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
唐 . 王之渙 (688—742)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又名】
《出塞》
【翻譯】
黃河自天邊奔騰而下,
在高山腳下,一座孤單的城池坐落在那里.
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楊柳》這首哀怨的思念家鄉(xiāng)的曲子,
就算是春風(fēng)也吹不過玉門關(guān)外的.
【注釋】
1、涼州詞:又名《涼州歌》.為當(dāng)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涼州詞在唐代是樂府的常見曲名,多寫邊塞軍旅生活之事.
2、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并引《樂苑》云:“《涼州》,宮調(diào)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縣).
3、“遠(yuǎn)”一作“直”.
4、黃河遠(yuǎn)上:遠(yuǎn)望黃河的源頭.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dāng)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4cm,約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屬于一種樂器.
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9、度:越過.
10、玉門關(guān):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guān)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具體注釋: 這首詩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遠(yuǎn)遠(yuǎn)奔流而來的黃河,好象與白云連在一起,玉門關(guān)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guān)一帶春風(fēng)是吹不到的啊!
11、何須:何必.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注釋〗
1.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陽.
3. 盡:消失.
4.依:依傍.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5.窮:盡,使達到極點.
6.千里目:眼界寬闊.
7.更:再.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fēng)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編輯本段]
【王之渙《登鸛雀樓》的鑒賞】
〖詩意〗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yuǎn)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fù),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其中,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yuǎn)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這里,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我們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
首句寫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這是天空景、遠(yuǎn)方景、西望景.次句寫目送流經(jīng)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yuǎn)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這是由地面望到天邊,由近望到遠(yuǎn),由西望到東.這兩句詩合起來,就把上下、遠(yuǎn)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進詩筆之下,使畫面顯得特別寬廣,特別遼遠(yuǎn).就次句詩而言,詩人身在鸛雀樓上,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句中寫的是詩人目送黃河遠(yuǎn)去天邊而產(chǎn)生的意中景,是把當(dāng)前景與意中景溶合為一的寫法.這樣寫,更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而稱太陽為“白日”,這是寫實的筆調(diào).落日銜山,云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的光輝,此時顯得更加暗淡,所以詩人直接觀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黃河”.當(dāng)然也是寫實.它宛若一條金色的飄帶,飛舞于層巒疊嶂之間.詩人眼前所呈現(xiàn)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這幅圖畫還處于瞬息多變的動態(tài)之中.白日依山而盡,這僅僅是一個極短暫的過程;黃河向海而流,卻是一種永恒的運動.如果說.這種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充滿了無限生機的活潑的美.這不是所謂“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標(biāo)本.我們深深地為詩人的大手筆所折服.
后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還想看得更遠(yuǎn),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千里”“一層”,都是虛數(shù),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同時,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
從這后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yuǎn)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而含意深遠(yuǎn),耐人探索.這里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yuǎn)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yuǎn)的哲理.
〖寫作特點〗
就全詩而言,這首詩是日僧空海在《文鏡秘府論》中所說的“景入理勢”.有人說,詩忌說理.這應(yīng)當(dāng)只是說,詩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說理,而不是在詩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揚哲理.象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并不覺得它在說理,而理自在其中.這是根據(jù)詩歌特點、運用形象思維來顯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這首詩在寫法上還有一個特點:它是一首全篇用對仗的絕句.前兩句“白日”和“黃河”兩個名詞相對,“白”與“黃”兩個色彩相對,“依”與“入”兩個動詞相對.后兩句也如此,構(gòu)成了形式上的完美.沈德在《唐詩別》中選錄這首詩時曾指出:“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絕句總共只有兩聯(lián),而兩聯(lián)都用對仗,如果不是氣勢充沛,一意貫連,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離破碎.這首詩,前一聯(lián)用的是正名對,所謂“正正相對”,語句極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顯示出所寫景象的雄大;后一聯(lián)用的是,雖然兩句相對,但是沒有對仗的痕跡.所以說詩人運用對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王之渙的詩
王之渙的詩
要有注釋.
要有注釋.
語文人氣:548 ℃時間:2019-09-13 20:51:27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王之渙的所有詩
- 王之渙的詩有哪些?
- 王之渙寫了哪些詩?
- 王之渙的古詩
- “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這句話正如王之渙的詩句:
- 若f(sinx)=cos2x,那么f(cos x)=?
- 將拋物線y=x2+bx+c先向右平移2個單位,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得到的拋物線是y=x2+4x+5 求b,c的值分別是多少?
- 用反證法證明命題“若a、b∈N,ab能被5整除,則a,b中至少有一個能被5整除.
- 用對牛彈琴造句.
- 鐵塊是銀白色的,鐵粉是黑色的;銀片是銀白色的,銀粉是黑色的.所有金屬粉末都是黑色的嗎?
- 如圖(1),點M、N分別是正方形ABCD的邊AB、AD的中點,連接CN、DM. (1)判斷CN、DM的關(guān)系
- 給鐵器表面噴漆膜,可以防止鐵器表面銹蝕,現(xiàn)有150立方厘米的漆涂了5平方米的表面,則漆膜的厚度約是多少?)
猜你喜歡
- 1銳角三角形怎么畫
- 2把You should not watch too much TV .改成祈使句
- 3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了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的船.仿寫,
- 4今天就要的!
- 5地球儀有什么好處和用處
- 61,2,4,8,16,32,64,128,256,512,1024 ,2048.4056.8112.16224.32448.之間有什么規(guī)律 第2010個是多少?
- 7世界上第四長的河流
- 8數(shù)軸上表示相反數(shù)的兩個和原點有什么關(guān)系?
- 9【F(X)=a的X次方-X*Lna】的導(dǎo)數(shù)怎么求
- 10人教版高一化學(xué)必修一哪幾課最重要,要具體章節(jié)名
- 11If you have some thing,say!If nothing,go home!
- 12在天正建筑里怎樣生成立面圖 剖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