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 文】
有一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個記號,說:“我的劍是從這里掉下去的.”船靠岸后,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船已經(jīng)走(行駛)了很遠,而劍不會隨船而前進.用刻舟求劍的方法去找劍,難道不是很糊涂嗎?
【注 釋】
1.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2.自--從.
3.遽--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時間很緊迫.
4.契--雕刻.
5.是--指代這里.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嗎?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7.墜--掉落.
8.若--像.
9.是吾劍之所從墜--這里是我的劍墜落的地方.
10.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
11.求--尋找
12.之--代詞,代“劍”
13.其劍自舟墜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這
15.從其所契者,其:他
16.而置之其座,其:自己的
17.是吾劍之所從墜,之:結(jié)構(gòu)助詞,不譯
【作 者】
呂不韋,戰(zhàn)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衛(wèi)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chǎn).他以“奇貨可居”聞名于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并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編輯本段]典故寓意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比喻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zhí)不知變通的意思.成語詞典中注音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yīng)當(dāng)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于這種變化的需要.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是不行的.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諷刺了片面、靜止,不知變通、墨守成規(guī)的人.
刻舟求劍是一個貶義詞,并列式短語,為“刻舟”和“求劍”兩個動賓短語構(gòu)成的并列短語,在句子中可以作謂語、定語或者狀語.
相關(guān)作品:刻舟求劍文言文閱讀及賞析
讀了文言文刻舟求劍你有什么感想
讀了文言文刻舟求劍你有什么感想
語文人氣:234 ℃時間:2020-04-03 23:18:49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誰知道《刻舟求劍》的文言文
- 刻舟求劍(文言文)全部解釋
- 刻舟求劍文言文解釋
- 《刻舟求劍》文言文
- 文言文刻舟求劍
- 150℃時若只有一半碳酸銨分解,產(chǎn)生的氣態(tài)混合物的密度是相同條件下氫氣密度的多少倍?
- 用天平稱一只雞蛋,但是把位置放錯了,錯誤的讀數(shù)是50、4克,這個雞蛋正確的質(zhì)量是多少克
- 蟬 結(jié)尾一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0.3mol的O2與0.2mol的O3混合,混合氣體的密度對氫氣的相對密度是多少?
- (1+x)(2-x)(x2-2x-7)>0解不等式
- 有甲乙兩瓶油,甲瓶油的重量是乙瓶油1.8倍‘如果從甲瓶里倒出1.6千克,兩瓶油就相
- it was 劃線 a caterpillar
猜你喜歡
- 1Danny的名詞所有格
- 2“孟母三遷”這則故事可以用什么成語來說理?
- 3畫出定義域為{x|-3≤x≤8,且x≠5},值域為{y|-1≤y≤2,y≠0}的一個函數(shù)的圖象.如果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中點P(x,y)的坐標(biāo)滿足-3≤x≤8,-1≤y≤2,那么其中哪些點不能在圖象上?
- 4食鹽的溶解快慢與水的溫度是否有關(guān)的設(shè)計方案
- 5水的離子積為什么只和溫度相關(guān)
- 6橢圓x²/16+y²/12=1的離心率為
- 7水表的五位數(shù)代表什么,這水表的讀數(shù)是多少?
- 812?+2=90 12?+2=144 加 減 乘除 或括號 使等式成立
- 9竊讀記哪里寫作者如饑似可讀書
- 10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是什么句式
- 11當(dāng)半徑一定時,同一行星的衛(wèi)星的線速度也一定嗎?
- 12英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