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穿井得人》屬于初中必學(xué)文言文,對今后高中文言文的學(xué)習也很有幫助,其中涉及到多個重要方面,要求讀者們必須認真閱讀,積極理解,透徹的了解文中意思.
來自
穿井得人 選自《呂氏春秋集釋》秦相國呂不韋組織其門客編寫
原文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譯文
宋國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沒有井,所以經(jīng)常要一個人到外面打水.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于是對別人說:“我家打井得一人.”有聽說并傳開這件事的人說:“丁家的人打了一口井,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人.”宋國的人都談?wù)撨@件事,有人向宋國國君報告.宋國國君派遣人向丁家詢問這件事.姓丁的人回答說:“是打井后得了一個人的勞動力,而不是在井中發(fā)現(xiàn)一個人.”
注釋
1:溉汲——打水洗滌.溉:音gài,澆灌.汲:音jí,從井里打水.
2:居---停留
2:及——到了……的時候.
3:國人道之——全國人都在說這件事.國:古代國都也稱“國”.
4:聞之于宋君——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之:代詞,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聞”的賓語.于:介詞:當“被”講,引進主動者.宋君:宋國國君.
5:問之于丁氏——向丁氏問這件事.于:介詞;當“向”講.
6:使——勞動力.
7:吾——我家.
8:于——向;在
9:對——回答
10:不若:不如.
11:穿:鑿?fù)?
12:聞:聽到,后一句中的“聞”是“使聽見”的意思.
13:令:命令
14:常一人居外:經(jīng)常派一個人在外面
啟示
不要輕信流言蜚語,不要傳播未經(jīng)自己考察的話,切忌道聽途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以有聞而傳之者的角度來看:不要聽到什么傳聞之后就外傳,要動腦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聽到風就是雨,以致于以訛傳訛.
以丁氏的角度來講:在交際中,語言的表達很重要,必須做到表達準確、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歧義.
《穿井得人》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穿井得人》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語文人氣:407 ℃時間:2020-04-09 18:04:15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穿井得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 文言文《穿井得人》告訴我們什么道理?請各位幫幫我,謝謝!
- 《穿井得人》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有什么道理
- 【穿井得人】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穿井得人閱讀
- 軍蟻是不是最厲害的螞蟻
- It's quite n_____ for a person to refuse the offer of help from strangers.
- 在金屬中最善于傳熱的是---?
- 1、2、5、13、34、()括號里是多少找規(guī)律,🈶什么規(guī)律
- 水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從高處到低處,這一現(xiàn)象中 ,受力物體是什么?施力物體是什么?
- 追加100分,數(shù)學(xué)
- 亞硝酸鈉溶于水的反應(yīng)化學(xué)方程式?
猜你喜歡
- 1Is this chair made ( ) wood?
- 2雞兔同籠,兔的只數(shù)是雞的3倍,共有腳280只.雞、兔各有多少只?
- 3提示的近義詞是什么
- 4為什么“泰山”是“TaiShan Mountain”而黃山卻是“Huang Mountain”呢?
- 5"愛蓮說“是誰寫的?
- 6有一根長方體木料體積是540立方分米,它的截面面積是20平方分米,這根木料的長應(yīng)是_米.
- 7如圖,小亮從A點出發(fā)前進10m,向右轉(zhuǎn)15°,再前進10m,又向右轉(zhuǎn)15°,這樣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發(fā)點A時,一共走了米數(shù)是( ?。?A.120 B.150 C.240 D.360
- 8電功率的公式:P=W/t=IUt/t=IU讀作?
- 9“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告誡人們什么道理?
- 10已知某件事每隔兩分鐘可能會發(fā)生一次,發(fā)生概率為15%,
- 11(2009?承德縣模擬)(甲、乙均不為0)甲數(shù)的14等于乙數(shù)的16,甲數(shù)的15和乙數(shù)的17比較,( ) A.甲數(shù)的15大 B.乙數(shù)的17大 C.可能是甲數(shù)的15大,也可能是乙數(shù)的17大 D.一樣大
- 12一道關(guān)于人數(shù)的數(shù)學(xué)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