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時光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禮儀,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jīng)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禮儀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既是追求個人道德的完善,又是公眾利益的維護,公共秩序的體現(xiàn).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關于偉大的領袖列寧的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已走了一半.那女工見是列寧,先是一驚,然后趕忙退回去給他讓路.列寧卻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xiàn)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還有一個故事,是在澳大利亞總理霍克就任期間,有一次在一家商場內(nèi),霍克與一位老人就養(yǎng)老金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霍克一時沖動,罵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舉行記者招待會,就自己不文明的語言,公開向這位老者道歉.他說:“那天我非常煩惱,但這不能成為我 使用那種措辭的理由.如果我確實傷害了他的話,我愿意就此向這位先生道歉,請他寬容我的不遜.”
聽了兩位名人的故事,你是否為他們而感慨呢?千萬不要以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因為那樣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們不但要有講文明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禮儀的民眾.
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文明環(huán)境,就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正像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yǎng),首先我們要致力于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是非善惡、端正自身的心態(tài),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yǎng)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還是那就話:“文明禮儀我先行”自身的素質(zhì)提高了,我們整個校園的素質(zhì)、整個城市的素質(zhì)、整個中國的素質(zhì)才會在真正意義上進步與提高.
最后敬告各位同學:
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環(huán)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莘莘學子去不斷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蘊、幽雅的談吐、得體的舉止,才能稱得上真正有內(nèi)涵的美.希望文明禮儀從所有的同學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