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永久 码,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国产,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 <center id="usuqs"></center>
  • 
    
  • 如何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如何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其他人氣:377 ℃時間:2020-03-31 22:15:02
    優(yōu)質(zhì)解答
    一、等高線圖的基本特點
    1、同一條等高線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圖一致.
    3、等高線均為閉合曲線,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圖上完全呈現(xiàn)出來.
    4、等高線一般不相交、不重疊,但在懸崖峭壁處,等高線可以重合.
    5、等高線疏密反映坡度陡緩,而等高線之間間距愈大,等高線愈稀疏,則坡度愈緩.
    6、等高線與山脊、山谷線重直相交,等高線穿過河谷時,向上游彎曲,成為“V”字形.
    7、示坡線表示坡降方向,它總是指向海拔較低的方向.
    二、判讀方法
    (一)判讀等高線的數(shù)值.
    1、計算兩點的相對高度和溫度差.
    讀出任何兩點的海拔高度,計算出這兩點的相對高度,還可以進一步求出它的氣溫差(每升高100m,氣溫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對高度.
    等高線重疊或相交的地方,表示為陡崖.
    陡崖的相對高度為:(n-1)d≤h<(n+1)d
    其中n為兩地不同等高線的條數(shù),d為等高距.
    3、判別局部小范圍閉合等高線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圍內(nèi),則判別規(guī)律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閉合等高線海拔與兩側(cè)等高線中較低的海拔相等,則閉合區(qū)域內(nèi)的海拔低于這條等高線的海拔,此地可能為小盆地;如果閉合等值線海拔與兩側(cè)等高線中較高的海拔相等,則閉合區(qū)域內(nèi)海拔高于這條等高線的海拔,此地可能為小山峰.
    4、計算兩點相對高度的范圍.
    (1)確定兩點的海拔高度的范圍.
    (2)確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讀等高線的形狀特征.
    1、根據(jù)等高線疏密,判斷坡度陡緩.
    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間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勻坡,等高線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線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線的數(shù)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線的數(shù)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為盆地.
    4、等高線的凸出部分指向低處表示山脊,其最大彎曲處的點的連線,表示為山脊線,也叫分水線.
    5、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高處,表示為山谷,其最大彎曲處點的連線,表示為山谷線,也叫集水線.
    6、相鄰兩個小山頂之間呈馬鞍型的低地部位為鞍部,也叫埡口.
    7、兩組山脊等高線對壘,中間是一道比較狹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為峽谷.
    8、判斷兩點間可否通視,可通過繪制地形剖面圖判斷.
    三、等高線地形圖的應(yīng)用
    1、確定水庫河壩址的位置.
    在不考慮地質(zhì)等條件下,水庫庫區(qū)宜選在河谷、山谷地區(qū)或選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這些地區(qū)不僅庫容重大,而且有較大的集水面積.壩址應(yīng)選在河流流出的洼地或小盆地的最窄處.
    2、確定公路、鐵路線路.
    一般選擇坡度較緩,線路平穩(wěn),距離較短,彎路較少上的線路為好.一般在兩條等高線之間繞行,只有必要時才可穿過一、二條等高線;盡量少通過河流,少建橋梁;避免通過沼澤、斷崖.
    3、農(nóng)業(yè)區(qū)位選擇.
    根據(jù)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來的地貌類型,地勢起伏,坡度陡緩,結(jié)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農(nóng)林牧副漁業(yè)布局原則.例如,平原宜發(fā)展種植業(yè),山區(qū)宜發(fā)展林業(yè)、牧業(yè).
    4、工業(yè)區(qū)位選擇.
    工業(yè)區(qū)宜建在等高線間距較大的地形平坦開闊的地形區(qū),且水源充足、接近資源的地區(qū).若是電子、半導(dǎo)體、感光器材廠等需要建在空氣清潔、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地點.
    5、水系的水文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分水嶺;山谷常有河流發(fā)育.
    等高線穿越河谷時向上游方向彎曲,即河流方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征: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處有時形成瀑布,河流出山口常形成沖積扇.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請使用1024x768 IE6.0或更高版本瀏覽器瀏覽本站點,以保證最佳閱讀效果。本頁提供作業(yè)小助手,一起搜作業(yè)以及作業(yè)好幫手最新版!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作業(yè)小助手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