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商鞅令⑺既具⑴,未布,恐⑵民之不信己,乃⑶立三丈之木于國都之市南門,募⑷民有能徙置⑸北門者予十金⑻.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⑹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國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數(shù).于是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衛(wèi)鞅曰:“此皆亂法之民也!”盡遷之于邊.其后民莫敢議令.(選自《史記·商君列傳》)
譯文
商鞅變法的條令已準備就緒,還沒公布,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南門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頭,招募(能)搬到北門的人,給予十兩黃金.百姓看到后對此感到奇怪,沒有人敢去搬木頭.(商鞅)又說“能搬木頭的人賞五十兩黃金”有一個人搬了木頭,就給了他五十兩黃金,用來表明沒有欺騙(百姓).最后頒布了那法令. 變法令頒布了一年,秦國百姓前往國都控訴新法使民不便的數(shù)以千計.這時太子也觸犯了法律,公孫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施行,就在于上層人士帶頭違犯.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以刑罰,便將他的老師公子虔處刑,將另一個老師公孫賈臉上刺字,以示懲戒.”第二天,秦國人聽說此事,都遵從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國出現(xiàn)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為國作戰(zhàn),不敢再行私斗,鄉(xiāng)野城鎮(zhèn)都得到了治理.這時,那些當初說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來說新法好,公孫鞅說:“這些人都是亂法的刁民!”把他們?nèi)框?qū)逐到邊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議論法令的是非.
注釋
?、啪撸和陚? ?、瓶郑嚎峙?擔心 ⑶乃:于是 ?、饶迹簭V泛征求 ⑸置:到 ?、首洌鹤詈? ⑺令:指變法的命令 ?、探穑汗糯泿艈挝? ?。?)既:已經(jīng) (10)徙:搬放 ?。?1)予:給予 ?。?2)輒:就 ?。?3)以:用來 詞類活用:怪(形作意動)感到奇怪 ?。?*:古時一金為二十兩銀子,十金即二百兩,五十金即一千兩)
猜你喜歡
- 1人類的視覺是什么視覺,是真正看見嗎?
- 2為什么漢語拼音與英文字母一樣?
- 3英語高手可以幫我看一篇文章有什么語法或詞匯錯誤嗎?還能添加點什么嗎?
- 4在家庭電路中,以下情況會引起保險絲熔斷的是( ?。?A.用測電筆接觸火線 B.連接電路時誤將火線與零線接通 C.將開關(guān)用導線接通 D.電路中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 5理想,在饑餓面前,它是糧食……仿寫句子兩句?
- 6焰色反應是一種化學反應嗎?
- 7This ruler is green.同意句
- 8某年的10月份有5個星期二,4個星期三,這年的國慶節(jié)是星期幾
- 9用一根鐵絲圍成一個邊長是8分米的正方形,如果把它拉成平行四邊形,面積減少了16平方分米,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是多少分米?
- 10They arrived at teh small village_____(safe)at last
- 11分數(shù)應用題一批稻谷放在甲,乙兩個糧庫中,甲庫所存的稻谷數(shù)量是乙?guī)斓陌朔种?后來從甲庫取出42噸,乙?guī)?/a>
- 12You'll never marry her-She's much too good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