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漢 ;卓文君《白頭吟》
得成比目何辭死
愿作鴛鴦不羨仙.唐;盧照鄰《長安古意》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唐;李商隱《無題》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白居易《長恨歌》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唐;元稹《離思》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
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隱《無題》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杜牧〈贈別〉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杜秋娘〈金縷衣〉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鳳棲桐》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李煜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李煜 《更漏子 金雀釵》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朱淑真〈山查子〉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司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玉樓春〉
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張生〈千秋歲〉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
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軾〈江城子 〉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云案 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幕幕.秦觀〈鵲橋〉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元徐再思《蟾宮曲 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清;史清《溪佚題》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黃増《集杭州俗語詩》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曹雪芹《紅樓夢》
相思樹下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民國;梁啟超
幾次細(xì)思量
情愿相思苦!胡適〈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宋;歐楊修《玉樓春》
求關(guān)于愛情和婚姻的古詩詞
求關(guān)于愛情和婚姻的古詩詞
至少10首不同的古詩詞
至少10首不同的古詩詞
其他人氣:749 ℃時間:2019-08-19 21:50:09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請找一些有關(guān)愛情的古詩句,
- 關(guān)于愛情的古詩有那些
- Cathy這個英文名怎么讀
- 向淀粉的酸性水解液中直接加入碘水檢驗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 Shall we go to the movie__?A.in this evening B.on that evening C.this evening D.last evening選擇題?
- 矩陣A,EA=AE么
- 怎樣判斷晨線和昏線 .
- 五岳歸來不看山 的上句是什么
- 三十一人去拔草,十八人去種樹,后又派二十人去支援,拔草人數(shù)是植樹人數(shù)的兩倍,支援拔草的人數(shù),等量關(guān)
- We played hide and seek in the morning.改一般疑問句,急
- 已知函數(shù)f(x)=2sin²(π/4+x)-(√2)cos2x-1,x∈R 1.求f(x)最小值
- 史記中秦始皇本記中說李斯是舍人.
猜你喜歡
- 1我在幕天席地的生涯中幕天席地什么意思
- 236.Do you think Tommy is ______ the truth?
- 3tall.old.young .strong.short.這些單詞的比較級
- 4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是不是關(guān)于抒懷言志的詩句
- 5三角函數(shù)圖像 平移變換
- 6求下列各方程表示的圓的圓心坐標(biāo)和半徑長
- 7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做功使物體內(nèi)能增加的是:A水蒸氣將壺蓋頂起 2用火爐給水加熱 3鋼條在水泥地上摩擦變熱 4用太陽能熱水器對水加熱
- 8一個兩位數(shù),它的十位上的數(shù)字比個位上的數(shù)字大4且這個兩位數(shù)比構(gòu)成它的兩個數(shù)碼之和的7倍還要大3.
- 9請問 據(jù)說,我在娘胎時,就“登臺唱戲”了——母親在臺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引號.破折號作用是什么
- 10九年級上人教版語文書第24課
- 11一個物體從40m的高處自由下落,下落多少米后該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相等?
- 12尋求靜心的道家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