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首詩是由北宋著名詩人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押(an)韻.它抒發(fā)了詩人思戀家園的感情.其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所傳頌.詩中“綠”字將無形的春風化為鮮明的形象,極其傳神.
譯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邊,我隔江遙望對岸的京口,心里想,這里與我居住的鐘山也就只隔著幾座大山,和煦的春風吹綠了長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時才能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返回我的家鄉(xiāng)呢?
賞析一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么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lián)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泊船瓜洲》
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jīng)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xiàn)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xiàn)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表達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賞析二
這首七絕觸景生情,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繪,表現(xiàn)了詩人此番出來做官的無奈和欲急切回歸江寧的愿望.頭兩句記敘北上的行程.詩人前往京城,卻偏偏回首江寧,表現(xiàn)不愿赴任的復雜心理.后兩句以景寫心,既有變法給自己帶來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這固然是春風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青苗法等變法措施產(chǎn)生的實效嗎?但是官場是險象環(huán)生的,詩人望著這照著瓜洲渡口,也照著鐘山的明月,發(fā)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嘆,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是非非的官場,很有余韻.這首詩不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敘事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diào)清新.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修辭上的錘煉.據(jù)洪邁《容齋隨筆》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風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真達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實詩人不僅僅在煉字,也是在煉意,這才符合詩的情境.
小故事:
“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句中的“綠”字經(jīng)過詩人的多次改動,才確定用“綠”字來取代“到”、“過”、“入”、“滿”等字眼.詩人想用一個動詞來表現(xiàn)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終選擇了一個形容詞,將形容詞作動詞用,這就是“形容詞動用”.“綠”不僅表明“綠色”,還有“吹綠了”的意思 ,將春風擬人化,更增添了動態(tài)美.
猜你喜歡
- 1英語翻譯
- 2俗世奇人中的好詞佳句,多一點
- 3解釋有關condition的詞組
- 4甲乙兩地相距270千米.貨車·客車同時兩地對開,經(jīng)過三分之一小時相遇已知貨車和客車速度比是4:5客車每小
- 5求簡單解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 6有一組數(shù):1,2,5,10,17,26,..,請觀察這組數(shù)的構成規(guī)律,用你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確定第8個數(shù)為____. 第n個數(shù)為( )
- 7腰長為16cm,頂角為150°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積為_.
- 8平平存了2角和5角的硬幣共計25枚,總價值59角.問2角和5角兩種硬幣各有多少枚?方程解
- 9車輪路程一定時,車輪的周長和轉動的圈數(shù)成什么比例?說明理由
- 10請英語高手解釋dogs do not eat rats.
- 11小明每秒跑6米,小紅每秒跑4米.如果小明站在100米跑道的起點處,小紅站在他前面10米處,兩人同時同向...
- 12大二結構力學這門課中,圖乘法中的M圖和Mp圖是怎么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