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究的過程
科學探究的過程一般有以下八個要素:
1.提出問題
從日常生活或化學學習中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并能清楚地表述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如探
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蠟燭燃燒時的火焰分為三層,可提出“蠟燭燃燒時各層火焰的溫度一樣高嗎?”等問題.
2.猜想與假設
對問題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與假設.如針對蠟燭燃燒時火焰的溫度,我們可作出如下的猜想或假設:蠟燭燃燒時各層火焰的溫度不同,其中外焰溫度最高等.
3.制定計劃
在老師指導下或通過小組討論提出驗證猜想或假設的活動方案.如驗證蠟燭燃燒時外焰溫度是否最高時,可用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約1s后取出,看哪一部分最先燒焦,以此確定火焰溫度最高的地方.
4.進行實驗
按照制定的計劃正確地進行實驗,注意觀察和思考相結合.
5.收集證據(jù)
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對觀察和測量的結果進行記錄,或用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收集證據(jù),或用圖表的形式將收集到的證據(jù)表述出來.如:處于酒精燈外焰部分的火柴燒焦了,處于內焰部分的火柴略有變化,處于焰心部分的火柴沒有明顯的變化等,這些都是證明酒精燈火焰哪部分溫度最高或最低的證據(jù).
6.解釋和結論
對事實或證據(jù)進行歸納、比較、分類、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斷事實、證據(jù)是肯定了假設或否定了假設,并得出正確的結論.
7.反思與評價
對探究結果的可靠性進行評價,對探究活動進行反思,發(fā)現(xiàn)自己和他人的長處和不足,并提出改進措施.如除了用火柴外,還能用其他物質或方法證明蠟燭燃燒時各層火焰溫度的高低嗎?等等.
8.表達與交流
采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將探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流和討論,既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又要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
在具體的探究中,探究要素可多可少,根據(jù)需要可以是全程式的探究,也可以對部分要素進行探究.
猜你喜歡
- 1二次函數(shù)公式 頂點式和一般式的對稱軸,頂點坐標,X和Y的關系,最大值
- 2溫室效應的產(chǎn)生與影響 研究目的
- 3以'"驚喜"為話題的優(yōu)秀作文
- 4造成空氣污染的有害物質可分為( )和( )兩大類,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shù)的項目暫定為( )( )( )
- 5Nor的用法
- 6化學肥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類.含氮量最高的化肥是______,復合肥料是______(填化學式).
- 7已知a2+2ab+b2-4(a+b-1)=0,求a+b-3的值.
- 8電位和電壓有什么異同?
- 91、2位和3、4位是反義詞的成語
- 10大道之行也中是謂大同中大同的今義
- 11Fe與稀硝酸反應分哪兩種情況?
- 12平衡計分卡的指標體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