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其中A是標有以cm為單位的刻度,且在0刻度正上方有一圓狀缺口的圓筒狀玻璃容器(帶橡皮塞B),C為能自由移動的活塞.他們操作過程如圖:
![](http://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bf096b63f6246b606e4864c0e8f81a4c500fa2c4.jpg)
a、檢查裝置氣密性;
b、將兩個可自由移動的活塞C分別調(diào)整到左右兩邊刻度的10cm處;
c、將過量的銅粉平鋪在惰性電熱板上,塞上橡皮塞B;銅和氧氣能夠反應生成固體氧化銅;
d、通電加熱銅粉,待充分反應后,冷卻到原來的狀況.記錄兩活塞C之間的距離為h;
e、根據(jù)數(shù)據(jù)h列出公式,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注:A容器內(nèi)的固態(tài)物質(zhì)、惰性電熱板、活塞部分所占體積忽略不計,活塞與玻璃容器之間的摩擦力也忽略不計)
(1)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分別移動兩活塞C到左右兩邊刻度為10cm處,塞緊橡皮塞B,雙手將兩活塞C向里推,使活塞之間的距離縮小,然后松手,活塞向外移動,直到兩活塞C的距離為______ cm時停止移動,說明裝置氣密性好.
(2)b-d的實驗步驟中兩活塞之間的距離h具體變化情況是______.
(3)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的計算公式(含字母h)為______.
(4)如果在操作d中惰性電熱板沒有冷卻到原來溫度,則e操作中計算出的實驗結果比理論值偏______(“大”或“小”).
(1)根據(jù)題意“將兩個可自由移動的活塞C分別調(diào)整到左右兩邊刻度的10cm處”,則可推測兩活塞C的距離應為20cm,才能證明氣密性好,故松手活塞向外移動,直到兩活塞C的距離為20cm時停止移動,說明裝置氣密性好.
(2)b-d的實驗步驟中,銅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而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五分之一,故兩活塞之間的距離h具體變化情況是h先大于20cm,后逐漸減少,直到h約等于16cm時保持不變.
(3)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的計算公式(含字母h)為
×100%.
(4)如果在操作d中惰性電熱板沒有冷卻到原來溫度,則h值偏大,根據(jù)
×100%,則e操作中計算出的實驗結果比理論值偏?。?br>故答案為:
(1)20.
(2)h先大于20cm,后逐漸減少,直到h約等于16cm時保持不變.
(3)
×100%.
(4)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