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眉妝漫染
疊蓋了部分額黃
鬢邊發(fā)絲飄過
潔白的香腮似雪
懶得起來
畫一畫蛾眉
整一整衣裳
梳洗打扮
慢吞吞
意遲遲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對了前鏡
又對后鏡
紅花與容顏
交相輝映
剛穿上的綾羅裙襦
繡著一雙雙的金鷓鴣
賞析:這首《菩薩蠻》,為了適應宮廷歌伎的聲口,也為了點綴皇宮里的生活情趣,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tài)也寫得十分嬌柔.仿佛描繪了一帽唐代仕女圖.
詞的上片,寫床前屏風的景色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tài);下片寫妝成后的情態(tài),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全詞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并成功地運用反襯手法.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nèi)心的寂寞空虛.表現(xiàn)了作者的詞風和藝術成就.
對于溫詞的評價,有兩個極端的現(xiàn)象.像常州詞派就非常推尊溫詞,比之于屈子的《離騷》,也有的人則非常貶低溫詞,《栩莊漫記》的作者李冰若就說溫飛卿詞“浪費麗字”,“捍格”“晦澀”,(請參看《迦陵論詞叢稿》),王國維也認為溫詞僅是精麗而已,沒有張惠言所謂的托喻.我認為造成對溫詞評價如此懸殊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詞中表現(xiàn)的意境有一種特質,也就是文學藝術傳達手法上的幾點特質.溫詞有幾點特色,一是標舉精美的名物,“小山重疊金明滅”,“水精簾里玻璃枕”都屬此類,而在所標舉的精美名物之間又不作仔細明白的主觀上的敘寫,這樣就使人覺得它不連貫,難以引起直接的理解和感發(fā).不像韋莊的詞“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之作直接的說明,然而溫飛卿詞使人推尊卻也正由于此.我們剛才說,詩的寫作有比興兩種方法,比興是心與物之間結合的兩種關系.司馬遷《史記·屈賈列傳》說屈原“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屈原的內(nèi)心是芳潔美好的,所以他稱頌的事物也是芳潔美好的.作者從志潔到物芳的聯(lián)想是很自然的,而讀者則可反過來由物芳聯(lián)想到志潔,這同樣是極自然的.所以溫飛卿標舉那些精美的名物,并未做詳細的敘述,可是讀者卻自然的從這些精美的名物聯(lián)想到了作者精微美好的思想感情,這正是溫詞的一種特色,也正是后來常州派詞人推尊他的一項原因,這是第一點.再者飛卿詞標舉精美的名物是感性的呈現(xiàn)而非理性的說明.“小山重疊金明滅”,第一個問題是“小山”何所指的問題.如果說這一小山是屋外自然界中存在的山水之小山,那么就與這首詞后面陳敘的情事不相連貢,是自然界的小山又怎么會有明滅的金色呢?又怎么和下句的“鬢云欲度香腮雪”連接起來呢?那么“小山”究竟所指為何物呢?在欣賞詩詞時,讀者雖然可以有自己的聯(lián)想,但不可以胡思亂想.在閨閣中可以稱作“小山”的東西,從中國傳統(tǒng)和溫飛卿所生活之時代的習慣來觀察有這樣幾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山眉,韋莊的一首《荷葉杯》寫有“一雙愁黛遠山眉”的句子,“遠山”是美人眉毛的形狀,“黛”是眉毛的顏色,“愁”是那女子眉毛的表情.因此有人把“小山重疊金明滅”中的“小山”看作是山眉.第二種可能是山枕.《花間集》中有顧敻的好幾首《甘州子》詞,他說“山枕上,幾點淚痕新”,又說“山枕上,私語口脂香”,古代的枕頭是硬的,中部凹下,兩端凸起,故曰山枕.第三種可能是山屏,即折疊的屏風,高低起伏像山的形狀.溫飛卿另一首《菩薩蠻》有這樣一句:“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所以也可能是山屏.最近有人提出第四種可能,認為是古代女子頭上用于裝飾的插梳像小山的樣子,但我并沒有在晚唐五代詞人作品中找到以小山形容插梳的例證,而前三種可能則是唐宋詞人常用的術語.一般人認為山眉和山枕的可能性大,因為緊接著的一句是“鬢云欲度香腮雪”,是女子面部的特寫,是說她的頭發(fā)要拂過她的面頰,而“山眉”與香腮雪比較接近.但我以為不是山眉,原因是詞中說“小山重疊金明滅”,女子的眉毛一般不用金色裝飾,所以眉毛上不應有金色明滅的隱現(xiàn),而且山眉怎么會“重疊”呢?!我還有一個道理證明它不是山眉,因為這首詞下面還有“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的句子,在這里又寫“蛾眉”,溫飛卿是不會有這種重復的.我也以為并不是山枕,因為古人的枕頭是不會重疊的.我的意見應該是山屏,不過也有人認為那放在門口的屏風不是離“鬢云欲度香腮雪”大遠了嗎?這是以現(xiàn)代的習慣衡量古代,古人的床前枕畔有一個很小的屏風,只遮面部,像溫詞中的“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以及“鴛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對芳顏.”(《南歌子》“蕊添黃子”)可以為證.所以我以為“小山”應是山屏.飛卿所寫的是感情的呈現(xiàn),不是理性的說明,他為什么不說“屏山重疊”、“山屏重疊”,而只說“小山”不加“屏”字呢?那自然是因為“小山”的形象可以予人一種直感的印象,所以予讀者直接的美感,乃是溫詞的一點重要特色,而且溫詞所予讀者的還不僅是美感,溫飛卿這首詞還傳達了他的觀察和感受的細微.我們看一首詩或詞,絕不能只斷章取義的去考察其中的一句,而要看他整篇的結合,每一句和每一句之間相互的作用,所以他下邊說“鬢云欲度香腮雪”,請注意這里用的是“鬢云”而不是“云鬢”,這其間的差異是很大的,如果說“云鬢”,“云”字起形容的作用,“云鬢”是說她那像烏云一般的鬢發(fā).可是說“鬢云”則是感性的說法,不是理性的說明,鬢云者那頭發(fā)的烏云也.再看下邊的“香腮雪”,“雪白的香腮”,那樣講太庸俗、平凡,而那“香腮上的白雪”,就加了一個曲折.而且“山”、“云”、“雪”都是大自然界的景象,感性上品質相近.這是溫飛卿的特色,他從“小山”開始就標舉了感受上的特質,而不是理性的說明.而用得更好的兩個字是“鬢云”和“香腮雪”之間的“欲度”.所謂“欲度”者,是正在進行,是鬢云在香腮雪上滑過.把這兩句結合起來講就更好了,是說一個女子在閨房的睡眠之中,當早晨的日光照在重疊的屏風上,那光影的閃動驚醒了她,就在她似醒非醒將醒未醒的時候,她的頭那么輕微的一動,而長長的鬢發(fā)像烏云飄過一樣橫過她那白皙的臉龐,這一景象不是很美的嗎?!“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假如我們換一個字,寫作“欲掩”,太死板了,所以說這一“度”字是用得相當成功的.
下面兩句是“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我剛才講了溫飛卿詞的第一個特色——標舉精美的名物,做感性的呈現(xiàn),而不做膚淺的理性的說明.現(xiàn)在我們要講溫詞的第二點特色,就是與托喻之作的傳統(tǒng)有暗合之處,溫詞之所以給讀者以深遠的聯(lián)想入也就是因為這一緣故.我之所以要說有“暗合之處”,而不說有“相合之處”,是因為“暗合”者,是說他寫詞時未必真有托喻的想法,但是卻能引起讀者托喻的聯(lián)想,妙就妙在這一點,清代常州詞派的詞人譚獻就曾說:“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那么溫詞與哪一類托喻之作,哪一種傳統(tǒng)有暗合之處呢?在西方文學評論界常講文學中有一種基型(Archetype),這種基型,東方與西方也有暗合之處,即如屈原的《離騷》在中國文學中就形成了一種遠游追尋的基型,不用西方的術語,用中國話來說,就是中國文學中有一些傳統(tǒng),像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魯迅曾將此句寫于《彷徨》的扉頁,這種追尋的傳統(tǒng)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是很常見的.中國古典文學中還有另一種傳統(tǒng),即悲秋的傳統(tǒng),杜甫的詩就曾說:“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詠懷古跡》)然而這些傳統(tǒng)都不是我們今天所要講的,我們現(xiàn)在要講到的是美人香草的傳統(tǒng).溫詞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無疑表明所寫的是一個女子.屈原《離騷》曾說“眾女嫉予之蛾眉兮,謠諑謂予以善淫”,以蛾眉作為美女的代表,而后來的文學作品更把蛾眉引伸成才志之士的托喻的傳統(tǒng),唐人朱慶馀《近試上張水部》詩:“洞房咋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間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從題目上看可以知道他的真意是要問自己的答卷合不合這些考官的標準,而卻以畫眉為托喻來敘寫.李商隱也寫過“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無題》)也是以女子來自喻.女子的畫眉是一種自己的修飾和愛好,是比美于才志之士的才志的美好,女子的容貌之美可以比美于士人的才志之美.因為在中國舊的倫理道德中有所謂“三綱五?!?在夫妻的位置上來講,“夫為妻綱”,女子沒有獨立的價值和人格,依附于男子,只有取悅于男子,其生命才有價值和意義.她是被人選擇的,是被人遺棄的,一切主動都不在她.在夫妻的倫理關系中,男子是“男子漢大丈夫”,但換一個位置,到了君臣的倫理關系中,他就變成了“臣妾”,他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也就在于有沒有一個好的主子賞識他,他的被選擇、被遺棄、被任用、被貶斥,也是主動在人的.所以中國很早不但有美人芳草的傳統(tǒng),而且有怨女思婦的傳統(tǒng).《詩經(jīng)》中的怨婦之作基本上還是寫實的,還沒有什么托喻的意思,屈原所寫的美人則大多是有托喻的了.很明顯的寫怨女思婦而有寄托的,不單是《古詩十九首》了,還有曹子建的《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則表現(xiàn)得更為鮮明.中國人常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畫眉是為了給那欣賞自己的人來看,“妝罷低聲間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她的畫眉是為了討得主人的欣賞和喜歡.可要是無人欣賞呢?溫詞之妙就在這里,也就是這一點引起了后來常州派詞人那么多的聯(lián)想,“懶起畫蛾眉”,“懶”字在中間有很大的作用,當有人欣賞自己的時候,畫眉是為了欣賞自己的那個人,那心情一定是愉快的.當沒有人欣賞,畫眉又給誰看呢?所以“懶起”二字便暗含有哀怨的情意了.唐詩中杜荀鶴的《春宮怨》有這樣兩句:“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慵”字也有“懶”的意思,是由于沒有人真正認識我的美好,所以“欲妝臨鏡慵”,而杜荀鶴的詩是有明顯寓托的.所以從屈原的“眾女嫉于之蛾眉”到李商隱、杜荀鶴的畫眉和妝飾,都有托意,而畫眉是要人欣賞的,所以“慵”、“懶”都表現(xiàn)了那無人欣賞的千回百轉的哀怨,不過,雖然慵懶,卻畢竟還是畫眉梳妝了.原來中國還有一個傳統(tǒng)說法是“蘭生空谷,不為無人而不芳”,意思是蘭花開在人跡不至的山谷中,并不因為無人欣賞而放棄自己的芳香,因為那是它自己原有的美好的本質.“懶起畫蛾眉”正表明盡管沒人欣賞,但仍要畫眉,為的是自己本身的美好.“弄妝梳洗遲”,“弄”字也有很好的意思,宋人張先詞有“云破月來花弄影”之句,“弄”字有一種賞玩的含意,把月光中搖曳的花枝很活潑的表現(xiàn)出來了,而且把花也寫得有情,好像也在欣賞自己.而“弄妝”呢,則表現(xiàn)女子在弄妝時也有自我欣賞之意.自我欣賞本來是不好的,最糟糕的是自覺不錯而本來并不好的人更讓人厭煩.但我實在也要說,一個人要認識自己的價值,對美好的資質應該有欣賞,應該從自愛中表現(xiàn)出自信,所以自我欣賞是有兩方面意義的.王國維的詞:“從今不復夢承恩,且自簪花坐賞鏡中人.”“承恩”是得到別人的寵愛,這固然好,但我絕不因為無人欣賞而自暴自棄,我自己簪花在鏡中欣賞自己.這絕不是那種膚淺的自我欣賞,而是對自己的人格、品德、資質的尊重和愛惜,因為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并不是建立在別人的賞識之上的.因此,“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兩句,可以說是沒人欣賞的寂寞和自己珍重愛惜的兩重感情的結合.“遲”字形容無人欣賞,不知為誰化妝的悵惘,同時也包含了自我欣賞的尊重愛惜,“遲”與“懶”兩個字完成了這兩種感情的結合.下半首“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是說她不但梳洗、畫眉,而且還簪花照鏡.“照花前后鏡”是對照花的動作非常形象化的敘寫,是說那女子為觀察鬢側和腦后的花是否戴好,除前面的妝鏡外,更把一鏡置于左右及腦后,將形象反映于眼前的另一鏡中,便自己得以觀察所簪之花是否位置適當,這一句寫得極妙,不但寫了照花的動作,而且流露出那女子化妝時對自己的珍賞之情.更可注意的是下一句“花面交相映”,唐代詩人崔護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題都城南莊》),是說人面與桃花一樣的美麗.李清照有一首小詞:“賣花擔上,買得一技春欲放,……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減字木蘭花》)說我買了一技花戴在頭上,故意要讓丈夫看一看,是我美麗呢,還是花更美麗.“花面交相映”,“交相”二字用得極好,因為前后鏡中的形象是相映相生的.佛經(jīng)《華嚴經(jīng)》論及法界緣起,曾說:“猶如眾鏡相照,眾鏡之影,見一鏡中,如是影中復現(xiàn)眾影,一一影中復現(xiàn)眾影,即重重現(xiàn)影,成其無盡復無盡也.”所以當照花前后鏡時,前面鏡中的人面和花是無盡的,后面鏡中的人面和花也是無盡的.一篇文學作品的好壞,特別是一首詩歌的優(yōu)劣,主要在于興發(fā)感動的力量,我們剛才講溫飛卿的詞的特色是標舉精美的名物,是用直感的呈現(xiàn),而不是做理性的說明.我們常講形象思維,詩詞中注重比興,要用形象.但同時詩歌中傳達出興發(fā)感動的力量更主要的是用賦的方法,所謂“賦”者,就是直接敘寫,敘寫的口吻很重要,如果你只堆砌一大堆形象,而沒有敘寫,那么這些形象都是雜亂的,死板的,不成章法的.把形象結合起來的是敘寫的口吻,有許多好的作品的力量,并不在于它有多少美麗的形象,而在于有多少有力量的傳達的口吻.我下面要再舉兩句詩來作說明.杜甫曾有這樣兩句詩:“種竹交加翠,栽桃爛漫紅”.“交加”、“爛漫”,其中表露出了多少充滿豐富生命力的感情,杜甫更好的是用了“種”、“栽”二字,不是說“看竹”、“賞桃”,別人種下的竹子,栽下的桃樹,我去看看這當然也不錯,但杜甫不是這樣的,杜甫是要自己去“種”,自己去“栽”,不僅如此,他種下的竹子只青翠還不夠,還要交加的翠,同樣的,栽桃則要是開花爛漫的紅.如果你要做一件事情,真正的把你的精神、生命、感情投注進去,這對你來說不是浪費,而是對自己能力和品格的提高.溫庭筠的“花面交相映”也同樣是傾注進了自己豐富的生命和感情的,不僅形象美好,敘寫的口吻也富有充沛的感發(fā)的力量.
最后二句“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新貼”兩個字,有的本子作“新帖”,“貼”與“帖”可以通用.這句詞有兩種解釋的可能,一種解釋是“熨貼”,另一種解釋是“貼繡”(把一種繡花貼在衣服上),這兩種解釋在唐宋人的詩詞中都常被使用.“熨貼”的解釋可引唐人王建的七言絕句“熨貼朝衣拋戰(zhàn)袍”(《田侍郎歸鎮(zhèn)》)為證,是說一個征戰(zhàn)還朝的將軍脫棄戰(zhàn)袍,穿上熨貼的朝服.至于“貼繡”之意,則李清照一首小詞曾有句云“翠貼蓮蓬小”(《南歌子》“天上星河轉”),又說“售時天氣舊時衣”,是指她衣服上繡貼的花樣.在溫飛卿的這首詞中“新貼繡羅孺”,兩個意思都可以講得通,這個女子起床、梳洗、畫眉、簪花、照鏡,一步步寫到穿衣,穿的是有貼繡花樣的,或是剛剛燙平的最好的衣服.羅是很好的質料,“繡羅襦”表明上面還繡有花紋,再加上剛剛熨平則更是好上加好.這種寫法正像《老殘游記》中寫王小玉說書是“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從起床到穿衣的描寫是層層上升的.至于繡羅襦上新貼的花樣,則是一對對的金鷓鴣.“雙雙金鷓鴣”,也有暗示和含意,反襯自己的孤獨和寂寞,雖然通篇都未曾提到過這點,但卻在結尾之處用反襯的筆法將這種情緒點明,提出了人還不如繡羅襦上的金鷓鴣可以成雙成對的暗示.
(小山重疊金明滅)菩薩蠻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小山重疊金明滅)菩薩蠻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語文人氣:518 ℃時間:2020-03-28 21:35:02
優(yōu)質解答
我來回答
類似推薦
- 將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改寫成散文.
- 菩薩蠻 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 這首詞的鑒賞?
- 以“她”的角度擴寫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 3的平方-1的平方=8×1,5的平方-3的平方等于8×2,7的平方-5的平方=8×3,9的平方-7的平方=8×4,用代數(shù)式表示這個規(guī)律,并計算2001的平方-1999的平方的值.
- 一個兩位數(shù)的個位數(shù)與十位數(shù)之和為12,其中個位數(shù)字為a則這個兩位數(shù)是:
- 近代以來中國婚姻觀念的變化
- 古詩《過零丁洋》中,作者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哪兩件大事
- absolutely
- I am reading an English story,[ ] my sister is watching tv.這里填什么連詞 為什么?
- 七年級所有古詩詞
- 二泉映月第五自然段仿寫
- 我們 把地球的什么叫做地軸
猜你喜歡
- 1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有什么歷史意義?
- 2因式分解:(1) 12a²b(x-y)³-4ab(y-x)² (2) (a²-4a)²+(3a-12)²
- 3一筐蘋果6個一拿剩4,7個一拿剩5,8個一拿剩6這筐蘋果至少有幾個如果大約有500多個那么有幾個
- 4求小學語文《激動人心的時刻》說課稿.及課件.
- 5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3,9,27,81,…}
- 6求直線y=5x+3關于直線y=-x對稱的直線的函數(shù)解析式
- 7一架長為十米的梯子AB斜靠在墻上 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米 梯子下滑多少米 頂端下滑距離=底端下滑距離
- 8用無窮小定義證明:當x趨向于3時,f(x)=(x-3)/(x+1) 是無窮小 (用無窮小定義證明!)
- 9risk doing與risk to do
- 10新冷媒和氟里昂 這2種制冷劑有什么區(qū)別?哪個好?好在哪里
- 11為什么內(nèi)質網(wǎng)的膜不能合成ATP?
- 12500千克加700千克是大于1噸還是小于或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