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曰:“嬰之家不貧,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為也;進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財遷于它人,是為宰藏也,智者不為也.夫十總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書社五百封管仲,不辭而受,子辭之何也?”晏子曰:“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晏子正在吃飯,齊景公派使臣來到,(晏子)把食物分出來,給使臣吃,(結果)使臣沒吃飽,晏子也沒吃飽.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貧困的情況)的事情告訴了齊景公.齊景公驚嘆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說的)這樣窮!我不了解,這是我的過錯.”(于是)齊景公派公差送去千金與稅款,請他用千金與市租供養(yǎng)賓客.晏子沒有接受.(齊景公)多次相送,最終(晏子)拜兩拜而辭謝道:“我的家不貧窮,由于您的賞賜,恩澤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濟百姓,您的賞賜夠豐厚了,我的家不貧窮啊.我聽人這樣說,從君主那里拿來厚賞然后散發(fā)給百姓,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統(tǒng)治人民,忠臣是不這樣做的;從君主那里拿來厚賞卻不散發(fā)給百姓,這是用筐篋收藏財物歸為己有,仁義之人是不這樣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賞,在朝外,取得君主賞賜不能與士人共享而得罪他們,死后財物轉為別人所有,這是為家臣蓄積財物,聰明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有衣穿,有飯吃,(只要)心里滿足就可以免于(一切)憂患.”
齊景公對晏子說:“從前我們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沒有推辭,你推辭不接受是為什么呢?”晏子回答說: “我聽人這樣說,圣明的人考慮多了,也難免會有失誤.愚蠢的人經(jīng)過多次考慮,也有可取之處.想來這是管仲的錯,是我的對吧?因此再次拜謝而不敢接受.”
晏子:春秋后期齊國的國相.
景公:齊景公.
奉:招待.
通假字:
反:通“返”,返回.
交游:朋友
食:吃
市租:稅租
方:正在
振:救濟
以:用
《晏子辭千金》側重表現(xiàn)晏子的“德”.
此篇以記言為主,雖有敘事,但婉轉曉暢,在汩汩滔滔的思辨中折射出人物的心靈之關.全文也可分兩段.
第一段寫晏子辭“千金”的原委.
開頭通過晏子“分食食使者”的簡短場景,寫出晏子清貧如洗的家境.景公之嘆表明晏子的清貧是由來已久,且一直瞞著不讓人知道,突出了晏子的儉樸力行與含辛茹苦的一貫作風.這是晏子辭“千金”的緣起.景公“致千金與市租”, “三致之”,晏子“終再拜而辭”,表明晏子非如一般人的惺惺作態(tài),是出于內衷所致,寫出了晏子辭“千金”的決心.“嬰之家不貧”的一番表白突出展現(xiàn)了晏子作為忠臣、仁人、智者的廉潔高尚的精神境界.晏子家境到了招待使者也要“分食食之”的地步,實在是貧到無以復加.貧窮的原因除了供養(yǎng)眾多的家口以外,主要還是將所得俸祿用“以振百姓”與“延及交游”.此處“交游”并非指一般的私交,而是泛指眾多的賢才,與下文“士”、上文“賓客”含義大體相同.可見晏子正是用自己辛苦所得的俸薪來盡力為國家發(fā)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人才,晏子為國為民實在是到了“鞠躬盡瘁”的地步.“十總之布,一豆之食”,就連普通老百姓家的生活也不會低于此.一再聲明“嬰之家不貧”、“嬰之家不貧也”,即從急切的語氣中體現(xiàn)了晏子的耿耿孤忠;這種做了好事還要隱瞞的情形,一方面寫出了晏子赤誠純真的個性,另一方面也包含著不肯示君之過的意思,晏子修養(yǎng)之高,令人感慨!同時,這一番表白也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晏子的施政原則,即“忠”、“仁”、“儉”三個方面.當時田氏在齊國“小斗買進”,“大斗賣出”,廣為收買人心,在晏子看來,這正是一種“臣代君君民”的現(xiàn)象;至于“筐篋之藏”在齊國這個“好言利” 的國家也是上行下效,如薰如染;而奢侈之風自管仲“山稅藻節(jié)”以來,更是襲為風尚.“嬰聞之”以下三個排比句均是有感而發(fā),不但表現(xiàn)了晏子一塵不染、廉潔剛正的操行,而且從反面寫出了其愛民如子、思賢若渴及為國為君竭忠盡智的高尚品質.另外,這段表白還體現(xiàn)了晏子曠達的人生觀,其對財富的一番感嘆和對“筐篋之藏”者的鄙視,充分表現(xiàn)出其超出塵雜的哲人般的睿智和洞察人生大義的圣人般的胸懷.“足于中,免矣”,便是這種曠達人生觀的最好總結.
第二段寫晏子面對齊景公的親自勸說,不為所動,堅辭“千金”.此段以管仲為襯托,進一步突出晏子的儉樸美德.“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精警絕倫之中不乏幽默之趣.此處以“愚人”自比,自謙而深得應對之妙,含蓄之中潛藏著諷世的針芒.管仲對于桓公“書社五百”之賜“不辭而受”已成為千古譏柄,兩相對照,晏子的美德令后世欽佩不已.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說:“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zhí)鞭,所忻慕焉.”
全文語言風格質樸而不尚藻飾,但文勢于平直之中含有婉曲的風致,雖平和溫醇,而幽妙精微之思如瀑出泉涌,故小處皆含大義,尋常道白,亦成格言警句,這是本文長于記言之處.但寫人亦能于三言兩語之中見出犖犖豐神.如“使者反,言之公”的細節(jié),頗能勾畫出使臣的復雜心理:是對晏子家境貧寒的同情?還是對晏子薄待使臣的不滿?抑或是對堂堂相臣竟如此吝嗇的誤會與怨望?種種感情都在“言之公”三字之中.其他如對齊景公的語言描寫,一個“嘻”字刻畫出其習于奢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詫異心理”,特別是在晏子說明“辭千金”的理由之后,景公仍問“何以辭之”,并搬出管仲“不辭而受”.作為先例,可見景公對晏子堅辭 “千金”的行為不以為然,其心中未必不把晏子的這種行為看成“愚人”之舉,故雖有上文“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的自責,也難以洗刷其庸主之材的本質.
1、請以“奉”賓客
2、在《晏子辭千金》中與“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中的“之”意思用法相同的句子.
3、翻譯景公使使者至.__________
1.請求讓他用(千金與市租)供養(yǎng)賓客.奉,供養(yǎng).
2.是寡人之過也
3.齊景公派使臣來到
猜你喜歡
- 1平面與平面重合,是否屬于平行一類?那重合的兩直線,也屬于平行一類的嗎?
- 2非洲每年因饑餓死亡的人數(shù)及現(xiàn)在饑餓人口數(shù)量拜托各位了 3Q
- 3decide to do sth.還=什么
- 4(7/8)o you think of london?B:5.____london is one of the liveliest cities
- 5啤酒可以托運嗎
- 6邊長為2√6的等邊三角形的中心到一邊的距離為?
- 7please give your hand to help me
- 8已知2的X次方等于3的Y次方等于6的Z次方不等等于1,證明X分之一加Y分之一等于Z分之一.
- 9幫我做做?
- 10機械分析天平TG628A的使用說明書
- 11in winter ,we wear warm coats to protect our bodies_.
- 12( )was most importance to her ,she told me,was her family it this what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