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體裁
一、議論文
二、記敘文
三、小說
四、說明文
五、散文
第一部分:議論文
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jù)和論證(鮮明的論點,確鑿的論據(jù),嚴密的論證)
一、論點的特點:①正確②鮮明
歸納論點的方法:
1、標題
2、文章開頭
3、結尾
4、中間:
①通過歸納總結論據(jù)的共同點來推斷出論點
?、诳偨Y性的詞體現(xiàn)中心論點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見我認為;總之……)
?、巯日页鑫恼碌恼擃},然后依據(jù)論題在文中找出反復出現(xiàn)的類似的論斷性的話,合并同類項,最后歸納.
注意:歸納論點的句子必須是完整而鮮明的肯定性的論斷的句子.
二、論據(jù)
事實論據(jù)(如現(xiàn)實事件、歷史事實、統(tǒng)計材料、具體數(shù)字等)
理論論據(jù):(包括人們公認的原理、公式、定義、法則、規(guī)律、名言警句等.)
歸納論據(jù)的要點:××人+怎么做(與論點密切相關的方面)+結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體的事實,那是事實論據(jù).
三、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舉例論證(事例論證)、引用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1、例證法(擺事實):具體典型而且充分地證明了某一論點.
2、引證法(講道理):引用了什么論證了某一論點,使論證具有說服力.
3、喻證法(講道理):形象生動地闡述了某一論點,使說理更通俗易懂.
4、對比法(講道理):通過對比,突出強調了某一論點,使說理更鮮明.
四、分析議論文的表達方式
1、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概括性很強,作用:用事實證明某一觀點或主張.
2、議論文中時而有生動形象的描寫,作用:更鮮明生動地證明了某一觀點.
3、議論中的抒情,會使議論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議論文的語言特點:嚴密、準確
六、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七、論證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第二部分 記敘文
一、常見敘事線索
1、人物線索:人物的見聞感受或者事跡
2、物品線索:某一有特殊意義的物品.
3、感情線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
4、事件線索:中心事件 5、時間線索 6、地點變換線索
找線索: ①文章的標題②各段反復出現(xiàn)的事物③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
?、茏髡叩乃枷敫星?變化) ⑤某一人物的見聞感受
作用:文章內(nèi)容井然有序地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來龍去脈.是貫穿全文的脈絡.
二、記敘順序
1.順敘:即按照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的順序寫(時間先后).
作用:使文章脈絡清楚,有頭有尾,給人鮮明的印象.
2.倒敘:把后發(fā)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后再按順序進行敘述.
作用:避免平鋪直敘,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
3.插敘:在敘述過程中,由于內(nèi)容的需要,中斷原來情節(jié)的敘述,插入有關的情節(jié)或事件,然后再繼續(xù)原來的敘述.(比如:回憶往事)
作用:補充、襯托出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人物或事件),豐富了情節(jié),深化了主題.
三、人物的描寫方法
1、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tài)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tài)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jīng)歷以及××心理狀態(tài)、××思想性格等情況.
2、語言(對話)描寫3、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4、心理描寫: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四、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描寫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
自然環(huán)境(描寫自然景觀如天氣、季節(jié)、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環(huán)境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預示人物的××命運、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社會環(huán)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nèi))的布局、陳設):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渲染××環(huán)境氣氛.
五、記敘文的詞語或句子的含義辨析
1.結合特定語境(即具體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詞語的含義.
2.要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明了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一詞多義等.3.注意語氣或語調.4.著眼于詞句之間的搭配.5、著眼于詞義范圍的大小、輕重程度.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體或者事物的象征意義,用平實的語言表達).
六、記敘文開頭句子的作用
1、開篇點××題; 2、總領全文; 3、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
4、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或思考. 5、為下文××埋下伏筆
七、記敘文中間句子的作用
1、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2、段末起總結作用;(總結上文;引出下文)
3、為下文××埋下伏筆4、為下文××情節(jié)作鋪墊5、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八、記敘文結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點××題;2、總結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應;4、點明××中心,升華主題;5、令人深思,給人啟示,讓人覺得回味無窮.6、點題7、前后照應8、首尾呼應
九、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氣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點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十、歸納記敘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標題;語段中開頭結尾處的抒情議論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達的思想、感情、態(tài)度等.(特別是抒情散文中)3、還可從時代背景入手分析.4、從作者對人物或事物的態(tài)度判斷.
十一、概括段意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為段意(有時要中心句進行適當?shù)膭h改).
(2)概括法:例1:(記敘的段落)記敘了+××人(組織或單位)+××時××地+何種情況下+做××+結果.(注意原文強調的是什么)
例如2:(描寫的段落)描寫了+××景物+××特征.
例如3:(議論文)運用××論證方法(或論據(jù))+從××角度(方面)+論證了××觀點.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發(fā)了怎么樣的感情.(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兩個以上的主要內(nèi)容,就要把表達這些內(nèi)容的短語合組合成句.
第三部分 小說
一、小說三要素
1、人物2、情節(jié)3、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A、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B、發(fā)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C、高潮:表現(xiàn)沖突,揭示主題. D、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情節(jié)的總的作用:使小說變得豐富、生動、曲折,可以強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題和增強藝術感染力.
二、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A、敘述:對人物經(jīng)歷和事物發(fā)展變化所作的交待、陳述.
作用:可以把描寫的各個方面聯(lián)成一體,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加深讀者對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議論文中,作為事實論據(jù),用來證明論點.
例1:他走了. 例2:我們爬上了山.
B、描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和環(huán)境所作的具體的描繪與刻畫.
作用:能實現(xiàn)文學形象的具體性生動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fā)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
例2、我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見探照燈的光帶,透過飄飛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發(fā)由某種媒介觸發(fā)起來的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強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
作用:表達作者強烈的某種主觀感情.起到渲染環(huán)境氣氛,強調人物性格品質,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讀者的共鳴,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濃烈):
例1:《最后一課》中:啊,那些壞家伙,他們貼在鎮(zhèn)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國啊,母親!我愛你,中國!
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通過景物描寫,抒發(fā)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們上了輪船,離開錢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表現(xiàn)人物歡快興奮的心情:“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表現(xiàn)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
D、議論: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情感和評價.
作用:1、在記敘性文體中,議論有兩種方式:先敘后議和先議后敘.前者見解獨到,令人深思,具有啟發(fā)性;后者可使讀者很快進入對將要敘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讀者對下文的注意. 2、議論在散文中會對形象的特征或意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3、議論在議論文中主要是闡述觀點.
E、說明:是對事物與事理進行的解釋和介紹.作用:使讀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說明的事物和特點. 例1:這張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種描寫,準確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和諧相處),分析人物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
第四部分 說明文
1、怎樣把握說明對象的特點
A、題目B、首段C、關鍵詞句(比如:運用了說明方法的語句、中心句)
2、說明方法分類和標志
分類和作用:
一、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二、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三、打比方:形象生動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數(shù)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
五、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六、下定義:簡明周密地揭示了說明對象的本質和內(nèi)涵,使說明更嚴密.
七、列圖表:直觀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八、引言論: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征,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
3、這些說明方法有何標記?
?、畔露x:……是……,這就是……,叫…….
?、品诸悇e:有幾類(種),一種是……,另一種是…….
⑶舉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舉例只舉一部分.
⑷作比較:而、比……和……兩種東西比.
4、說明順序
?、趴臻g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多在建筑物的結構,如上下、遠近、左右、內(nèi)外、東西南北中等.
?、茣r間順序:說明事物的發(fā)展變化.
⑶邏輯順序:說明事理,多說明事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A、先總說后分說:總—分;分—總;總—分—總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結果. D、由現(xiàn)象到本質.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體到局部.
5、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1、說明性語言的特點:準確、平實、簡明(科學小品:生動).
6、說明文分類
1按說明對象分: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說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2按語言特點分:平實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語言生動形象的說明文,多用描寫)
第五部分 散文(記敘散文、抒情散文、議論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線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題旨、升華意境、涵蓋內(nèi)容的句子或關鍵性詞語.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噴發(fā)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點,同時也對文章的結構起著支配統(tǒng)攝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領會作品的內(nèi)涵.
閱讀散文就要進行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想像、聯(lián)想和補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豐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補文中的結構空間.
四、要體會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動人的感情,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xiàn)出來,達到情與物融合、意與景交織,以喚起讀者的聯(lián)想,產(chǎn)生動人的藝術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聯(lián)想和象征手法的運用
3、細處落筆,以小見大.4、側面暗示.
五、要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從修辭方法或者表達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語言樸實自然美.2、品味散文語言的含蓄美.3、散文語言富有音樂美,具有詩情畫意,.
六、散文特點:“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6、從作者描寫的角度(聽、視、嗅、味、觸覺).
猜你喜歡
- 1反函數(shù)的概念及其一般求法...
- 2trans globe coaches 怎么翻譯
- 3生命本是一場漂泊的旅途,遇到誰都是一個美麗的意外,我珍惜每一個可以讓我稱作朋友的人.感謝我今生相
- 4計算2√27×1/3√5
- 518個11和11個13和10個14的積的末尾數(shù)字是多少?
- 6如圖,點D,E分別在△ABC的邊BC,BA上,四邊形CDEF是等腰梯形,EF∥CD.EF與AC交于點G,且∠BDE=∠A. (1)試問:AB?FG=CF?CA成立嗎?說明理由; (2)若BD=FC,求證:△ABC是等腰三角形.
- 7She saus that she'll___(住在一個太空站)in the future.
- 8576人排成三層空心方陣,求這個空心方陣第二層每邊幾人?
- 9求(3分之x+根號x分之3)的9次方的展開式常數(shù)項和展開的中間兩項
- 10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出自哪 全文是什么
- 117.6÷4.2+2.4×0.25簡便計算
- 12青尼羅河發(fā)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冬季多雨,使尼羅河下游經(jīng)常泛濫成災這句話哪里錯了?