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有說齊王日:“凡伐國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勝為上,兵勝為下.是故,圣人之餞國攻敵也,務(wù)在先服其心.” 據(jù)演義敘述,諸葛亮率軍南征之初,馬謖奉后主之命,攜酒帛前來勞軍.公務(wù)完畢之后,諸葛亮把他留在帳中,請他對這次“征南”“賜教”.馬謖回答道:“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蠻恃其地遠(yuǎn)山險,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fù)叛.丞相大軍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師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蠻兵若知內(nèi)虛,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是矣.”馬謖的一席話,正好說到諸葛亮的心坎里.諸葛亮感慨說:“幼常 (馬謖字)足知吾肺腑也!”在以后的實踐中,諸葛亮堅定不移地執(zhí)行這一謀略,對孟獲七擒七縱,創(chuàng)造了攻心為上的千古絕作,終于使孟獲感激涕零,發(fā)誓 “子子孫孫”永不再反,為諸葛亮揮師北上,奠定了鞏固的后方. 在這里,盡管馬謖的“攻心為上”是針對開發(fā)西南的特殊作戰(zhàn)背景提出的,但與劉備、諸葛亮的一貫政治見解和策略相一致.劉備非常注意收買人心.他在許多場合,把自己裝扮成“愛民惜物”的“忠厚長者”,一位仁德圣明的君主.他剛剛就位新野牧,就造福于民,贏得新野百姓一片謳歌.他一到西川,便“廣施恩惠,以收民心”.他文不及孔明,武不及關(guān)、張,而能被曹操稱作和自己并駕齊軀的“天下英雄”,被周瑜、魯肅看成是不好對付的“梟雄”,在你爭我奪的亂世中平步崛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馬謖的議論,劉備的所為,反映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治國、治軍、制勝思想的精華.古人云:“得人心者王”,《孫子兵法》中有“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注意民心的向背,贏得民心,治國則可長治久安,治軍則可令兵效命,制勝則可實現(xiàn)“兵不頓可利可全”、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最佳目標(biāo).“上兵伐謀”,這里的“謀”是多方面的,其中謀得人心,則是伐謀中的精髓.
麻煩采納,謝謝!
上兵伐謀,攻心為上,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這些聽起來是不是很沖突.
上兵伐謀,攻心為上,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這些聽起來是不是很沖突.
感覺兵法上有計謀,但也強(qiáng)調(diào)慎用兵.這兵書是不是有點(diǎn)怪
感覺兵法上有計謀,但也強(qiáng)調(diào)慎用兵.這兵書是不是有點(diǎn)怪
其他人氣:115 ℃時間:2020-01-29 11:28:49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也,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解釋并體會這話的含義
-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解釋“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67.請解釋《孫子兵法》中“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含義.
- 大氣層是怎樣分層的?有多少層?每層密度怎樣?
- z=x^3y-3x^2y^3的二階偏導(dǎo)數(shù)
- ①已知a²+a-3=0 那么a²(a+4)的值是___
-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哪些比較著名?
- 因為1/2×4/3×3/2=1,所以1/2、4/3、3/2三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
- 2011年4月1日泰國發(fā)生洪災(zāi),季風(fēng)來自太平洋還是印度洋?
- 1.25:x=2.5:8怎么解
猜你喜歡
- 1(25加4分之3)除以4分之1加4分之1,脫式計算
- 2Can A Chinese Young Lady Become An American Woman?
- 31.宇航員身穿沉重的宇航服,還能行走自如,可能是因為:
- 4描寫春夏秋冬好詞好句
- 5英語翻譯
- 6簡要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 200字左右 好的話另加分
- 7伊紅美藍(lán)培養(yǎng)基是什么培養(yǎng)基
- 8德語怎么說 我覺得 我認(rèn)為 相當(dāng)于英語的I think
- 9(一減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減一)(一減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減一)……(2009分之1減1)(,一減2010分之一)
- 10扣取百分之20的手續(xù)費(fèi),你必須獲利50元,該定什么價格.
- 11a為和值時適合條件x+y=2a+1和x-y=3a-2的點(diǎn)(x,y)在二象限(第二象限上的點(diǎn)(x,y)滿足x<0 y>0)
- 12證明:兩條邊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