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永久 码,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国产,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 <center id="usuqs"></center>
  • 
    
  • 道德與法律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道德與法律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怎樣理解道德與法律?兩者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政治人氣:648 ℃時間:2020-06-06 23:17:22
    優(yōu)質解答
    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上的思想關系,是1種特殊的社意識形態(tài)或上層建筑.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調節(jié)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法律屬于上層建筑范疇,決定于經濟基礎,并為經濟基礎服務.法律就是國家按照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認可、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道德與法律的關系是大家熱議的話題,對二者的關系說法很多,其實,它們之間是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
    道德與法律的區(qū)別
    法律與道德是兩種不同行為規(guī)范,它們的產生原因、調整對象、調整范圍、表現(xiàn)形式、調整機制、評價標準等方面各有不同.
    第一,法律與道德產生的條件與消亡各不相同.根據(jù)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與法的學說,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因此,法律的產生以國家的形成為前提條件,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的行為規(guī)范.沒有國家就沒有法律,國家的性質決定了法律的性質.而道德則不以國家的產生為前提,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道德的存在.在1種社會形態(tài)之內通常只可能存在1種同1性質的法律,卻可能存在幾種不同性質的道德.如在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以前,少數(shù)先進人物與革命導師就已經具備了社會主義的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質.法律既然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也必然隨著國家的消亡而消亡.在法律消亡之后,道德依然存在.
    第二,法律與道德調整的對象與范圍有所不同.在現(xiàn)代國家,法律調整的對象僅限于人們的外在行為,單純的思想或動機不是法律所調整的對象(在法官判斷1種行為是否要受到法律制裁以及該行為如何受到法律的制裁時,行為人的心理動機也是法官考慮的1個因素.)在古代社會曾經存在過“腹誹”、“莫須有”等以思想定罪的荒謬案件,這種情形與現(xiàn)代國家的法治原則是格格不入的.而道德所調整的不僅僅是人們的外在行為,它還規(guī)范人們的心理動機.即使在調整人們外在行為的問題上,道德所調整的范圍也比法律要廣泛.例如,婚姻關系是法律與道德所共同調整的對象,但是愛情關系、友誼關系通常只受道德的調整而不受法律的調整.
    第三,法律與道德的表現(xiàn)形式與調整機制各不相同.許多道德規(guī)范表現(xiàn)為1種抽象的原則與信念,違反道德規(guī)范的后果是行為人要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以及行為人自身的自責、內疚、懺悔.而法律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的行為規(guī)范.在現(xiàn)代國家,法律規(guī)范則必須規(guī)定明確、具體的行為模式與行為后果.違反法律規(guī)范的后果,是由相應的國家機關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第四,法律與道德的評價標準各不相同.道德評價具有“揚善懲惡”的特點,其評價對象包括了“善行”與“惡行”,而法律評價所針對的主要是違法犯罪行為.在通常情況下,違反法律的行為必定違反道德,而違反道德行為未必都違反法律,道德評價的標準比法律的評價標準更高.
    道德與法律的聯(lián)系
    它們都屬于上層建筑,都是為1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借助于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xiàn)在:
    第一,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1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2類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其中,第1類道德通常上升為法律,通過制裁或獎勵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2類道德是較高要求的道德,1般不宜轉化為法律,否則就會混淆法律與道德,結果是“法將不法,德將不德”.法律的實施,本身就是1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有助于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于人們道德的培養(yǎng).因為法律作為1種國家評價,對于提倡什么、反對什么,有1個統(tǒng)1的標準;而法律所包含的評價標準與大多數(sh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1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實施對社會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第二,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準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1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zhí)法者的職業(yè)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后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第三,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1些道德,隨社會的發(fā)展,逐漸凸現(xiàn)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請使用1024x768 IE6.0或更高版本瀏覽器瀏覽本站點,以保證最佳閱讀效果。本頁提供作業(yè)小助手,一起搜作業(yè)以及作業(yè)好幫手最新版!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作業(yè)小助手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