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后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獲節(jié),請你們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新花生,好不好?」我們都說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后園的茅亭裏過這個節(jié).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麼?」
我們爭?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出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夜深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7 落花生
一、教材說明
這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jié)的經(jīng)過,通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
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在表達上頗具匠心:其一,語言淺顯平實,簡明精當,卻旨趣深遠,寓理于物;其二,布局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文章的主要意思是從花生的品格領悟出做人應該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根據(jù)這一意思,作者把種花生、收花生作為次要內容,寫得比較簡略;把在過收獲節(jié)時談論花生作為主要內容,寫得比較詳細.正是由于圍繞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初步學習分清文章主次的閱讀方法.這兩點,也是選編本課的主要意圖.如何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聯(lián)系起來,進而悟出深刻的做人道理,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吩咐、茅亭、榨油、價錢、石榴、愛慕”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4.初步學習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學習作者主次分明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課前,讓學生了解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花生的常識.農村的學生可通過實地觀察了解;城市的學生可借助閱讀書報、上網(wǎng),請教他人等途徑了解.在此基礎上,思考“落花生”這個名字的由來.
2.在課堂教學中,可先結合課題,組織學生交流對“落花生”這個名字由來的了解.然后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從父親說的“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必須挖起來才知道”這段話中體會花生默默奉獻、不夸耀自己的品格;從父親接下去說的“所以你們要像花生……”這句話中領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這種品格的人.
3.本文語言淺顯,但所說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說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教師要注意三點:一要保證學生個體進行充分閱讀、思考和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的時間.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基礎,教師作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由內容到思想,由花生的生長特點到花生的品格,由花生的品格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師一廂情愿地說教.二要注重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lián)系起來,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要對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認同.三要尊重學生的不同體驗,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見解.
4.“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要引導學生進行這一項目的訓練,教師首先應有如下理第一,“分清文章的主次”不是讀懂一篇文章的目的之一,而是手段之一.通過分清主次,進而抓住主要內容反復推敲琢磨,才能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此外,要學習作者這一表達方法.第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順序是“分清文章的主次”的前提.第三,“分清文章的主次”的訓練絕不能孤立進行,要與理解文章思想內容結合起來.這一重點項目在本課教學中的滲透性訓練,可安排以下環(huán)節(jié):①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一些什么事?②結合思考·練習第2題,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找出其中的主要部分.可引導學生議一議;從種花生到收花生經(jīng)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占多少篇幅?從吃花生到議花生、從議花生到議人生經(jīng)歷了多少時間,在課文中又占多少篇幅?③抓住主要部分“議花生”,展開多層次的讀、思、議,從中逐步悟出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④討論:作者重點寫“議花生”的目的是什么?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文章的主要部分與所要表達的思想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閱讀方面,抓住主要部分認真、深入地閱讀,可以加深對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的理解;在表達方面,把主要部分說、寫得詳細些,可以使人對你要表達的意思理解得更明白.)
5.比喻手法所能體現(xiàn)的總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說:“比喻總是跛足的.”比較也是一樣.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并非說那三種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父親說那段話的目的,不曲解課文的本意.
6.思考·練習提示了教與學的重點和思路,應充分利用.本課思考·練習中的1—4題,除第3題把句子“抄寫下來”這一部分宜作為課后作業(yè)外,其他部分都可相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選做題旨在讓學生學習本課后,對寓理于物的表達方法有進一步的認識,可將這道題作為課后拓展練習.此外,要注重交流,可師生間交流,可小組內交流,也可跟家里人交流.當然,對本道題“選做”與否應由學生自主決定,教師只能鼓勵,不能硬性要求.
7.本課的8個生字中,“榨”字是翹舌音;“榴”不要讀成niǘ.“茅”字的下面不要寫成“予”;“慕”字下面是“”不是“”.
四、參考資料
許地山(1893—1941年)名贊,字地山,筆名落華生.祖籍臺灣省臺南市,落籍福建龍溪(今龍海).生于臺灣一個愛國志士的家庭.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早年就讀于燕京大學,后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文學、宗教和哲學,回國后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執(zhí)教.曾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合辦《新社會》旬刊.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為抗日救國事業(yè)奔走呼號,展開各項組織和教育工作.他的創(chuàng)作雖不豐碩卻獨樹一幟,作品具有愛國、進步的思想傾向.他以“落華生”為筆名(在古文中,“華”同“花”),表明了他的人生態(tài)度和高尚品格.
《落花生》是一篇現(xiàn)代優(yōu)秀散文,比較真實地記錄了許地山小時候所受到的家教.許地山的父親叫許南英,曾是清朝政府駐臺灣籌防局統(tǒng)領.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許南英率部奮起抗擊侵略軍,但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終因寡不敵眾,臺灣遭致陷落,并淪為日本殖民地.
許南英出于愛國之心,毅然拋棄全部家產(chǎn),攜帶家眷在福建龍溪定居,過著清貧的生活.許地山小時,父親曾以“落花生”作比,要求子女們?yōu)槿俗鍪乱_踏實地,不求虛榮,給許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許地山以后不僅寫了《落花生》一文追憶父親的教誨,而且以“落華生”為筆名勉勵自己.著作有《許地山選集》.
花生花生開花受精三四次,子房柄(果針)就開始迅速生長,向上長到5至10毫米時,即向下彎曲,使尖銳的子房插入土中.通常開花、受精后的10天至15天,子房柄深入土中5至10厘米深處就停止生長.這時,平臥土中的子房就開始脹大,最后形成莢果.因為它是地上開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結果的作物,所以也叫“落花生“好吧,這么樣
猜你喜歡
- 1英語翻譯
- 2已知sina是5x²-7x-6=0的根
- 3人類使用材料的歷史就是人類的進步史.下列物品的主要材質當時不是通過化學變化獲取的是( ?。?A.馬踏飛燕(青銅器) B.龍泉劍(鐵器) C.金縷衣 D.塑料器具
- 4如何實現(xiàn):輸入三角形的三邊長,判斷該三角形是否為直角三角形,若是輸出三角形的面
- 5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樂樂無窮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 6二十千克比二十五千克少20%對嗎
- 7化學藥品的保存方法
- 8英語翻譯
- 9一棵二叉樹共有25個結點,其中5個是葉子結點,則度為一的結點數(shù)為多少啊
- 10怎樣理解細胞內液與組織液具有相同的總滲透壓?
- 11甲乙兩人同時從兩地騎車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駛20千米,乙每小時行駛18千米,兩人相遇時距離全程中點3千米,求全程長多少千米?(先畫圖整理,再解答)
- 126x²-13x-5=0 解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