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是一種大型候鳥,春來北國,秋去南方,在千百年來的往返途中,傳遞了多少故事,承載了多少文化,真是難以盡數(shù)!作為最常用的原型意象,在古代詩文中,鴻雁的文化內(nèi)涵是最豐富,最深厚的.為了便于掌握,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試陳述之.
1、哀鴻遍野
哀鴻,即哀鳴的鴻雁,比喻在天災(zāi)人禍中到處流離失所、啼饑號寒的災(zāi)民.
哀鴻最早見于《詩經(jīng)•小雅•鴻雁》.“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于征,劬(音渠)勞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比喻流離失所的災(zāi)民這一意義,是由這首詩引來的后起義.
黃侃《水龍吟•秋花》“天涯吟望,哀鴻遍地,都成愁侶.”
李頎《古從軍行》:“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
這幾首詩詞的作者都是對戰(zhàn)爭和社會的黑暗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寄予了無限的同情,為“哀鴻”而哀也.
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fēng)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虜弦”是外族人的弓箭,云外驚飛四散哀鳴的當(dāng)然是漢族邊地的百姓.這是“哀鴻”的哭喊.
2、孤雁失群
據(jù)說,鴻雁群棲群飛時是不鳴叫的,鴻雁鳴叫意味著失群.所以古詩文中寫孤雁失群都是從鳴叫聲入筆.
如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蔣捷《虞美人》:“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薛道衡《出寒曲》:“寒夜哀笳曲,霜天斷雁聲.”
錢起《送征雁》:“秋空萬里靜,嘹唳獨(dú)南征.……悵望遙天外,鄉(xiāng)情滿目生.”
“斷鴻”和“斷雁”都是失群的孤雁,“征雁”也因“獨(dú)”而孤,幾個作者都是抓住孤雁的鳴叫聲,與落日、西風(fēng)、寒夜哀笳、霜天、寂靜的秋空等凄清索漠的意象相組合,極寫客中游子的悲切和孤傷.
寫孤雁的目的是托物寫人.或懷人念遠(yuǎn),或睹物思鄉(xiāng),或自傷孤寂.
杜甫《月夜憶舍弟》:“戍鼓行人斷,邊秋一雁聲.”
李頎《送魏萬之京》:“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
李頎《送劉昱》:“行人夜宿金陵渚,試聽沙邊有雁聲.”
杜甫和崔涂都寫有以《孤雁》為題的詩.
杜甫《孤雁》:“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飛鳴聲念群’,一詩之骨”.(浦起龍《讀杜心解》)在安史之亂那動蕩不安的歲月里,詩人流落他鄉(xiāng),親朋離散,他無日不夢想骨肉團(tuán)聚,親朋重逢.詩中這孤零零的雁兒,寄予了詩人自己的影子.
崔涂《孤雁》: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dú)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獨(dú)下遲.渚云低暗度,關(guān)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這是一首以孤雁象征詩人飄泊異鄉(xiāng)的詩.在瀟瀟暮雨中,孤雁因失群而形單影只獨(dú)自飛翔悲鳴,在靜靜的寒塘上面盤旋,欲下卻又遲疑,只恐遇險.詩中把孤雁的形象刻畫得唯妙唯肖,作者自比孤雁,詠物抒懷,全詩意境凄苦感人.
-
3、歸雁衡陽
秋天,大雁南飛.飛到哪里不再繼續(xù)向南呢?
一說是衡陽,即現(xiàn)在的湖南省衡陽市,在衡山之南,故名.傳說衡山有回雁峰,雁飛至此而止,不再南飛,待春而歸.
如,王勃《騰王閣序》:“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柳宗元《過衡山見新花開卻寄弟》:“晴天歸路好相逐,正是峰前歸雁時.”
這是最流行的說法.
一說是大庾嶺.在今江西省大庾縣境.傳說大雁南飛至此而回.
如宋之問《題大庚嶺北驛》:“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fù)來歸?”
這一說法較少見.
“雁歸何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離家在外的人,最看不得鴻雁的南飛或北飛(南飛、北飛都是歸).所以,在古代詩歌中,詩人多以“雁歸人未歸”來寄托游子(或征夫,或遷客)思鄉(xiāng)的感情.這樣的詩句在古詩詞中最為常見.
如賀鑄《搗練子•夜搗衣》:“馬上少年今健否?過瓜時(有人替換時)見雁南歸.”
朱敦儒《臨江仙》:“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薛道衡《人日思?xì)w》:“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
“歸雁”常出現(xiàn)在送別詩或謫遷詩中,那是詩人以歸雁反襯友人的遠(yuǎn)游或外遷,或自傷身世飄零.
如杜甫《天末懷李白》:“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劉禹錫《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歸目并隨回雁去,愁腸正遇斷猿時.”
李益《春夜聞笛》:“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王沂孫《高陽臺》:“江南自是離恨苦,況游騘古道,歸雁平沙.”
4、鴻雁傳書
鴻雁是書信的代稱,有時亦代稱信使.何以“鴻雁”代稱書信或信使呢?溯其源,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于仍不讓蘇武回漢.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并設(shè)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單于聽后,只有讓蘇武回漢.后來,人們就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這就是“鴻雁傳書”的傳說
有關(guān)“鴻雁傳書”,民間還流傳著另一個凄美的故事:唐朝薛平貴遠(yuǎn)征在外,妻子王寶釧苦守寒窯數(shù)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寶釧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聽到空中有鴻雁的叫聲,勾起她對丈夫的思念.動情之中,她請求鴻雁代為傳書給遠(yuǎn)征在外的薛平貴,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尋筆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羅裙,咬破指尖,用鮮血寫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團(tuán)圓的家書,讓鴻雁捎去.
詩人們往往借用鴻雁傳書的傳說,表達(dá)對遠(yuǎn)人的思念,或歸鄉(xiāng)的渴望.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鄉(xiāng)書何處達(dá),歸雁洛陽邊.”
王維《伊州歌》:“清風(fēng)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余.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shù)附書.”
李清照最喜用鴻雁的傳說表達(dá)心中的相思之苦.
如,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聲聲慢》:“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念奴嬌》:“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詩人們看見鴻雁即希望捎書至家鄉(xiāng)親人,這是正寫,也有反寫者.看見鴻雁,無書可寄;或怨鴻雁失信等.
如范成大《鷓鴣天》:“模淚易,寫愁難,瀟湘江上竹枝斑.碧云日暮無書寄,寥落煙中一雁寒.”作者是說,模擬外表流淚容易,抒寫內(nèi)心的哀愁很難,我心中的哀愁有如瀟湘江邊的竹子一樣血淚斑斑.都說鴻雁能傳書,在此“碧云日暮”之時,空見一雁從寒天飛過,我卻沒有書信可傳.極寫心中的悲痛無處傾訴之苦.
張元干《點(diǎn)絳唇》:“堪恨歸鴻,情似秋云薄.書難托,盡交寂寞,忘了前時約.”這是借恨歸鴻而怨爽約者.
李煜《清平樂》“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都說 鴻雁能傳書,但如今已到雁來之季人卻音信全無.
鴻雁古代寓意
鴻雁古代寓意
在古代詩歌中 鴻雁的寓意有什么?
在古代詩歌中 鴻雁的寓意有什么?
其他人氣:847 ℃時間:2020-03-30 14:44:51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鴻雁在古代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 鴻雁的意思
- 鴻雁這首歌表達(dá)的意思是什么?
- 書信中的落款是什么意思
- 書信當(dāng)中“臺啟”是什么意思?
- 桃樹的五分之三和梨樹的九分之四相等,梨樹比桃樹多42棵,兩棵樹各多少棵
- 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意思
- 28克的銅與足量的濃硝酸充分反應(yīng)后,求1.能制的標(biāo)準(zhǔn)狀況下二氧化氮多少升?2.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是
- 學(xué)如逆水行舟,不進(jìn)則退.用英文寫?
- commodity
- 某型號的熱得快接到220v,5a,10min電流所做的功.若接到11v的電源,同樣時間,做的功
- 有一種小油壺,最多能裝汽油3/2升,要裝35升汽油,至少需要_個這樣的油壺.
猜你喜歡
- 1把一根木材鋸成6段,共用了12分鐘,平均據(jù)下一段的時間是12分鐘的幾分之幾?
- 21.(x-y)^2-4(x-y+3)
- 3震級與地震烈度的區(qū)別
- 4求一篇80個單詞左右的英語作文 題目最好是介紹我的房間
- 5what a funny story it is(改成同義句)
- 6there are towers a____the ehds of the bridge.
- 7次氯酸鈣次氯酸鈉本身是否具有漂白性
- 8sally is looking at the the plane (和朋友一起)
- 9算式中間一條豎線是什么意思?
- 10一只青蛙在井底.井深10米,青蛙白天往上爬3米,晚上向下滑2米,問青蛙幾天爬上來?
- 11《誰與我同行》閱讀短文答案
- 12除了又香又甜這個詞語,還有沒有別的又什么,回答的時候就給我弄3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