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以古文言文為例子說明一下名詞做狀語的意義:
一、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tài).可以翻譯成“像……那樣(一樣)地”.例如:
庶民子來.(《詩經(jīng)·大雅·靈臺》) “子來”即“像兒女一樣地來歸”;
二、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以翻譯成“像對待……一樣地”.例如: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jì)》) “兄事之”即“像侍奉兄長那樣侍奉他”.
三、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或憑借.可以翻譯成“用(按)……來”.例如:
群臣后應(yīng)者,臣請劍斬之.(《漢書·霍光傳》) “劍斬”即“用劍斬”
四、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可以翻譯在“在……(地方)”.例如:
秦焚書禁學(xué),濟南伏生獨壁藏之.(《漢書·藝文志》) “壁藏”意思是“在墻壁中藏(書)”.
猜你喜歡
- 1正6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誰知道說一下,
- 2入射角和反射角不相等的原因?在什么情況下,入射角不等于發(fā)射角?
- 3鋁鐵在濃硝酸中鈍化表面所形成的氧化物薄膜主要是由什么物質(zhì)構(gòu)成的,其結(jié)構(gòu)是怎樣的?
- 4蘇軾評價
- 5英語翻譯
- 6兩小無猜,具體怎么解釋
- 7誰給我一份原子團化合價表
- 8英語中什么叫“懸垂修飾語”?
- 9(1)在一幅比例尺是1:2500000的地圖上,量得天津到北京的距離是4.8厘米.天津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 10初一3個班為小學(xué)捐書,
- 11x²+1<ax+a分之x a不等于 解不等式
- 12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大約是0.65公頃,相當(dāng)于我國人均占有森林面積的5倍.我國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大約是多少公頃?(列方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