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fēng)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fù)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wù)邽楸瘋?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其中以諷諭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zāi)芙狻?
白居易曾將自己的詩分成諷諭、閑適、感傷和雜律四大類.諷諭詩是白詩中的精華.代表作有《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它們廣泛反映了中唐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xiàn)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這些詩措辭激烈,毫無顧忌,突破了“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tǒng),在古代批評時政的詩歌中十分突出.他的諷諭詩多直賦其事,敘事完整,情節(jié)生動,概括深廣,主題集中,形象鮮明,語言明白.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fēng)起,小麥覆隴黃.”詩歌一開頭便交代了寫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麥?zhǔn)盏霓r(nóng)忙季節(jié).接著“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兩句描寫了婦女帶著小孩趕往田間地頭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水送飯的情景.隨后,寫到了青壯年們的勞累和辛苦,他們“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不顧烈日的烘烤,腳踩發(fā)燙的土地,不辭辛勞地在南岡麥田低頭收麥.“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盡管他們已經(jīng)筋疲力盡,但為珍惜這晝長的夏天也顧不得炎熱太陽的炙人了.詩到此處,一家人辛苦忙碌的景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為此讀者也給予了深深的憐憫之情.接著,作者又描繪了令人心酸的圖景.“復(fù)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手懸敝筐.”一個貧窮的婦女懷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個破籃子在一旁揀拾收麥時遺落的麥穗.“聽其相顧言,聞?wù)邽楸瘋?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原來為了繳納官稅,她家買光了田地,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著別人收割時散落的碎麥來過活,真是令人同情與傷心.
以上描寫的兩種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賦稅壓迫下的農(nóng)民們的艱難生活,他們辛苦忙碌的種田,但仍然沒有保障,今天的割麥人很有可能成為明天的拾麥者,這強烈的諷諭盡在其中.
【注釋】
這首詩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陜西周至)縣尉時寫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諷諭詩.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jié)構(gòu)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biāo)明是五月麥?zhǔn)盏霓r(nóng)忙季節(jié).接著寫婦女領(lǐng)著小孩往田里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隨后就描寫青壯年農(nóng)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干點活.寫到此處,這一家農(nóng)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jīng)有力地展現(xiàn)出來.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么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jīng)“輸稅盡”——為繳納宮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饑.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guān)聯(lián):前者揭示了農(nóng)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jīng)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nóng)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詩人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nèi)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chǎn)物,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nóng)民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shù)巨匠.他的敘事詩能曲盡人情物態(tài),把其中所敘的事件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他的敘事詩里總是有著心靈的揭示,因而總是蘊含著感情的.在《觀刈麥》里,他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卻把割麥者與拾麥者在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寫得生動真切,歷歷如畫.不僅寫了事,而且寫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勞動人民的心.詩人的心弦顯然是被耳聞目睹的悲慘景象振動了,顫栗了,所以才提起筆來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間都充滿對勞動者的同情和憐憫.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這樣的詩句,里面包含著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憐憫之意啊!因而這首《觀刈麥》在敘事當(dāng)中是有著作者情的滲透、心的跳動的,作者的心同他所敘的事是融為一體的.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真實地寫勞動人民之事的同時,還能夠真實地寫出勞動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畫出勞動人民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的變態(tài)心理,深刻地揭示詩的主題.《賣炭翁》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寫的是賣炭老人為衣食所迫而產(chǎn)生的變態(tài)心理.《觀刈麥》中的“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同樣也是一種變態(tài)心理.這類描寫把勞動人民之心刻畫入微,深入底蘊.詩中寫事與寫心的完美統(tǒng)一,較之一般的敘事與抒情的統(tǒng)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運用對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不僅把勞動人民的貧困、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對比,而且還把自己的舒適與勞動人民的窮苦作了對比.這首詩在寫了農(nóng)民在酷熱的夏天的勞碌與痛苦之后,詩人同樣也聯(lián)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沒有“功德”,又“不事農(nóng)桑”,可是卻拿“三百石”俸祿,到年終還“有余糧”,因而“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詩人在那個時代能夠主動去和農(nóng)民對比,十分難得.這樣一種對比,真是新穎精警,難能可貴,發(fā)人深省,因而更顯出這首詩的思想高度.
求:白居易的《觀刈麥》
求:白居易的《觀刈麥》
語文人氣:324 ℃時間:2020-04-02 07:15:09
優(yōu)質(zhì)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白居易的 觀刈麥
- 求白居易的《觀刈麥》
- 白居易《觀刈麥》
- 觀刈麥 白居易
- 關(guān)于白居易的 (觀刈麥)
- 甲乙兩數(shù)和是50 ,甲數(shù)的3倍于乙數(shù)的4倍的和是165,甲乙兩數(shù)是多少?
- 罐頭廠要給水果罐頭做一種圓柱形的包裝盒,已知這個罐頭盒的底面半徑為5cm,高6cm,同時要在盒的外面貼一
- 等腰三角形腰和底邊長的比是3:2,若底邊長為6,則底邊上的高是多少?腰上的高是多少?
- 填成語啊..平( )無( ) ,形( )影( ) ,()云()霧
- 一個圓柱高9分米,側(cè)面積226.08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 已知cosa=1/7,cos(a+b)=13/14.且a,b屬于(0,派/2)
- 2.3g鈉由原子變成離子時,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0.1NA(要過程)
猜你喜歡
- 1一個德語問題
- 2隨機變量的概率密度問題
- 3一條褲子,原價120元,提價30%以后,又因過季降價30%,現(xiàn)在售價是多少?
- 4夜間,可看到池水能倒影路燈,若池水深2米,路燈距水面8米燈在水面的像到燈的距離應(yīng)
- 51.將一個長方體平均截成5段,每段長5分米,表面積增加了120平方分米.原來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 6調(diào)節(jié)水龍頭,讓水一滴滴流出,在下方放一盤子,調(diào)節(jié)盤子高度,使水滴碰到盤子時,恰有另一水滴開始下落,而空中還有一滴正在下落的水滴,測出水龍頭到盤子的高度為h(m),從第一
- 7冬天窗戶上為什么會有水蒸氣
- 8質(zhì)量為m的木塊放在水平傳送帶上,隨傳送帶一起向前運動,木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則下列說法正
- 9再勇敢些,用英文怎么說.be more modest,對嗎,
- 10已知命題p:方程x2+mx+1=0有兩個不等的負(fù)實根,命題q:方程4x2+4(m-2)x+1=0無實根,若p或q為真,p且q為假,則實數(shù)m的取值范圍是( ?。?A.(1,2]∪[3,+∞) B.(1,2)∪(3,+∞) C.(1,2]
- 11(1)若不等式組(1)x+ab 的解集是-2
- 1264噸硫最能能制取多少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