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
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nóng)歷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jié)日.因為過農(nóng)歷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jié)日叫“春節(jié)”.
中國人過春節(jié)有很多傳統(tǒng)習(xí)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準(zhǔn)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里,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lián),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準(zhǔn)備辭舊迎新.
春節(jié)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鐘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jié)的重要習(xí)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說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春節(jié)習(xí)俗——放爆竹
當(dāng)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高興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nèi)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biāo)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jīng)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fā)大利.不過,據(jù)舊習(xí)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fā)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舊時,從春節(jié)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shù)膩砝?”這時屋里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dāng)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shù)哪?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胡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后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fā)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于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后,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zhuǎn)到別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后,查看歷書上所載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尋”,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為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biāo)?除夕守歲是整夜不睡、通宵達旦的.是夜,主婦們忙著掛燈結(jié)彩,張貼春聯(lián),剪窗花,貼年畫,紅紅綠綠把房子裝飾得花團錦簇,為節(jié)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氛.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fā)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fā)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xué)習(xí)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后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臥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總是喜歡在過年時,多討些好彩頭,希望一切順利,這其中有許多舊習(xí)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掃帚之俗,以為新年使用掃帚將會把運氣掃走,掃去財運,新的一年會難交好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為使此俗流行,還定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新年也不可罵孩子,說話必須特別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飯碗,大家也絕不罵他,反而說他“歲歲平安”,因“碎”“歲”諧音沖一沖不祥的氣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說溜了嘴,開年講些不太吉利的話,除了橫關(guān)照豎關(guān)照,有的地方還用塊紅布或草紙向孩子們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當(dāng)作屁股,即使說出不吉利的話來,也等于放屁.還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邊,叫做“壓歲果子”.橘子、荔枝諧音“吉利”,以求來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區(qū)還有一種習(xí)俗,就是偷財神爺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褲襠里,以取“財神入庫(褲)”這句成語的意思.在這些異想天開的趣俗之中,埋藏著歷代多少勞苦百姓獻媚命運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jié)習(xí)俗——貼窗花
新春佳節(jié)時,許多地區(qū)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一一一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shù),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shù),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春節(jié)習(xí)俗——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jié)貼“?!弊?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fēng)俗.據(jù)《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弊?
“?!弊脂F(xiàn)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jié)貼“?!弊?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和祝愿,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dāng)年用"福"字作暗記準(zhǔn)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zāi)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弊?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fā)現(xiàn)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弊仲N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弊忠郧岸酁槭謱?現(xiàn)在市場、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節(jié)習(xí)俗——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xí)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xí)俗.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么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zāi)于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yōu)榱硕惚苣戢F,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guān)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地爆響,年獸轉(zhuǎn)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后,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古人把竹竿燃燒后,竹節(jié)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qū)⑺鼡舻?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嘩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
春節(jié)習(xí)俗——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xí)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nèi)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zhǔn)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fā)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盛放飛帖之用.至今的春節(jié)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fēng).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拜年的習(xí)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nèi)容和形式.現(xiàn)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關(guān)于傳統(tǒng)佳節(jié).民俗民風(fēng)的作文 600字
關(guān)于傳統(tǒng)佳節(jié).民俗民風(fēng)的作文 600字
語文人氣:328 ℃時間:2020-06-09 05:54:40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關(guān)于各地民俗民風(fēng)的作文500字
- 有關(guān)600字的作文
- 我要讓___ 更 ____600字作文
- 關(guān)于花的作文(600字)急!
- 優(yōu)秀作文600字
- 沙哈拉以南的非洲氣候分布特點
- Did you play v____on the beach?
- 家住一棟樓的叫house還是叫apartment?
- 服裝店換季促銷,每條群子原價150元,現(xiàn)在八折銷售.小菲兒買了三件,一共花了多少錢?
- 珠聯(lián)璧合什么含義
- Lili and Mary live in the same building but on different( )
- 問一道數(shù)學(xué)方程題 (3x)²-5x=2 請問怎么解,
猜你喜歡
- 1描寫海洋的詞語,pleas!
- 2紅星隊在4場比賽中成績是:3比1勝,2比3負,0比0平,2比5負,求凈勝球數(shù)
- 3王大伯家的魚塘是長方形,長100米,寬60米.現(xiàn)在準(zhǔn)備在魚塘的四周栽樹,每隔20米栽1棵,四個角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
- 4I'm enjoying living in the country.求教此句中enjoy和living的用法
- 5本文以丑小鴨的遭遇為線索.在出生地,丑小鴨 ;在沼澤地,丑小鴨 ; 在老太婆家,丑小鴨 ;在灌木林里,
- 6來到瀑布的腳下,望著美麗的瀑布,我不禁想起“( )”的詩句
- 7一個圓錐形容器里裝了600毫升水,把這些水倒入一個圓柱形容器里,這時水面高6厘米.這個容器的底面積是多
- 8祥題見補充
- 9一種商品七折出售,售價是原價的( )%
- 10為什么說植物進化是從低級到高級,從水生到陸生,
- 11-Sorry,I don't know where the hospital is.I'm new here.You'd better ask the policeman.
- 12dna復(fù)制的原料為什么是dATP,dGTP.dCTP.dTTP,而不是四種脫氧核苷酸.怎樣把多出的兩個磷酸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