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1安培=1,000毫安=1,000,000微安.
如一只滿偏電流為100微安內(nèi)阻為2000歐姆的靈敏電流表,將它擴展成1安培的安培表.
設并聯(lián)在這支表頭的電阻為R,根據(jù)歐姆定律分流原理,電流與這條這路的電阻成反比得:
R*(1,000,000-100)=2,000*100,R=2,000*100除以999,900,R=200,000除以999,900=0,002歐姆.
設這個并聯(lián)支路總電阻為R0,那么R0=2,000*0.002除以(20,000+0.002)=40除以20,00.002約等于0.02歐姆.
可以體會到:將它擴展到量程為1安培時,這個總電阻只有0.02歐姆了.
實驗室的安培表同樣是通過并聯(lián)分流電阻而擴展成安培表的.這些表頭滿偏電流一般有幾百微安,內(nèi)阻相當小,一般也只有幾百歐姆.可想而知,這些安培表的內(nèi)阻是多么的小.請千萬注意:我講的是安培表的內(nèi)阻是多么的小,而絕不是表頭內(nèi)阻.
我就是老師,你老師講的是完全正確的,不容懷疑1根據(jù)《萬用表使用維修入門》(浙江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1年3版)介紹的,靈敏度最高MF10微安表內(nèi)阻為3350歐姆,滿偏電9.15-9.30微安.靈敏度最低的是MF14,滿偏電流是160微安,內(nèi)阻是100歐姆.
至于老師講過的“電流表內(nèi)阻非常小可忽略”,我是這樣l理解的:
根據(jù)初中學過的歐姆定律,并聯(lián)電路電路處處相等,電流與電阻成反比.跟表頭并聯(lián)分流電阻,就擴大了量程:并聯(lián)電阻越小,量程越大,反之越小.請看下圖:
MF500直流電流計算
已知MF500的滿偏電流I0=42微安,內(nèi)阻R0=2.8 kΩ,采用閉路串并聯(lián)式附加電阻,試設計直流電流I1=1 mA、I2=10 mA、I3=100 mA和I4=1 A.
設I1、I2、I3和I4電阻分別是R1、R2、R3和R4,串聯(lián)附加電阻分別是r1、r2、r3和r4.,又設跟表頭串聯(lián)的電阻設為R.
R1=42×2800÷(1,000-42)117,600÷958=122.75574 kΩ,為測量單位的更加準確將附加電阻設計為整十的數(shù),即將R1設計為130Ω,則有:
42(2800+R)=130(1000-42),R=130×958÷42-2800=165Ω.
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分流原理,這條支路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得;I1R1=I2R2=I3R3=I4R4,R2=I1R1\ I2=13Ω,同理,R3=1.3Ω,R4=0.13Ω.
r4=R4=0.13Ω,r3=R3-R4=1.17Ω,同理,R2=11.17Ω,R1=117Ω.
如果對你有幫助,請幫忙給個回應啊?我是個早已退休的教師,無論是視力聽力智力都感到力不從心,有時心里準備這樣回答,手卻不聽使喚,卻回答成那樣了!
當表頭內(nèi)阻一定,與之并聯(lián)的分流電阻越小,兩成越大,那么這條支路的總電阻越小,就可以忽略不計.反之,與之并聯(lián)的分流電阻越大,那么這條支路的總電阻越大,那么這條支路的總電阻越大,通過這條支路的總電流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