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文如其人”.要準確的把握詩歌的語言特點,就必須因人而異,了解不同時期不同詩人的風格流派.因人定格,知人論詩,才能對詩歌的語言特點作出準確的分析、判斷、鑒賞.對語言整體風格的鑒賞重點是會用一些有關(guān)風格類型的專用名詞術(shù)語.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平實質(zhì)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全篇4句20字,毫無難解之處.還有陶淵明的詩、李煜的詞.
(2)、含蓄雋永.詩歌最富有靈氣,詩的靈氣在于雋永,在于“字短情長”,字里行間總是留著啟人聯(lián)想、開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隱的《雨夜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天各一方的夫妻間掛念問候,其時其境其情,歸家團聚作長夜之談的憧憬,統(tǒng)統(tǒng)顯于言外,隱于空白.還有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
(3)、清新雅致.其特點是用語新穎別致,不落俗套,給人一種清新美的愉悅.如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頭”(《小池》);孟浩然的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過故人莊》)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這是一幅優(yōu)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清新、自然.
(4)、形象生動.詩歌的語言往往以其生動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懷古》),既是詩又是畫,有形有聲有色地展現(xiàn)了赤壁的壯麗景色,氣勢雄偉,境界開闊.
(5)、絢麗飄逸.如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全詩顯得色彩繽紛、景象綺麗、變幻莫測,這是絢麗飄逸之美.
(6) 簡潔明快. 其特點是:語言簡練利落、洗煉(練)、淺顯、 明白如話、不加修飾.如賈島的詩、馬致遠的散曲等.
(7) 雄渾壯麗. 其特點是:骨力挺健,氣壯山河.如曹操的《觀滄?!凤@得胸襟豁達,豪情橫溢.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詩歌中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人.在他們的筆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絕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熱,有同仇敵愾的憤慨,有誓死戍邊的決心.
(8) 粗獷豪放. 李白是豪放風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蕩,格調(diào)昂揚,想象奇特,夸張出格,是李白豪放詩風的特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氣勢浩蕩,一瀉千里;“草綠霜已白,日西月復東.”(《古風》)描繪光陰流逝之快,人事變遷之速,一氣呵成,天衣無縫.宋詞中的豪放派,以蘇、辛為最杰出代表.
(9) 沉郁頓挫.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渾厚、濃郁、憂憤、蘊藉.“沉則不浮,郁則不薄.”杜甫之詩,為濃郁之極至.憂愁是杜詩沉郁的主要內(nèi)容,他的憂愁,不只是個人的,更是國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這種憂愁具有豐富的情感層次,使其沉郁獲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價值.他的“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10) 悲壯慷慨. 大凡詩人,慨嘆風云變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擊人民災難之重,身受命運坎坷之苦,郁積壯志未酬之憤,而憂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見,悲慨是時代的心聲,詩人的呼喊,詩人面對動亂的現(xiàn)實,出于嚴肅的責任感,遂作悲慨.陳子昂的詩,就以悲慨而馳譽詩壇.《登幽州臺歌》是最激動人心的悲慨之詩.
(11)纏綿哀怨. 詩作婉曲,感情細膩.如柳永、李清照、
中華語言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尤其是古詩詞語言更是凝練有加,真可謂一字千金.元代文學家元好問曰:“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余味,百過良未足.”因此,須細細推敲,方能解其中之味.
一、 了解古詩詞言特點
1. 用意十分,下語三分
律詩、絕句、詞、曲這些古詩體裁,有固定的形式,這些形式促使詩人必須利用有限的空間表現(xiàn)出豐富的內(nèi)容,這就決定了古詩語言往往“用意十分,下語三分”的特點,凝練而含蓄,言盡而意無窮.具體表現(xiàn)有兩方面:
?。?)講究“準確傳神”.古代“詩話”中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詩人煉字的佳話趣聞.眾所周知的賈島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等,就是“煉字”的典范,“準確傳神”描摹物態(tài)能抓住特征,描摹心理能妙傳心緒,描繪情景能使人身臨其境.
(2)講究跳躍和留白.古詩詞為達到凝神精練,往往會省略一些可省可無的詞語,造成詩句上的跳躍或戛然而上,留下空白,而這些跳躍,空白之處往往是詩意所在.詩味所在,讀者需借助想象和聯(lián)想方能完成對詩句的解讀,如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馬致遠的《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詩句省略了謂語動詞的一些用以銜接的虛詞,我們有解讀時需在意象與意象間補上這些省略成分.
古詩鑒賞(一)
——分析古詩的語言特色
教學目標:分析古詩的語言特色.
閱讀下面這首詩:
畫菊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
注釋:鄭思肖(1241-1318)宋末詩人、畫家.連江(今屬福建)人.曾以太學上舍生應博學鴻詞試.元軍南侵時,曾向朝廷獻抵御之策,未被采納.以后客居吳下,寄食報國寺.原名不詳,宋亡后改名思肖,表示思念趙宋,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日常坐臥,也要向南背北.鄭思肖擅長作墨蘭,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奪.
賞析:“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這兩句詠菊詩,是人們對菊花的共識.菊花不與百花同時開放,她是不隨俗不媚時的高士.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愿枯死枝頭,決不被北風吹落,描繪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jié)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這是鄭思肖獨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國的誓言.
一、讀懂詩的四個步驟
1、題目2.分析作者3.研讀詩歌內(nèi)容,爭取還原到現(xiàn)代語言4.看詩下注釋
二、分析古詩的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或談談這首詩的語言藝術(shù).
一般用詞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diào)婉約、簡練生動等.
解答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guān)的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例:【古詩:逢入京使】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問題: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能于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見《藝概.詩概》)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有這一特色.試分析.
分析下列古詩的語言特色
練習:(一)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練習:(二)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練習:(三)《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OK了!
給點分數(shù),10分就好我已有3063個字你要求是我3|1了!1!有3110個字.
猜你喜歡
- 1英語翻譯
- 2俗世奇人中的好詞佳句,多一點
- 3解釋有關(guān)condition的詞組
- 4甲乙兩地相距270千米.貨車·客車同時兩地對開,經(jīng)過三分之一小時相遇已知貨車和客車速度比是4:5客車每小
- 5求簡單解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 6有一組數(shù):1,2,5,10,17,26,..,請觀察這組數(shù)的構(gòu)成規(guī)律,用你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確定第8個數(shù)為____. 第n個數(shù)為( )
- 7腰長為16cm,頂角為150°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積為_.
- 8平平存了2角和5角的硬幣共計25枚,總價值59角.問2角和5角兩種硬幣各有多少枚?方程解
- 9車輪路程一定時,車輪的周長和轉(zhuǎn)動的圈數(shù)成什么比例?說明理由
- 10請英語高手解釋dogs do not eat rats.
- 11小明每秒跑6米,小紅每秒跑4米.如果小明站在100米跑道的起點處,小紅站在他前面10米處,兩人同時同向...
- 12大二結(jié)構(gòu)力學這門課中,圖乘法中的M圖和Mp圖是怎么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