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釋】
蜀:古地名,三國時的蜀國,相當(dāng)于今天的四川省.
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huán)境中得到樂趣,快樂地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來環(huán)境中去. “樂不思蜀”原意是劉禪安于逸樂不思亡國.后形容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編輯本段]【出 處】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后主傳》:“后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裴松之注引晉·習(xí)鑿齒《漢晉春秋》:“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
[編輯本段]【用 法】
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忘本.
[編輯本段]【示 例】
黃裳《榆下說書·諸葛的錦囊》:“' ~ '的那一幕,就是乃父東吳招親的翻板.| 那麥思敦更覺氣色傲然,或飲或食,忽踴忽歌,大有“此間 ~ ”之意.(魯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看到眼前的美景,吃著可口的飯菜,我真有點(diǎn)~了.
[編輯本段]【近義詞】
樂不可支、樂而忘返、流連忘返,
[編輯本段]【反義詞】
落葉歸根
[編輯本段]【典 故】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于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矣,而況姜維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王若后問,宜泣而答曰:先父墳?zāi)惯h(yuǎn)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會王復(fù)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選自《三國志》)
蜀后主劉禪投降后,司馬昭設(shè)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于前,蜀官傷感,獨(dú)有后主有喜色.司馬昭令蜀人扮蜀樂于前,蜀官盡皆墮淚,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馬昭謂賈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雖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姜維乎?”乃問后主曰:“頗思蜀否?”后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chǎn)生于三國時的洛陽.
當(dāng)時魏軍入川,蜀后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于是設(shè)宴款待,并以歌舞助興.當(dāng)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他的舊臣郤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jī)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zāi)?遠(yuǎn)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后,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fā)問,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話學(xué)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咦,這話怎么像是郤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diǎn)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shí),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余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編輯本段]點(diǎn)評1
可劉禪真的一點(diǎn)也不思念蜀國嗎?劉禪在“樂不思蜀”的偽裝之下,每當(dāng)夜靜無人之際,恐怕不止一次地對著西南方向感泣!……劉禪乃是位非凡的智者,他將“大音無聲”這一境界演繹到極至的同時,也使他最終避開了殺身之禍.莎士比亞說過:“裝傻裝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須窺伺被他所取笑的人們的心情,了解他們的身份,還得看準(zhǔn)了時機(jī);然后像窺伺著眼前每一只鳥雀的野鷹一樣,每個機(jī)會都不放松.這是一種和聰明人的藝術(shù)一樣艱難的工作.”
劉禪亡國之后,作為亡國之君,不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對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響晉國對蜀地百姓政策的寬松.所以,劉禪必須裝憨賣傻,處處隱藏自己才能,才能瞞天過海,養(yǎng)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潛藏著過人的狡詐和機(jī)智.作為三國中最弱的一方,劉禪能領(lǐng)導(dǎo)蜀國41年,既避免了班子內(nèi)部互相傾軋,也沒有隔幾年發(fā)動一次大的運(yùn)動,而政權(quán)穩(wěn)固.在國家人民去留之際,后主看重的是人民的現(xiàn)實(shí)利益,擯棄了面子政治,減少了生命財(cái)產(chǎn)的無謂犧牲.他被俘后的傻態(tài),只是他身處險境采取的明哲保身的韜晦之汁而已.如果劉禪不“樂不思蜀”那么他以后連思蜀的機(jī)會恐怕都沒有了,他的確是智慧超群啊!
劉禪(207-271),字公嗣,蜀漢后主,做了四十二年的皇帝.公元二二三年,劉備病逝,劉禪繼位成為新皇帝.年輕的劉禪尊諸葛亮為相父,蜀漢政事全歸諸葛亮所有.其后,諸葛亮北伐,劉禪本不贊成北伐,但也攔不住諸葛亮.二三四年,諸葛亮病逝,劉禪親自素服將諸葛亮靈柩迎回.在處理魏延和楊儀的問題上,劉禪明顯站在了魏延一邊.他見魏延被楊儀派人殺害,就立即將楊儀貶為庶人,并改任蔣琬為大將軍.其后蔣琬、費(fèi)祎二人先后執(zhí)政,兩人死后姜維執(zhí)政,開始再度北伐.劉禪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看著蜀漢一步步走向滅亡.二六三年,鄧艾四年圍住成都城,劉禪開城門投降鄧艾,被司馬昭封為安樂公.
歷史上的劉禪并不算是十足的昏君,因?yàn)樵谑駶h他很少下過真正屬于自己的圣旨.但后人已將劉禪逐步丑化成一無所事的人了.其實(shí)只要認(rèn)真想一想就會明白,三國時期作皇帝時間最長的就是劉禪,如果他真是昏庸到了極點(diǎn),怎么會坐那么時間的皇位?
劉禪“樂不思蜀”完全是明哲保身的韜光養(yǎng)晦之計(jì)!
[編輯本段]點(diǎn)評2
三國末期,劉備的兒子劉禪繼位.昏庸無能的劉禪根本就不會治理國家,在諸葛亮等大臣去世后,蜀國很快就被魏國所滅亡.劉禪投降當(dāng)了魏國的俘虜,被迫從成都遷往魏國都城洛陽去居住.
[編輯本段]【注 意】
讀音:“樂”不能讀成yuè.
[編輯本段]【英文翻譯】
This idiom comes from Records of Three Kingdoms·Kingdom of Shu·Biography of the Last Emperor. In 223 AD,the founder of the Sun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Liu Bei was dead. His son,sixteen years old,Liu Shan succeeded the throne and was known as the Last Emperor. At first, under the assistance of the great prime minister Zhuge Liang, the young ruler managed his country with an effort. But after Zhuge Liang died, he was muddleheaded and incompetent,
[編輯本段]【導(dǎo)讀】
劉禪,小名阿斗,是三國時蜀國的后主.由于他昏庸無能,最終導(dǎo)致國家敗亡,被司馬氏的晉國吞滅.劉禪作為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可謂登峰造極,也正是這一點(diǎn)讓他在眾多的古代昏庸君主中“脫穎而出”,十分有名.
本文寫劉禪被俘至洛陽后竟然樂不思蜀的事跡,從中可見此人混用之一斑.
猜你喜歡
- 1正6邊形的面積計(jì)算公式,誰知道說一下,
- 2入射角和反射角不相等的原因?在什么情況下,入射角不等于發(fā)射角?
- 3鋁鐵在濃硝酸中鈍化表面所形成的氧化物薄膜主要是由什么物質(zhì)構(gòu)成的,其結(jié)構(gòu)是怎樣的?
- 4蘇軾評價
- 5英語翻譯
- 6兩小無猜,具體怎么解釋
- 7誰給我一份原子團(tuán)化合價表
- 8英語中什么叫“懸垂修飾語”?
- 9(1)在一幅比例尺是1:2500000的地圖上,量得天津到北京的距離是4.8厘米.天津到北京的實(shí)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 10初一3個班為小學(xué)捐書,
- 11x²+1<ax+a分之x a不等于 解不等式
- 12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大約是0.65公頃,相當(dāng)于我國人均占有森林面積的5倍.我國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大約是多少公頃?(列方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