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頂 碗 少 年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zhèn)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于把碗穩(wěn)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chǎn)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文章描寫了頂碗少年三次表演的過程,緊緊圍繞表演的“驚心動魄”展開.(1)抓住少年表演時的動作、神情進行描寫,表現(xiàn)頂碗表演動作的高難度;(2)具體描寫了觀眾觀看表演時的反應,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擬人的手法對“碗”進行描寫,不僅體現(xiàn)了表演的難度之大,還烘托了表演的緊張氣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觀眾、碗”具體描寫,突出表現(xiàn)了雜技表演的緊張程度.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二是感悟“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挫折應有的信心和勇氣;三是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把握主要內(nèi)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后獲得成功的.難點是領悟作者看表演時受到的啟示.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里,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
這句話是對頂碗少年表演的具體描寫,在柔美的樂曲聲烘托下,少年表演的柔美動作——“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與樂曲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東方雜技的優(yōu)美,給人以美的享受.“忽而臥倒,忽而躍起……”寫出了表演動作的變化,柔中有剛,省略號蘊含著表演動作的變化無窮.對碗的描寫襯托出了少年的表演技藝高超,同時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難度很大.
②頂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著,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這是對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時的表情、動作的描寫,表現(xiàn)出對觀眾的歉意和內(nèi)疚,從“微笑”“不失風度”可以看出他對表演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
③臺上,頂碗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失敗,使少年信心頓失,勇氣銳減.“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這些描寫將少年此時的沮喪、尷尬刻畫得入木三分,躍然紙上.
④少年鎮(zhèn)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經(jīng)歷了兩次失敗,少年沒有被嚇倒.“鎮(zhèn)靜”表現(xiàn)出少年經(jīng)受起了失敗的考驗,又重新開始第三次表演.
⑤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
這是作者看了表演發(fā)出的感嘆,也是文章的題眼所在.表達了作者對頂碗少年不畏艱難、不怕挫折、承受壓力、敢于拼搏的贊嘆.
⑥在以后的歲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
這句話與課文開頭的第一句相照應,突出這次雜技表演給作者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句末的省略號是作者從中受到的啟示,耐人尋味.
(2)對詞語的理解.
不失風度:不喪失美好的舉止姿態(tài).
驚心動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文中指頂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動,留下深刻感受.
附和:形容言語、動作追隨別人.文中用來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敗時,一些觀眾跟著別人起哄的表現(xiàn).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文中形容觀眾沉浸在優(yōu)美的雜技表演之中.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2.弄清課文內(nèi)容,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感知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
三、教學建議
1.本文是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主獨立地讀書,把握課文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前面的連接語,明白本課的學習目標:一是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二是說說自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圍繞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人生哲理.
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為什么說這場表演是“驚心動魄”“難度很大”的?指導學生重點理解3—7自然段,抓住人物動作、神態(tài)描寫,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如,描寫頂碗少年前兩次表演時的動作的語句,“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里……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忽而臥倒,忽而躍起”“到最后關頭了,又是兩個人疊在一起……碗,又在他頭頂厲害地搖晃起來.……碗,又掉了下來”,從這些語句我們感受到這場雜技表演不僅精彩優(yōu)美,而且表演難度很大.再如,描寫少年表演時神態(tài)的語句,“沒有慌亂,而且不失風度”“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見他在第一次失敗后,還能保持鎮(zhèn)定,有重新表演的信心;但在第二次失敗后,他心情十分緊張,沒有了再次表演的勇氣.從對少年表演雜技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體會這是一場“驚心動魄”“難度很大”的雜技表演.同時,還要從對觀眾的表情、言行的描寫,對“碗”的具體描寫,感受雜技表演的難度很大;從對老者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體會老者對少年的寬容和鼓勵,正是這寬容和鼓勵,給了少年勇氣和力量,使表演獲得了成功.
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對這個問題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第一自然段來理解,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作者從頂碗少年的表演中獲得了人生的啟示——那就是面對挫折,我們要勇于拼搏,不要輕易放棄.
3.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作者從對自己人生經(jīng)歷的總結下筆,采用回憶的方式描寫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雜技表演的順序“第一次失敗——第二次又失敗——第三次成功”為線索進行描寫,最后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嘆和激動.前后照應,首尾呼應,最后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4.指導學生自主積累語言.“座無虛席”“驚慕”“目不轉睛”“不知所措”“驚心動魄”等詞語要在理解中積累,在習作中運用.
四、教學案例
一、讀“連接語”,明確學習任務
今天我們學習第4課《頂碗少年》,這是我國著名作家趙麗宏先生的作品.請同學們認真看看課文前面的“連接語”,看看我們可以怎樣來學習課文?
(一是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二是說說自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
二、默讀思考,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場難度非常大的雜技表演.
(1)看看課文哪些自然段是寫少年表演的過程的?(3—7自然段)
(2)自由朗讀3—7自然段,邊讀邊勾畫批注,想一想:為什么說這是一場難度非常大的雜技表演?也可以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從少年兩次表演都失敗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難度很大,可以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句來體會.
(4)有感情地朗讀.從少年兩次表演的失敗中,我們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確是一場難度非常大的雜技表演!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場體現(xiàn)老者的寬容和關愛的雜技表演.這可以從老者的神態(tài)和動作,從少年前后表現(xiàn)的變化兩個角度感受到.
(1)“一位矮小結實的白發(fā)老者從后臺走到燈光下……嘴里低聲說了一句什么.少年鎮(zhèn)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鞠了一躬.”從老者的神態(tài)和動作中可以體會到老者對少年的鼓勵和關愛.
(2)少年在第一次失敗后“沒有慌亂,而且不失風度”,可是第二次失敗后“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見他第二次失敗后已經(jīng)非常緊張,但當老者安慰他之后,他鎮(zhèn)定下來了,第三次表演獲得了成功,可見老者對他的關愛和鼓勵多么重要.
(3)引導想象:老者可能對頂碗少年低聲說了什么?體會到雖然我們不知道老者到底說了什么,但我們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寬容和鼓勵,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4)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描寫老者的片段.
3.作者看到的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略)
4.作者看到的是一場讓自己難以忘懷的雜技表演.(略)
三、感悟?qū)懺?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
1.引導寫話.請同學們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想想你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
2.寫話交流,體會“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來自拼搏”“寬容和關愛能夠幫助別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結:樸實的話語,表達了作者的心聲,也表達了我們的感受.看來這也是一場讓我們獲得人生啟示的雜技表演!
四、摘錄詞語
1.詞語積累.課文中有很多值得積累的詞語.請同學們把你覺得值得積累的詞語抄寫下來.
2.詞語推薦.推薦一個詞語和大家分享.
3.結束語.相信同學們會把這些詞語記在腦海里,運用在我們的習作中.
五、相關鏈接
1.趙麗宏散文家、詩人.上海市崇明縣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著有散文集《生命草》《愛在人間》《瑪雅之謎》等、報告文學集《新畫》等六十余種著作,有四卷本《趙麗宏自選集》行世.作品曾數(shù)十次在海內(nèi)外獲獎,散文集《詩魂》獲中國新時期優(yōu)秀散文集獎,《日晷之影》獲首屆“冰心散文獎”.不少散文作品被選入全國各地和香港、新加坡的大學、中學和小學語文課本,在讀者中有廣泛的影響.
2.論趙麗宏的散文世界
趙麗宏創(chuàng)作了很多敘事散文,其中不少是寫人的.眾所周知,散文寫人,不要求精雕細刻,只寫“人的輪廓”;不要求描繪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抓住某些富有特征的片段或細節(jié),寫出獨特、鮮明的個性或心境.趙麗宏較好地發(fā)揮了散文寫人的特點和優(yōu)勢,繪出許多真實而生動的人物形象.
概括一下,趙麗宏主要描寫了三方面的人物:一是中國當代文藝家,如,作家、詩人、畫家、舞蹈家、小提琴家、女書法家;二是普通人物,像“鄉(xiāng)下人”、知識青年、“掃地阿婆”、門衛(wèi)老師傅、守燈老人、頂碗少年、山鄉(xiāng)郵遞員;三是外國人,如,墨西哥老作家、斗牛士、獸師、美國詩人、唐人街華人、烏克蘭的詩神、基輔街上的歌者.相比較,三類形象中,普通人物刻畫得較為生動感人.趙麗宏曾直率地承認:“我的散文,沒有什么驚人之談,也沒有什么動人的情節(jié),有的只是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一點感受,對身邊一些普通人的認識和贊美.”力作《秋風》以凝重的筆觸,記敘了“掃地阿婆”的悲慘結局.作者沒有寫她的一生,而是選取她晚年遭遇最慘的幾個片段來寫.盡管她的外貌是“丑”的,“斑白的頭發(fā),皺紋密布的臉,一雙浮腫的眼睛”等,然而作者凸現(xiàn)了她忠于職守、善良誠實的優(yōu)美心靈.《頂碗少年》表現(xiàn)手法不同,它描寫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一位英俊少年在頂碗表演中,連續(xù)兩次失誤,可是他沉著、拼搏,第三次終于獲得成功,博得了觀眾暴風雨般的掌聲.這是個敢于拼搏、獻身技藝的強者形象,給人以深刻的啟示.還如《青鳥》里那位熱愛本職工作、無私奉獻的“老張頭”以及《厚樸》中的“不為人注目,卻用整個生命為人類作貢獻”的“門衛(wèi)秦師傅”,等等.作家都能從這些普通人中揭示出他們不普通的內(nèi)涵,在平凡中閃爍著不平凡的光芒.
,《頂碗少年》的人物分析,
,《頂碗少年》的人物分析,
語文人氣:910 ℃時間:2020-05-05 21:23:33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明天就要~頂碗少年!
- 頂碗少年中描寫正、側面的句子有哪些?
- 從【頂碗少年】中得到的啟示是什么?
- 急!《頂碗少年》中對句子的理解
- 仿寫頂碗少年的第三自然段,今天就要用
- 把四張紙牌背面朝上放在桌子上,洗勻后,隨機從中摸取一張,看完牌后,放回去洗勻,再摸,1:統(tǒng)計了100次結果,摸到老K共25次,請你估計老K有多少張?2:根據(jù)1的數(shù)據(jù),求出兩次都沒摸到老K的概率
- 停車場客車的輛數(shù)是貨車的1.5倍,客車開走42輛后,剩下的客車和貨車的輛數(shù)相等,原來客車和貨車各有多少輛?
- I m___ all the clothes together myself
- 曲線x=根號2cosθ,y=sinθ(θ為參數(shù))上的點到直線x=(根號2)*t,y=-1+t(t為參數(shù))的距離的最大值為
- Man ___ without air.
- 1.已知a.b兩個不共線的向量,且a=(cosα,sinα),b=(cosβ,sinβ) (1),
- As soon as she gets home,she ___ (turn) on the TV
猜你喜歡
- 1公式U=Ed中各字母代表什么意思
- 2一根方鋼長5米,橫截面是一個邊長為分米的正方形,這根方鋼的橫截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 3把2008年汶川地震中發(fā)生的事寫成一句比喻句,排比句,還有擬人句.快,明天要交.
- 4燕子從天空中掠過(擴句,至少擴2處)
- 5同時存在四離子濃度均為0.1mol/L 溶度積常數(shù):Mg(OH)2 1.2乘10-11 Fe(OH)2 1.6乘10-14 Mn(OH)2 4乘10-...
- 6如何區(qū)分公蟹與母蟹
- 7孝順父母長輩的成語
- 8春雨,染綠了世界,而自己卻無聲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師,您就是我~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 9He didn't have breakfast ,___ he got up late.A.because B.since C.as D.for
- 10小明每分鐘騎車行0.4km,小剛騎車行1km用了3分鐘.誰騎車的速度快一些?
- 11英語翻譯
- 1210的a次方等于20,10的b次方等于5的-1次方 求3的2a次方÷9的b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