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主題
教你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怎樣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呢?一般方法是:先把全文讀一遍,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再一句一句認真的讀,讀懂每個詞,每句話,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個段落大意合理地連接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不止這一種方法,比如,還可以就一篇課文提出幾個問題,把對這幾個問題的理解連起來,也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另外,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還有以下幾種方法.
1. 題目擴展法.有的文章的題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內容,歸納這類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從審題入手,弄懂題目的含義,然后將題目加以擴展就可以了.如:<瑞恩的井>題目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對它稍加擴展充實,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本文寫瑞恩為了幫助非洲的人挖一口井,努力攢錢,后來在人們的幫助下終于實現了愿望.
2. 綜合歸納法.如寫事的文章.記敘文一般包含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組織它們,這就是主要內容.如《橋》一文:時間是下著大雨的黎明,地點是木橋前,人物是老支書,事件是老支書不顧自己的兒子舍身救群眾.概括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內容:下著大雨的黎明,在木橋前老支書不顧自己的兒子舍身救群眾的事.
3.段意歸并法.把每段的段意連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黃繼光》一課,可分為四段,段意分別是:(1)黃繼光所在營接到新的戰(zhàn)斗任務;(2)黃繼光向指導員請戰(zhàn);(3)黃繼光頑強戰(zhàn)斗,壯烈犧牲;(4)黃繼光所在營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據段意歸納為: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時,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黃繼光在上甘嶺戰(zhàn)役中,頑強戰(zhàn)斗,壯烈犧牲.
4.抓重點詞句(中心句、中心段或過渡段). 有些文章結構上的總起句、過渡句、總結句或內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時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內容.如《養(yǎng)花》一文,可根據結尾段來概括它的大意:課文主要寫?zhàn)B花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
5. 取主舍次法即重點歸納法:有時一篇文章,其重點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內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這個重點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補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內容就歸納出來了.對寫了幾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據主要的來概括它的主要內容.如《落花生》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和嘗花生幾件事.從文章看,“種花生”和“收花生”寫得簡略,是次要的;“嘗花生”“議花生”寫得詳細,是主要的.根據課文主次可以這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我”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jié)時嘗花生,議論花生的好處的情形.
6. 問題回答法.有些問題,只要回答出來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內容.如《草船借箭》提出下面問題:①課文寫的是諸葛亮在什么情況下借箭的?②他們是怎么借的?③結果怎樣?把這些問題的回答歸納起來,就是主要內容.
總之,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還很多,不管用哪種方法,都首先要認真閱讀、分析.
教你理解詞語的幾種方法:語文學習過程中,不管是平時的閱讀還是在語文考試中,學會理解詞語對于我們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要讀懂一篇文章,有時不理解的詞語會成為我們閱讀的障礙,因此,我們必須理解那些詞語的意思;語文考試的閱讀練習中,也經常會出現解釋詞語的題目.那么,怎樣才能快速而準確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呢?對于我們正在打語文基礎的小學生來說,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解的詞語的方法,將有助于提高我們理解詞語的能力.
1\ 顧名思義這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就是通過解釋組成一個詞語的每個字的意思來理解整個詞語的意思.其實,“顧名思義”這個詞語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顧”就是看的意思,“名”指名字、名稱,“思”的意思是思考、想,“義”可解釋為意義、意思.連起來想一想,“顧名思義”的意思就很清楚了:看到名稱就能想到它的意思.這樣的詞語是很多的,比如:舍己為人、視死如歸、合作、悲憤等.
2\理解關鍵字在用“顧名思義”這種方法解釋詞語的時候,有時,因為詞語中的某個字我們不理解,因此就沒法準確理解整個詞語的意思,這時,我們就要想辦法理解關鍵字的意思.比如“狐假虎威”這個詞語,如果不準確理解“假”的意思,整個詞語就不能準確解釋.那么,“假”這個關鍵字我們該怎樣來理解呢?我們最好能請教一下字典這個老師.字典中關于“假”的意思有好多個:不真實的,不是本來的,跟“真”相反;借用,利用;據理推斷,有待驗證的……那么我們該選擇哪一個義項呢?想想那個寓言故事,我們就會覺得應該理解為“借用、利用”.“假”字理解了,再用顧名思義的方法,狐假虎威的意思就理解了.
3\找近義詞優(yōu)秀的作者為了使文章的語言活潑而富有文采,某個意思往往不用常見的詞語來表達,而選用一個比較書面化的詞語.解釋這類詞語,我們可以采用找近義詞的方法.例如,有一篇介紹未來海洋的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潮汐發(fā)電站、海水溫差發(fā)電站的建立,將會給人類帶來無窮無盡而又價格低廉的電力.”其中的“低廉”怎樣理解呢?我們就可以找它的近義詞“便宜”來解釋.近義詞怎么找?第一,要讀詞語所在的句子;第二,可以用你頭腦中的近義詞替代那個詞語試著讀讀那句話,如果句子意思不變,你就可以確定那個近義詞可以解釋這個詞語.
4\聯系上下文或許我們的語文老師經常跟我們說起理解文章的一個注意點: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其實,這里就告訴了我們解釋詞語的一個方法,那就是理解詞語可以聯系上下文.有時,我們對于比較陌生的詞語,或者只能意會那個詞語的意思卻說不出來,我們不妨到上下文去找找這個詞語的意思.比如,六年級有篇課文《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中有這樣一個詞語:飛來橫禍,這個詞語該怎樣理解呢?在上下文中找一找,我們發(fā)現這段話有助于我們理解這個詞:“原來,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這就是降臨到司馬遷頭上的“飛來橫禍”.
5\聯系插圖我們小學生的讀物,無論是教材還是課外書,總有一些插圖.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有時細心看看插圖,這個詞語的意思或許就想出來了.比如有篇課文《負荊請罪》,課題“負荊請罪”的意思就可以聯系課文插圖解釋.插圖上表現的是這樣的情景:廉頗光著上身背著荊條跪倒在藺相如面前,表情十分愧疚.你看,這插圖不就是“負荊請罪”的意思嗎?
6聯系生活實際語言是從生活中來的,我們在閱讀中遇到的詞語當然就可以回歸到生活中去理解.理解“絡繹不絕”,我們不妨想想節(jié)日里商業(yè)街上的情景;理解“體貼入微”,我們不妨想想關心我們的長輩們是如何對待我們的;理解“同心協力”,我們不妨想想班級中的每個同學是怎樣為班級榮譽出力的……
當然,要準確而快速地理解詞語,最主要的還是要靠我們平時多閱讀,多思考,多在語言實踐中進行訓練,以此來提高語言感知能力.因為憑語感解釋詞語,那才是最有效理解詞語的方法.
(補充:也可以把詞語中的各個字組詞連在一起就是這個詞的意思.比如“信賴”,“信”是“相信”;“賴”是“依賴”;“信賴”就是“相信依賴”的意思.)
猜你喜歡
- 1列式計算的要求是什么?題目只要求列式計算,沒有補充說明,那么能不能分步計算或是用解方程來計算?
- 2overall 和 all in all 是不是都可以表示 “總的來說;總之”的意思?
- 3詩詞 望穿秋水 不見高軒的意思
- 4若a=-5,a+b+c=-5.2,求代數式a2(-b-c)-3.2(c+b)的值.
- 5求兩道列式計算
- 6X=6+(6+X)×1/3 22-X×1/4-1/5X=1 (126-X)×2/9-1/6X=7
- 7等腰梯形底角為60度,如何平分成四個大小形狀都一樣的
- 8山字下面一個豆字念什么?
- 9關于物質的ph值
- 10How much is this seeater?同義句()()()this sweater cost?
- 11一般血毒的癥狀是什么?
- 12一艘宇宙飛船A與另一艘正在空中環(huán)繞地球運行的飛船B對接在一起,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