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的歷史
2005-5-15 [數(shù)學史]
摘自 快樂數(shù)學
人類很早就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但是對一元三次方程的研究,則是進展緩慢.古代中國、希臘和印度等地的數(shù)學家,都曾努力研究過一元三次方程,但是他們所發(fā)明的幾種解法,都僅僅能夠解決特殊形式的三次方程,對一般形式的三次方程就不適用了.
在十六世紀的歐洲,隨著數(shù)學的發(fā)展,一元三次方程也有了固定的求解方法.在很多數(shù)學文獻上,把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稱為“卡爾丹諾公式”,這顯然是為了紀念世界上第一位發(fā)表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意大利數(shù)學家卡爾丹諾.那么,一元三次方程的通式解,是不是卡爾丹諾首先發(fā)現(xiàn)的呢?歷史事實并不是這樣.
數(shù)學史上最早發(fā)現(xiàn)一元三次方程通式解的人,是十六世紀意大利的另一位數(shù)學家尼柯洛·馮塔納(Niccolo Fontana).馮塔納出身貧寒,少年喪父,家中也沒有條件供他念書,但是他通過艱苦的努力,終于自學成才,成為十六世紀意大利最有成就的學者之一.由于馮塔納患有“口吃”癥,所以當時的人們昵稱他為“塔爾塔里亞”(Tartaglia),也就是意大利語中“結巴”的意思.后來的很多數(shù)學書中,都直接用“塔爾塔里亞”來稱呼馮塔納.
經(jīng)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究,馮塔納利用十分巧妙的方法,找到了一元三次方程一般形式的求根方法.這個成就,使他在幾次公開的數(shù)學較量中大獲全勝,從此名揚歐洲.但是馮塔納不愿意將他的這個重要發(fā)現(xiàn)公之于世.
當時的另一位意大利數(shù)學家兼醫(yī)生卡爾丹諾,對馮塔納的發(fā)現(xiàn)非常感興趣.他幾次誠懇地登門請教,希望獲得馮塔納的求根公式.可是馮塔納始終守口如瓶,滴水不漏.雖然卡爾丹諾屢次受挫,但他極為執(zhí)著,軟磨硬泡地向馮塔納“挖秘訣”.后來,馮塔納終于用一種隱晦得如同咒語般的語言,把三次方程的解法“透露”給了卡爾丹諾.馮塔納認為卡爾丹諾很難破解他的“咒語”,可是卡爾丹諾的悟性太棒了,他通過解三次方程的對比實踐,很快就徹底破譯了馮塔納的秘密.
卡爾丹諾把馮塔納的三次方程求根公式,寫進了自己的學術著作《大法》中,但并未提到馮塔納的名字.隨著《大法》在歐洲的出版發(fā)行,人們才了解到三次方程的一般求解方法.由于第一個發(fā)表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的人確實是卡爾丹諾,因此后人就把這種求解方法稱為“卡爾丹諾公式”.
卡爾丹諾剽竊他人的學術成果,并且據(jù)為已有,這一行為在人類數(shù)學史上留下了不甚光彩的一頁.這個結果,對于付出艱辛勞動的馮塔納當然是不公平的.但是,馮塔納堅持不公開他的研究成果,也不能算是正確的做法,起碼對于人類科學發(fā)展而言,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
卡爾丹公式是什么》?
卡爾丹公式是什么》?
語文人氣:439 ℃時間:2020-09-17 16:10:51
優(yōu)質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卡爾丹公式是什么啊?
- 如何解一元三次方程,除盛金公式和卡爾丹公式外
- 那些分解三次單項式的方法與卡爾丹公式和盛金公式有什么聯(lián)系
- 卡爾丹公式通過換元消掉二次項那一段怎么運作的?
- 誰用卡爾丹公式幫我計算下x^3-6x^2+3x+10=0的根啊!
- 不同質量~密度的物體漂浮在水上,浮力是否一樣
- 某次數(shù)學考試五道題,全班52人參加,共做對181道,已知每人至少做對1道題,做對1道的有7人,5道全對的有6人,做對2道和3道的人數(shù)一樣多,那么做對4道的人數(shù)有多少人?
- 修一條公路,已修的是剩下的2倍,還剩3.8千米沒修,這條公路長多少千米?
- 英語翻譯
- 襯衣用英語怎么寫
- 客車和轎車同時從相距455千米的A.B兩個相向開出,轎車每小時行65千米,客車每小時行56千米,當橋車到達A地時,客車離B地還有多少千米?
- 英語take怎么讀
猜你喜歡
- 1(1)學校買籃球,每個要a元,每個足球比籃球少5元 a-5表示_______________ 5a表示_________________
- 2測量食用油的密度:
- 3解方程(x²/9)+(16/x²)=(-10/3)(x/3-4/x)
- 4短時記憶的時間是?
- 5Ther was ____time ____Ihated to go to school.
- 6地球與宇宙怎么比?
- 7將鐵粉和銅粉置于硝酸銀和硝酸鋅的混合溶液中,待反應完畢后,所得金屬中一定有( ?。?A.鋅 B.鐵和銀 C.銀 D.銀和銅
- 8一個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是56,約分后是七分之一,原來這個分數(shù)是幾分之幾?
- 9新初一北師大版數(shù)學書196頁~197頁題
- 10將下面的句子換成成語
- 11-- can you tell me --- to travel to dalian? -- about two hour by plane
- 121 有兩筐同樣重的桔子,如果從第一筐中取出 15 千克放入第二筐,這時第一筐桔子的重量是第二筐的3/5.原來每筐桔子重多少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