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
漢代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繁榮,使原本遙遠而陌生的國度之間有了廣泛而深入的經(jīng)貿(mào)科技交流,使人們對古代各國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認識與了解,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進程,使整個社會和平繁榮,而與之帶來的文化觀念的碰撞,物質的交換也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和多元化.唐太宗任用賢良、輕徭薄賦、廣開言論,以開放的胸懷打開國門,與日本、印度等國進行密切交往,使得政治清明、經(jīng)濟繁榮,使人們感受到他族文化的魅力,極高地促進了民族繁榮和民族和諧.博客評論:和諧是人與人交流的潤滑劑,沒有和諧,即使離得再近,那也是天涯之隔.
自然之美,在于天地萬物的和諧,在于謹守著各自的運行軌跡,生存與死亡,寒夜與陽光,雋秀與奔放,仿佛都在這一道道軌跡中來來往往;那大自然生命氣息中的原始與粗獷,便蘊含著造化神功的和諧之美.高山之巔,白雪皚皚,雄鷹從耳際劃過,一聲清脆的嗥鳴,俯瞰眼下的滄桑:溪水清澈見底,像一塊透明的玻璃,魚兒自由地生活在里面,仿佛鑲嵌在上面的樹葉;草原廣闊無垠,像一塊碧綠的毛毯,綿羊安閑地生活在那里,仿佛編織在上面的大百花;森林一望無際,像一塊精美的翡翠,鳥兒幸福地生活在那里,仿佛雕刻在上面的玉珠……它順著泥土的芳香奔向山的那一邊,那是心中的火裹挾著的氣流的奔放,生命的高亢,它呼出的是心底的一片熱望,它看到了自然界里的一切,它們互相映襯、依存,共同演奏著和諧的樂章.博客評論:自然界中的和諧是最為融洽自然的一種氣氛,不需要任何人的調整或者是修飾,永遠那么可貴.
近一百年來,令人不如意的畫面也在人間大舞臺頻頻登場.當煤炭石油被電能、電核所代替.當手工業(yè)被蒸汽機所淘汰.人們便不斷地在吞噬大自然.不知道多少黑煙毒氣玷污了原本清白的天空,不知道多少農(nóng)藥灰塵在大地上肆虐揮灑,不知道多少黑色發(fā)臭的廢水擄去了江河的心臟……一次性餐具也在逐步進入人們的生活,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與此同時,不知什么地方正在發(fā)生水土流失,沙塵暴,面臨著土地荒漠化的入侵;天空在哭泣,大地在呻吟,天地之間的所有的動植物都在抱怨.因為人們破壞了生態(tài)的和諧.博客評論: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是支撐生命的頂梁柱.它是生命生存的必備的“氧氣”.博客感悟: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每個人都由必要地反省一下自己——在家里,是否在平淡的家庭中感受到了融融親情,是否因爸爸為自己倒水,媽媽為自己夾菜而幸福、感激;在學校里,同學遇困難了,自己是否幫助過人家;老師講課自己是否認真聽講了,是否尊重老師了;在街上,是否真正地熱心幫助過別人,是否對陌生人的錯誤或行為寬容、諒解過……博客總結:構建和諧社會,從我做起.
共沐和諧之麗日
古代有個朝廷重臣叫張廷玉.一次,他老家的鄰居翻蓋房子時,悄悄地把宅基地朝他家的院子這邊挪了一點兒.結果,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使兩家吵鬧得雞犬不寧.最后,張廷玉寫了一首詩:“千里來書只為墻,讓人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兩家人見到此詩后,各自羞愧不已,最后和好如初.張廷玉懷著維護兩家和諧之心使鄰居之間重歸于好,更加融洽.其實,我們在欣賞這一佳話時,更感受到了和諧力量之大.
縱觀歷史,多少國家因為不和諧而慘招戰(zhàn)爭,而同時,又有多少人在戰(zhàn)爭中倍受煎熬!想當年,八國聯(lián)軍的侵華戰(zhàn)爭使輝煌燦爛的北京籠罩在血雨腥風之中,而南京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則使30萬手無縛雞之力的淳樸百姓倒在血泊中.面對海灣戰(zhàn)爭,我們不禁為科威特的悲慘命運而嘆惋.昔日美麗、富饒的“黃金地”,僅在短暫的數(shù)天內(nèi),便一片狼藉,慘不忍睹.大街小巷彈痕累累,電、火供給陷入癱瘓.人們生活苦不堪言.人類的不和諧竟有如此威力,它將世界推向無底深淵.然而,面對這一樁樁血的事實,人類已不再執(zhí)迷不悟.看,印度海嘯給印度帶來了嚴重的災難,面對受害者的垂死掙扎,各國人士沒有袖手旁觀,更沒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伸出了自己的援助之手,幫助受難者重建家園.面對非典、禽流感,各國人民沒有僅驚嘆它的駭人聽聞,而是手牽手,共同努力,使人們逃出了“惡魔”的指爪.這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正是現(xiàn)代人類追求和諧的真實寫照嗎?要知道,大雁與太空的共存,是和諧;鮮花與綠葉的相襯,也是和諧.上帝給了我們不同的人生,卻沒有剝奪我們追求和諧的共同心愿.
泉水叮咚和鵝卵石共歌,魚兒嬉戲與大海共舞,正是有了和諧,才有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機.五大洲共迎奧運,全世界共探索科學,正是有了和諧,才有了社會的生生不息.只要心中有一盞永不熄滅的和諧之燈,我們定會共沐和諧之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