知覺辨別過程;第二,“認知”表示個體對主客觀事物屬性或主客觀事物間關系的曉得或了解過程;第三,“認知”表示個體對主客觀事物的知覺辨別和了解過程基礎上獲得和內(nèi)化的相應知識經(jīng)驗.根據(jù)我們的理解,綜合起來看,“認知”概念表征的涵義是個體對于主客觀事物的感性反映活動過程和活動結(jié)果,這種活動結(jié)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性知識.
“識”主要表示“知覺”、“識別”、“知道;了解”、“知識;見解”和“思想意識”等涵義.所以,“知”與“識”涵義不盡相同.當“識”表示“知覺”、“識別”、“知道;了解”和“知識;見解”等涵義時,“識”與“知”的涵義基本上是相同的,這種情況下,“認知”與“認識”可以作基本相同的解釋.我們看到“識”還可以表示“思想意識”的涵義,當“識”作“思想意識”解釋的時候,“認識”作為一個名詞概念使用,這時“認識”所包含的涵義是個體經(jīng)由“認”的反映活動所達到的“識”的結(jié)果,在這里“認識”概念反映的涵義就較“認知”概念深入了一層,它表示的是個體的理性認識,這是“認知”不具備的涵義,而這正是我們努力探尋的“認知”和“認識”的最主要的區(qū)別所在.所以,根據(jù)“認”和“識”所具有的這些涵義,綜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認識”概念大致包含四層涵義.第一,“認識”表示個體以知覺形式對主客觀事物的辯認識別過程;第二,“認識”表示個體通過對主客觀事物的辨認識別,了解或知道了主客觀事物的基本特點;第三,“認識”表示個體對主客觀事物辯認識別后獲得和內(nèi)化的相應知識;第四,“認識”表示個體在獲得和內(nèi)化的知識基礎上經(jīng)過分析推理產(chǎn)生的特殊個體化見識或見解,以及由此構(gòu)成的某種有組織的思想、觀念或意識等.綜合起來看,“認識”概念表征的涵義不僅包含個體對于主客觀事物的感性反映活動和感性反映活動結(jié)果,而且也包含個體對于主客觀事物的理性反映活動和理性反映活動結(jié)果.這種理性反映活動結(jié)果也就是個體的理性知識.個體的理性反映活動以個體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思想觀念為基礎,理性知識的獲得和內(nèi)化能夠促進個體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深化、廣化和結(jié)構(gòu)化,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轉(zhuǎn)變個體的思想觀念和意識水平.“認識”所具有的這層涵義恰恰是“認知”所不具備的.所以,從語義學角度來說,“認知”和“認識”概念所具有的相似性是顯著的,因而也難怪在這兩個概念的運用方面出現(xiàn)了相互替代的傾向.但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別也是客觀存在的.在有些情況下,兩者不能混用.
我們根據(jù)從語義學角度的這一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心理學領域運用“認知”和“認識”概念時,必須考慮到“認知”和“認識”同為心理反映形式具有的共同性和特殊性.共同性表現(xiàn)在“認知”和“認識”都可以用于表征個體的心理反映活動過程和心理反映活動結(jié)果,原則上都適于表征個體的感性反映活動和感性反映活動結(jié)果.它們的區(qū)別表現(xiàn)在“認識”概念包含的范圍較“認知”概念為廣泛.“認知”概念反映的范圍僅僅包含個體的感性反映成分,而“認識”概念反映的范圍同時包含感性反映成份和理性反映成份.“認知”概念反映的范圍相當于哲學中的感性認識和感性知識,“認識”概念反映的范圍既包含感性認識和感性知識,也包含理性認識和理性知識.由于“認知”和“認識”概念反映的范圍存在區(qū)別,因此,兩者的具體適用范圍不盡相同.《辭海》把“認知”看作是“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獲得知識的活動”.把“認識”概括為“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包括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我們認為這種概括具有合理性,這種概括既揭示了“認知”和“認識”概念所具有的共同性,也反映了這兩個概念存在的差異性.
三、“認知”和“認識”概念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從語義學角度而言,“認知”和“認識”概念在反映的范圍和適用的范圍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心理學研究領域,“認知”和“認識”概念在有些場合可以通用,在有些場合則不宜通用.
第一,當我們需要表征機械反映活動形式或動物的簡單反映活動形式時,用“認知”概念遠較“認識”概念貼切和明確.托爾曼根據(jù)白鼠迷津?qū)嶒炋岢稣J知地圖概念反映動物在知覺經(jīng)驗基礎上形成的有關特定空間環(huán)境的意象,這里用“認知”概念較合適,用“認識”概念就顯得小題大作.伴隨信息論、控制論和計算機科學興起而產(chǎn)生的以信息加工理論為核心的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把人的心理反映活動過程類比于電腦識別中的信息加工過程.在這種情況下,用“認知”概念表征人的心理反映活動形式比較貼切.由于電腦識別必須以人類預設的特定程序為前提,電腦不可能產(chǎn)生與人類一樣的思想觀念.所以,電腦識別與人的心理反映活動有本質(zhì)區(qū)別,用“認知”概念表征電腦識別模式更加合適.
第二,人為主體的以感性認識為主的心理反映活動一般來說用“認知”和“認識”概念表征都可以.學習和掌握"Cognition"單詞,了解其涵義是“認知”和“認識”,加工水平可能僅僅停留于單詞表面感性形象的反映,是對這一單詞外部特性及聯(lián)系的反映.也可能這一單詞得到了個體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并與個體頭腦中相關知識取得了廣泛聯(lián)系,最終成為個體的結(jié)構(gòu)化知識.這種情況下用“認知”或“認識”概念表征都合適.在文藝理論研究中,用“認知”概念及相關術語表征個體的藝術反映活動,包括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和藝術欣賞活動,這種指稱是貼切和恰當?shù)?有助于更加確切地體現(xiàn)藝術反映活動的感性特點.這比傳統(tǒng)用“認識”及派生術語表征更加妥當.但是對于文藝理論研究本身來說,由于研究過程有賴于個體的分析、推測和邏輯演繹,所以具有明顯的理性特征,所以,這里運用“認識”及相關術語系統(tǒng)加以表征更加貼切.
第三,深層次或高水平的心理反映活動用“認識”概念表征更合適.哥白尼認識到托勒密“地球不動”的地心說存在明顯謬誤,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否定了上帝把地球置于宇宙中心的宗教信條.牛頓因蘋果落地引發(fā)思考,想象蘋果與地球間存在某種引力關系,最終揭示了物質(zhì)之間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定律.弗洛伊德研究認為人類心理和行為不僅受理性意識影響或支配,更主要的是同時還受非理性的潛意識本能、沖動和欲望的影響、支配.其它,如達爾文提出進化論,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等,這些反映活動極其復雜,不僅包含科學家對于自然現(xiàn)象和人類心理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同時也包含著科學家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前瞻性特征的大膽設想和合理推理,科學家的這些發(fā)現(xiàn)頗有見地,構(gòu)成了獨特的觀念系統(tǒng),影響了人們的主觀認識世界.所以對于這些反映活動用“認識”概念表征更合適,而不宜用“認知”概念加以表征.
總之,我們認為,“認知”概念更適宜于表征機械反映活動形式、動物的簡單反映活動形式和人類感性反映活動過程及結(jié)果,而“認識”概念雖然也可用于表征“認知”概念表征的基本涵義,但是更適宜于表征人類高級心理反映活動過程及結(jié)果,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的高級心理反映活動過程及結(jié)果.
認知和認識是不是同一概念,兩者有區(qū)別嗎?
認知和認識是不是同一概念,兩者有區(qū)別嗎?
語文人氣:925 ℃時間:2020-04-09 15:25:39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認識與體會的含義一樣嗎?
- 體會一下這句話的含義
- 感覺和知覺的概念分別是什么?他們有什么區(qū)別?
- 體會不同的含義.
- 怎樣了解別人說話的含義
- 150℃時若只有一半碳酸銨分解,產(chǎn)生的氣態(tài)混合物的密度是相同條件下氫氣密度的多少倍?
- 用天平稱一只雞蛋,但是把位置放錯了,錯誤的讀數(shù)是50、4克,這個雞蛋正確的質(zhì)量是多少克
- 蟬 結(jié)尾一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0.3mol的O2與0.2mol的O3混合,混合氣體的密度對氫氣的相對密度是多少?
- (1+x)(2-x)(x2-2x-7)>0解不等式
- 有甲乙兩瓶油,甲瓶油的重量是乙瓶油1.8倍‘如果從甲瓶里倒出1.6千克,兩瓶油就相
- it was 劃線 a caterpillar
猜你喜歡
- 1Danny的名詞所有格
- 2“孟母三遷”這則故事可以用什么成語來說理?
- 3畫出定義域為{x|-3≤x≤8,且x≠5},值域為{y|-1≤y≤2,y≠0}的一個函數(shù)的圖象.如果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P(x,y)的坐標滿足-3≤x≤8,-1≤y≤2,那么其中哪些點不能在圖象上?
- 4食鹽的溶解快慢與水的溫度是否有關的設計方案
- 5水的離子積為什么只和溫度相關
- 6橢圓x²/16+y²/12=1的離心率為
- 7水表的五位數(shù)代表什么,這水表的讀數(shù)是多少?
- 812?+2=90 12?+2=144 加 減 乘除 或括號 使等式成立
- 9竊讀記哪里寫作者如饑似可讀書
- 10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是什么句式
- 11當半徑一定時,同一行星的衛(wèi)星的線速度也一定嗎?
- 12英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