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一種深刻的語言(文/徐懷謙)
一
拉開窗簾,月亮差點撞到自己臉上.
它可不是不速之客,而是老朋友了,當然用不著客套.忙關閉房間的燈,請它進來,大把大把的光便撒了一床.
半倚在床上,一動不動,洗月光浴.畢竟是在泰山之巔,與月亮又近了1500多米,感覺月光比在平地上黏稠了些、滑膩了些.從頭到腳,從外到里,直洗到“身心俱澄澈”.想掬一捧分給鄰床的朋友,可惜送到半路全撒光了.
于是相約外出賞月.
正是乍暖還寒的季節(jié),外面風正大.賓館前獵獵的旗子是今夜唯一的喧嘩.山腳下的泰安城遍地燈火,與月亮相比,那些燈火瑟瑟的,柔柔的,無精打采的樣子.想想也是,此時馬路上的汽車還在奔突,車輛的尾氣、化工廠的廢氣、工地的揚塵還在噴涌,城市依然浸在一個巨大的污染池中,那些燈火想清爽脫俗,出污泥而不染,豈是易事?不說它們,城市的月亮看上去不也經常病懨懨的嗎?其實,有病的不是月亮,是人類自己.
回頭望了一眼“神憩賓館”的招牌,這名字起得好,神仙居住的地方——神仙真會找地方啊,不是在高山之巔就是在天上.于是想,城市污染了,人可以逃往農村;農村污染了,人可以逃往山上;有一天,山上也污染了,人總不能逃往月球吧?
月亮無語,靜默中有一種博大和恢弘.月光流瀉在日觀峰上,勾勒出主體建筑的飛檐翹角,并鍍上一道銀邊;月光流瀉在泰山的諸峰之上,山谷幽暗處幻成一片汪洋大海,空明如水的山脊則上升為一座座海島.我還知道,月光正流瀉在人間的每一個角落,為失意的人撫平創(chuàng)傷,為熟睡的人守護安寧,為覺悟的人提供啟示.
月亮應該很老了,見過佛祖、見過孔子、見過很多我景仰的名人的月亮一定很老了,可是它每夜出來,總是那么清清爽爽的,一點都不滄桑.
佛祖是在月下頓悟的.印度阿育王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29歲離開王宮,修行了6年,吃的是樹葉和草根,穿的衣服是從垃圾堆中揀來的爛布,睡在埋死尸的墳墓中或荊棘床上,肢體瘦弱,就好像清瘦枯萎的蘆稈.這時他才明白苦行是完全無益于修道的.他放棄了苦行,放棄了極端嚴格的齋戒,恢復了正常的進食.他慢慢恢復從前的健康,氣力也有了.可是他的5個同伴,對他表示失望而離開了他.35歲的喬達摩獨自一人來到伽耶的尼連禪河畔一個幽靜的地方,在一株菩提樹下,盤腿而坐,從下午6時一直打坐到次晨6時,他證得了4種智,證得了無上菩提,圓成了?;劬阕愕姆鸬?
那夜的月光一定空明如水.
大詩人王維是在月下領會禪意的.他的《鳥鳴澗》寫得如此唯美:“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蘇東坡筆下的月亮尤其多.有月下的孤獨:“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有月下的思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月下的頓悟:“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于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與友人張懷民夜游承天寺是在一個月夜:“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與兒子蘇邁考察石鐘山的奧秘還是選擇了一個月夜.為什么東坡對月亮如此鐘情?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月會讓人變得寧靜、純凈.而靜默是一種深刻的語言,“空故納萬境,靜故了群動”,靜默不是死寂,不是枯索,靜默中有無盡的生氣,有博大的啟悟,有真實的擁有.
便又想起佛祖和那個著名的“拈花微笑”的典故.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眾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tài)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一笑.佛祖當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回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于教外別傳一宗,現在傳給摩訶迦葉.”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予迦葉.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呢?佛學書中通常的解釋是:佛祖所傳的其實是一種至為祥和、寧靜、安閑、美妙的心境,這種心境純凈無染、淡然豁達、無欲無貪、無拘無束、不著形跡、超脫一切,是一種“無相”“涅槃”的最高境界,只能感悟和領會,不能用言語表達.而迦葉的微微一笑,正是因為他領悟到了這種境界,所以佛祖把衣缽傳給了他.
靜默是一種深刻的語言,有時它勝過所有的言說千萬倍.即如此刻,站在泰山之巔,月光流瀉,萬籟俱寂,我和友人高出于海拔1500米之上,敞開心扉,啜飲著清冷的月光,相對無言,卻默契于心,真有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之感.
回到北京,才知道,那夜的月亮特別大,離地球特別近,被稱為“超級月亮”.
二
靜默并非沉寂,有時聲音恰恰是對靜默的補充.“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說的就是這樣的意思.
我一直頑固地認為,世間最美的音樂是鳥鳴.所以每到外地出差,我就會早起,到林間傾聽鳥叫.那年去江西三清山,住在山里,那繚繞的云霧就在房間里和我們的身邊穿梭,直讓我疑心自己變成了仙人.入夜,那皎潔的月光把許多個山頭勾勒成一尊尊雕塑,有的如參禪的高僧,有的如打坐的老道,那浩大的靜默一下子就淹沒了我.那晚,我枕著月光入眠,睡得很香.第二天早上,是婉轉的鳥鳴把我的耳朵叫醒.我像被打了強心針一樣,欣喜異常,穿戴停當,拎著攝像機就沖出房間.
三清山的鳥兒并不怕人,我盡可能地靠近它們,以便把形態(tài)拍得更加真切,把聲音錄得更加清晰.慢慢地,我聽出了些味道.這里有獨唱,那美妙的歌喉鮮亮得如同草葉上的露珠,讓人聽一耳朵就會沉醉.有對唱,這里啼叫一聲,那邊應答一句,似呼朋引伴,如談情說愛.有合唱,一大群鳥兒啾唧成一片,像是在開家庭聯歡會,又像是圍繞某一話題展開激烈爭論.我沒有公冶長的本事,聽不懂鳥兒的語言,但我想這樣更好,我可以自由發(fā)揮自由解釋,把鳥語翻譯成我心目中最美的音樂.如果真懂得鳥語,萬一有哪只鳥兒調皮搗蛋,說些不雅的話,豈不污了我的耳朵,也污了這片翠綠的山林.
三清山的鳥兒很多,叫聲此起彼伏,可是你并不覺得嘈雜,因為鳥鳴過后,會有大段大段的靜默供你品賞.就如同音樂會上,往往是那繞梁的余音讓人回味不絕.行走林間,我在想,如果沒有這悅耳的鳥鳴,這片山林該是多么死寂可怖;如果鳥鳴聲蓋過了林間的寧靜,那就變成了噪音,同樣讓人心煩.這后一種擔心其實是不必要的,因為生活在都市喧囂中的我們,連聽到一聲鳥鳴都已是相當奢侈的事情了,所以即便大自然中的鳥鳴再怎么嘈雜,也仍然是一次難得的聽覺盛宴.
除了鳥鳴,還有丁冬的山泉聲,呼呼的林濤聲,一片樹葉飄落的聲音,莊稼拔節(jié)的聲音,老牛的舌尖卷住嫩草從容吞下的聲音……大自然中這種種如同天籟的聲音,就是上帝給人類準備的一塊抹布,時不時地為你擦拭一下蒙塵的心靈;又如一種禪機,讓你領略靜默的浩渺無邊,并于靜默中完成你對宇宙、自然和生命的體悟.
靜默是一種深刻的語言,大自然中的天籟之音則是深于靜默的語言,是更深更廣大的禪機.
三
靜默常常引起人的宗教之思,出世之思,這是無足奇怪的,因為人們的世俗生活是如此喧囂,屬于他們的靜默時刻是如此短暫,所以當靜默來臨,當然渴望超脫,渴望出世.
但這并不是說,靜默之中缺少入世的情懷,相反,有的時候,靜默就是深深的牽掛.我這里想談的是中國式的父子關系.多年前聽日本民歌《北國之春》其中唱到“家兄酷似老父親,一對沉默寡言人;可曾閑來愁沽酒,偶爾相對飲幾盅?”聽得我肝顫——絕大多數中國農村的父子關系不就是這個樣子嗎?
我進城二十多年了,性格比以前開朗了許多,可是每次回到農村老家,與父親相對而坐,還是找不到什么話題.
“工作忙嗎?”
“還行”.
“最近出差沒?”
“沒有.”或者:“去了趟廣州,呆了四五天”
.
然后就是長久的沉默.我特別想告訴父親北京的交通有多擁堵,那里的空氣有多糟,我有多么想家;特別想告訴他我出差時看到了哪些美景,遇到了哪些怪事,可是見到父親黑瘦的面孔,便把這些話又咽了回去.我覺得這些生活離他太遙遠,告訴他,反而會打破他內心的平衡.
父親的臉色確乎又黑了不少,聽姐說,因為我和弟弟不在身邊,父親百無聊賴,便和二三老友約著天天去河邊釣魚.父親患過動脈血栓,久坐釣魚顯然是不利于健康的,但我無法阻止他,因為我知道父親釣的不是魚,是寂寞.我特別想說:“您搬到城里去住幾天吧?”可是怎么也說不出口,因為此前已向他發(fā)出過N次邀請,都被他以各種各樣的借口拒絕了,所以日子久了,也就懶得張嘴.
及至兒女長大了,回到老家,父親臉上綻放出從未有過的笑容,領著他的寶貝孫女在村里四處轉悠,一會兒給她買一瓶飲料,一會兒給她買幾塊糖,我們父子倆彼此都松了一口氣——終于可以不必相對無言了.
其實,父親有很多話想對我說.
有一次出差,我順路回家小住數日.我睡在伯伯的炕上——伯伯因為身體殘疾獨身一輩子,按政策他可以搬到鎮(zhèn)里的敬老院去住,享受吃五保,但父親擔心那種生活太孤單,一直拒絕伯伯離家獨住,就這樣,伯伯一直和我們一家人和諧地生活在一起——這種情況在我們村乃至周圍絕無僅有,更多的家庭是兄弟分家,各過各的日子,還有的家庭因為土地、房屋、財產之爭,鬧得兄弟反目,形同陌路.因為從小我就和伯伯在一盤炕上睡,所以我和伯伯的交流遠比和父親的交流來得多,來得自然.這天晚上,伯伯和我聊了很多,從村里張三的病說到李四家的黃牛,伯伯恨不得把半年來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跟我絮叨一遍.
第二天吃早飯的時候,父親說:你們倆昨晚可真能聊,我兩點起夜的時候聽見你們還在說話呢.
聽得出,父親有一點嫉妒的意思.
在家呆的最后一個晚上,吃完飯,父親就出去串門了,而我因為連日勞頓,睡得比較早.父親回家時,我已進入夢鄉(xiāng)了.后來聽伯伯說,那天晚上,父親回來想和我說說話,推門進了我們屋,發(fā)現我已經睡熟了,就沒讓伯伯開燈,他獨自坐在我身旁,靜靜地看了我很久.伯伯說,你爸的目光在你的臉上停了很久,他擔心你平常用腦太多,營養(yǎng)跟不上;更擔心你一人在外,受了委屈無處訴.
聽了伯伯的轉述,我淚流滿面.
我知道,中國絕大多數父親的愛都是如此深沉、壓抑甚至扭曲的.每每看西方電影,見人家父子之間直接說“爸爸,我愛你”“孩子,我也愛你”,總讓我羨慕不已;見人家的孩子可以不叫爸爸而以“查理”或“約翰”相稱,也讓我對他們的平等關系敬重三分.
可是,我和父親之間的愛是靜默的,它深深埋在我們彼此的心中.隨著年齡的增加,我越來越覺得有一些愛是需要及時表達的,雖然我說不出“爸爸,我愛你”,但我要讓爸爸知道,我渴望與他溝通,我愿意與他溝通,我們可以是無話不談的哥們,可以是平等交流的父子.
父親啊,雖然我們一年只見兩三面,雖然我們的電話溝通一周只有一次,但我對您的牽掛與日俱增,如今已經變成一本沉甸甸的賬簿,壓得我喘不過氣,您感受到了嗎?
靜默是一種深刻的語言,沒錯;但我想告訴更多的朋友:讓愛,不只在靜默中流淌.沉默是一種深刻的語言已經立春了,天氣依然是寒意料峭,沒有轉暖的跡象,時間的日歷一頁一頁還在繼續(xù)。打掃干凈房間,取出照相機,留影幾張辦公室的影照給自己一生中的驛站做個留念,最后一次環(huán)顧這個房間,沉默的沙發(fā)、沉默的辦公桌及書柜、沉默的空氣,還有沉默的我……,不知不覺心境再次墜落。輕輕關閉門,靜靜地蜷縮在這個伴隨我八年的沙發(fā)的角落,心中涌出絲絲痛楚,眼睛濕潤了,風風雨雨,一路走來,我與這個團隊,一起走過了人生的五個年頭。那些曾經幸福著、快樂著、辛苦著、寂寞著的真情歲月和時光,一幕幕電影般浮現在眼前,整個空氣中彌漫著曾經熟悉的氣息和書香,滲透著濃重的悲涼與無助。哪一天,哪一年,是劫是緣,讓我的一生改變?紅塵陌路,世事滄桑,這些天,無奈與糾結,卻習慣了安靜和沉默。有時候,沉默是一種深刻的語言,沉淀在于無聲處。此時,也許,僅能如此;也許,只能如此。此時,親人和朋友的愛與溫暖,銘刻在心里,善待自己做自己,快樂自己愛自己,有生的日子一定要好好生活好好愛。我想,會的,因為,我愛。
沉默是一種深刻的語文 作文 急就急
沉默是一種深刻的語文 作文 急就急
語文人氣:737 ℃時間:2020-02-05 21:12:53
優(yōu)質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沉默 作文
- 以安靜為題的作文
- 沉默是一種語言 作文 急 急 急
- 那一刻,什么真安靜!的作文,
- 語文五年級作文400字以上《最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 仿照 I imagine (that) a lot of people will come to the food festival.寫四個句子.
- 現在在高一.初中英語和基本沒學.現在補英語的話能補上么.還有就是我現在有一套新概念.我是以新概念為主還是課本呢.現在學校發(fā)的題90%看不明白.要是補的話能不能有希望啊.
- 17.Because air pollution has been greatly reduced,this city is still _______.
- 一棵樹在離地面9米處斷裂,樹的頂部落在離底部12米處,這棵樹折斷之前是多少米.
- 一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數加上除數,與商的積是80,被除數是
- 物體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第3S、第4S內的總位移是1.2M,則第5S內的位移是多少?
- 魯迅《雪》閱讀答案,
猜你喜歡
- 18(x一6.2)=41.6這方程咋解
- 2請問情態(tài)動詞和助動詞有哪些 他們有什么區(qū)別?是不是情態(tài)動詞和助動詞后面都要跟動詞原形?
- 3硝酸鉀屬于復合肥嗎
- 4I'm sure you are b_____ .you can stay at home by yourself.
- 5"瘠"怎么讀
- 6送別同學的詩歌
- 7________ _________ does it take to go from my home to the school by car?Twenty minutes.
- 8寫一篇英語短文,10句,描述一只動物
- 9they的賓格形式
- 10競選班長發(fā)言稿400字左右
- 11有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共405人參加節(jié)目聯歡會,他們人數的比是2:三分之一:1.要算式,
- 12英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