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與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詩歌特色的兩個概念.詩人對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熱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陽這一意象得以表現(xiàn),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尋著太陽、光明和理想;作為另一面,與詩人血脈相連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無法割舍的眷戀.他曾說過:“這個無限廣闊的國家和無限豐富的農(nóng)村生活—無論舊的還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詩上有它的重要篇幅.”(《獻給鄉(xiāng)村的詩·序》)艾青對土地的關注,就是對農(nóng)民、民族、祖國的摯愛.寫于抗戰(zhàn)爆發(fā)后1938年的《我愛這土地》就是艾青這種特有的土地情結(jié)的代表作.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艾青向祖國捧出一顆赤子之心,愛國深情的抒發(fā),波瀾起伏,層層推進.
一、點出土地情結(jié).先欣賞起始兩句:“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詩人對土地的酷愛,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傾訴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棄人的思維語言而借用鳥的簡單樸素的語言傾瀉他的愛情,在詩人看來,這簡單樸素的往往是最真誠熱烈的.形容詞“嘶啞”,已不能再唱出美麗悅耳清亮動聽的情歌,但這“嘶啞”的歌聲正能抒發(fā)對土地的義無反顧的真誠和執(zhí)著.于是土地情結(jié)的激越歌聲由此響起.
二、傾吐土地情結(jié).可分四層.第一層:隱喻人民苦難.“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暴風雨”、“悲憤的河流”這些意象告訴我們,艾青魂牽夢繞地愛著的土地,是布滿痛苦、軀體上有太多凝結(jié)成塊的流不動的悲憤的土地.當時日寇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等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草菅人命.艾青在《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有著相似的描寫:“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風,/像一個太悲哀了的老婦,/緊緊地跟隨著/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著行人的衣襟,/用著像土地一樣古老的話/一刻也不停地絮聒著……”詩人用“寒冷”、“雪”、“風”、“封鎖”等意象勾勒出扼殺著一個個求生的生命的悲慘處境.兩首詩寫于同一時期,都表現(xiàn)出詩人對人民苦難的深情關注.第二層,隱喻人民反抗.“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一句象征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神州土地養(yǎng)育了中華民族,也養(yǎng)育了一種堅韌不屈的民族精神.“無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傳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強大,由悲土地之苦難轉(zhuǎn)入贊土地的抗爭,詩人的土地情結(jié)深了一層;第三層,“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一句可以看作是斗爭前景的象征,也可以更“實”一點,看作是充滿生機的解放區(qū)的象征,偉大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象征.總之,詩人的情思已由悲憤、稱頌進入憧憬,表現(xiàn)出堅定的必勝信念,構(gòu)思又進一層:第四層,“—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詩人沒有沉溺于對“溫柔”恬靜的“黎明”的欣賞中,為了自己的愛永遠留給土地,他作出了上述鄭重莊嚴的抉擇.這種獻身精神可以作這樣的詮釋:我來自土地而最終歸于土地,這樣,愛才得以升華,得以永恒.這是一種多么超凡脫俗、悲壯高尚的土地情結(jié)啊!
三、升華土地情結(jié).第二節(jié)的一問一答,詩人由借鳥抒情轉(zhuǎn)入直抒胸臆:“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太“深沉”太強烈的土地之愛,已使詩人難以訴諸語言,只能凝成晶瑩的淚水.“深沉”一詞也許達不到與實際感情相應的表達強度,于是,其后緊跟的六個沉重的省略,似乎涌動著潛流地火般的激情,更為沉重地叩擊著讀者的心房,激起讀者持續(xù)的共鳴.全詩在這問答中達到高潮,那熾熱、真摯的愛國情懷,留下不盡的余韻.
(一)情境導入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lián)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早在1938年,著名詩人艾青就眼含熱淚地對祖國母親唱了一首深情的贊歌——《我愛這土地》!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現(xiàn)代著名詩人.原名蔣海澄,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華人.自幼由一位貧苦農(nóng)婦養(yǎng)育到5歲回家.1928年入杭州國立西湖藝術(shù)學院繪畫系.翌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32年初回國,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shù)家聯(lián)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被捕,在獄中寫了不少詩,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發(fā)表后引起轟動,一舉成名.1935年出獄,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大堰河》,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祖國的深摯感情,泥土氣息濃郁,詩風沉雄,情調(diào)憂郁而感傷.
在中國新詩發(fā)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shù)最高勛章.
2、寫作背景
《我愛這土地》一詩寫于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猜你喜歡
- 1Newton proved that it is ______ the moon is pulled out of a straight path and kept in orbit.
- 2i don,t think it will rain tomorrow,----- ------?
- 3甲.乙兩地相距81千米,小林和小明同時從兩地騎車相向而行,小林每小時行10千米,3小時后兩人相遇.`1`1`1
- 4《床頭上的標簽》中李比希為什么懊悔莫及?
- 5英語翻譯
- 6七年級課課大考卷數(shù)學答案
- 7你根本不健康,所以你必須改變你的飲食的英文是什么?
- 8英語翻譯
- 9已知數(shù)列{an}中,an=4^n-14*2^n-20,n∈N*
- 10A、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tài)度.他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粘在胡須上.(駱駝)
- 11有關“美就在你身邊”的名言
- 12如果1998某人的年齡等于他出生的公元年數(shù)的數(shù)字之和,那么1980年他的年齡是?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